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8958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实训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 州 市 职 业 大 学综 合 实 训 说 明 书名称 自动生产线的运行与调试报告 2012 年 02 月 23 日至 2012 年 06 月 01 日共 12 周院 系 机电工程系 班 级 10 机电 姓 名 大飞哥 系 主 任 陶亦亦 教研室主任 陆春元 指导教师 金芬 2目 录第 1 章 机电一体化简介 .111 机电一体化技术 .112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 .113 机电一体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2第 2 章 上料站装置电、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421 MPS 系统的总体介绍 .422 上料站装置的组成与控制 .6221 搬运站装置的组成 .6222 伺服电机 .6223 传感器 .7

2、224 上料站装置的动作及控制要求 .823 上料站装置的气动回路设计 .824 上料站装置的电气回路设计 .8241 上料站 PLC 控制 I/O 端口 .9242 急停系统原理 .10243 上料站 PLC 梯形图 .10244 指令表程序 .12第 3 章 上料站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回路安装与调试 .1331 机械手气动回路的组建 .1332 调试过程 .14第 4 章 实训小结 .16参考文献 .173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简介1.1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是日本人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来的,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

3、,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 Mechatronics 是日本人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将英文 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和 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名称已经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4、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以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并与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

5、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41.2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1.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1五大组成要素: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 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 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

6、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 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 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

7、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 5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

8、能等知识驱动功能。 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1.3 机电一体化现状及发展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

9、,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 网络化。20 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

10、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6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 1 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