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6758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探讨及合理调控措施一、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主要因素分析与探讨(一)营养与饲料因素从营养角度看,全价饲料中含有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水等,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满足猪对营养的需要,猪就能皮肤红润、毛光亮。但是在生产中一些养殖户经常反映猪皮肤不红润毛不光亮,而且很多养殖户也把猪“皮红毛亮”作为评判饲料好坏的重要标准,以下几点是影响猪皮毛颜色外观的营养与饲料因素。1能量与蛋白质能量问题是首要问题,由于成本的压力以及能量指标检测的难度等原因,我国猪日粮能量普遍偏低,日粮能量水平低,不能满足猪的营养需要,特别是遭遇冷应激后,作为动物本能的反应,猪产生皮肤及皮下毛

2、细血管收缩、多长毛等现象,来达到减少能量损失,满足生长和维持需要,此时猪光长毛不长肉,表现为毛长不光亮,肤色差。若同时蛋白质水平低,不能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会降低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猪的肤色自然不好。2脂肪脂肪在猪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除了供能外,多余部分可蓄积在猪体内。此外,脂肪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果缺乏,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从而导致维生素 A 等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引起皮毛生长不良。3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是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两个组成部分。无氮浸出物易消化,是植物性饲料中产生热能的主要物质。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较难于消化,过多时

3、还会影响饲料中其他养分的消化吸收,故猪饲料中粗纤维水平不宜过高。但适量的粗纤维在猪的饲养中还是必要的,除能提供部分能量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和排泄以及具有填充作用,使猪具有饱感,可防止猪因饥饿咬架咬伤影响皮毛。如果碳水化合物缺乏,动物为了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开始动用体内的糖原和体脂肪,仍不能满足时,只好动用蛋白质,于是猪消瘦减重,皮肤不红毛不亮。4矿物质4.1 铁 铁是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很少,如果不及时补铁就会患缺铁性贫血。仔猪缺铁性贫血表现出皮肤苍白,被毛粗糙,生长缓慢等症状。通常仔猪生后 2-3 天,每头仔猪注射 1 毫升的牲血素;

4、仔猪日常中铁添加量为 150mg/kg,即可满足仔猪铁的营养需要。由于铁的吸收呈饱和性,即当铁蛋白量在胃肠道粘膜细胞中达到生理饱和状态时,铁的吸收便自动停止,直到铁从铁蛋白释放出来并进入血浆时才再进行铁的吸收,铁因能被重新利用再次合成血红蛋白,其排泄很有限,仅为 10%。因此一般成年猪较少出现缺铁症,当日粮中铁含量低于 l0mg/kg 时,会引起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减少,造成低色素小红细胞性缺铁性贫血。4.2 铜 铜除作为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铜蓝蛋白、赖氨酰氧化酶、铜锌过氧化物歧化酶等至少 14 种酶的组成成分直接参与机体代谢外,还能通过维持铁的正常代谢,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成熟,间接

5、影响猪的皮红毛亮。在生产实践中,高铜能通过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菌群繁殖、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具有类似于抗菌素的作用,并且因铜能刺激促生长激素的合成酶及分泌酶的活性,显著促进生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令人担忧。缺铜可表现贫血症状,这是由于降低了含铜酶在铁代谢中的作用,使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形成受阻之故,猪表现出与缺铁性贫血类似的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铜缺乏,因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此酶催化酪氨酸形成黑色素的能力下降,致使皮肤毛色减退。4.3 锌 锌是体内 200 多种酶的辅酶,主要以 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胸腺嘧啶核苷酸酶形式参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代

6、谢,从根本上对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再生进行调控。锌是被毛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按干物质计,锌在毛中的含量仅次于眼角膜,锌通过参与胱氨酸和硫酸粘多糖代谢,来维持上皮细胞和皮毛的正常形态与生长。缺锌,一方面会导致物质代谢和造血功能受阻,通常表现为贫血猪,另外还会在四肢下部、眼、嘴周围和阴囊等处表现出典型的不全角质化症,皮肤上皮细胞变厚角质化、干裂和脱毛。通常日粮中添加量以 120mg/kg 为宜。近年来,发现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锌(20003000 mg/kg)能防止仔猪腹泻,改善生产性能,并且猪对锌的耐受力较强,一般高于生理剂量的 2030 倍不会引起中毒症状。因此,生产上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

7、高锌,在猪保育、生长期日粮中也较大剂量的使用锌,以防止腹泻和促进被毛生长。4.4 硒 微量元素硒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它参与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使动物体免于自由基和辐射的破坏,具有维持细胞呼吸,刺激免疫反应,保护肝脏等功能,如果机体长期处于 0.1mg/kg,就有可能引起肝坏死、心肌损害或骨骼肌变性、肠道出血等症状。猪缺硒严重会影响被毛生长。4.5 其它微量元素 锰参与造血功能。锰通过改善机体对铜的利用,而铜可调节机体对铁的利用,铜和铁又能促进红细胞的产生、成熟和释放,从而间接参与造血功能。碘作为甲状腺素组成成分,通过甲状腺素调控红细胞生成和血液循环;此外,通过甲状腺素调节皮毛角质蛋

8、白质的代谢,影响皮毛的生长发育。钴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则是通过维生素 B12 的代谢作用来体现的。5维生素维生素虽然不是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但动物体内各种代谢必须在维生素的参与下方可进行。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需由日粮提供,日粮中含有足量的维生素才能保证动物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以供自身维持和生产功能所需,若维生素不足,尤其是一些与被毛生长、造血功能直接相关的维生素缺乏,猪的肤色与毛况肯定表现不好。由于微量元素的过量添加(特别是无机态的高铜、高锌),氧化和催化氧化,高温,脂肪氧化产生的强氧化作用会使维生素发生破坏。常用的维生素大部分与皮毛相关,维生素的整体和个别水平的降

9、低和缺乏直接影响皮毛外观质量。5.1 维生素 A 维生素 A 能够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猪缺乏维生素 A 时表现为皮毛生长不良,上皮组织干燥或过分角质化,运动失调,夜盲症,繁殖力下降等。但维生素 A 长期超量摄入时,也会引起中毒,表现为被毛粗糙,鳞状皮肤,血尿和血粪等。因此,保持维生素 A 的适宜水平对维持皮毛良好状态非常重要。5.2 维生素 D3 猪缺乏维生素 D3 会表现出佝偻病、被毛粗糙、皮炎,高集约化饲养的猪缺少阳光照射,易发生维生素 D 缺乏。5.3 维生素 B2 猪缺乏维生素 B2 会表现出被毛粗糙、皮炎等症状,通常猪日粮中维生素 B2 的添加量为 68mg/kg 即达到正常需要。

10、5.4 维生素 B6 在体内维生素 B6 以磷酸吡哆醛的形式构成转氨酶和脱羧酶系统的辅酶,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的代谢。猪缺乏维生素 B6 时,表现为被毛杂乱、粗糙、贫血、皮炎等,保证日粮维生素 B6 的充足供给非常重要,尤其在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增加时,维生素 B6 的需要量也随之升高。通常日粮中维生素 B6 的需要量为 12mg/kg。5.5 生物素 生物素在体内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并且与皮脂腺功能有关。猪缺乏生物素,表现为被毛粗糙,脂溢性皮炎,脱毛,焦化,皮肤干燥、结痂并开裂。通常日粮中生物素的添加量为 0.05mg/kg。

11、5.6 叶酸 作为一碳单位转移过程中的供体和受体,调节嘌呤、嘧啶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受阻,核酸形成不足,使红细胞的生长停留在巨红细胞阶段,最后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影响血液中白细胞的形成,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5.7 维生素 B12 主要以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钴胺素两种辅酶的形式参与核酸合成、甲基转移、某些氨基酸合成等多种代谢活动。维生素 B12 缺乏,红细胞形成受阻,可产生正常红细胞或小红细胞贫血。5.8 其它维生素 尼克酸主要通过 NAD 和 NADP 参与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尼克酸缺乏,猪表现为典型的“3D”症状,即腹泻、呕吐、皮炎以及正常红细胞贫

12、血。泛酸缺乏则会导致猪的被毛稀疏、皮炎及贫血。维生素 K 激活凝血因子 II、VII、IX、X,促进凝血,防止胃溃疡等组织出血,对保特皮肤红润起间接作用。6砷制剂在猪日粮中添加有机砷制剂可人为造成猪皮肤变红,这种做法目前相当普遍,其实使用有机砷制剂达到改变猪的肤色,实际上是猪对砷的一种轻微中毒性反应,这是因为砷能直接损伤猪皮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加大,引起皮下轻微出血。长期应用有机砷不但会降低猪的生产性能,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7中草药提取物中草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具有许多神奇功效,有许多与造血功能有关的中草药,如丹参、当归、葛根、黄芪等,其提取物或直接应用于饲料中,具有

13、显著刺激骨髓造血系统的功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同时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能改善外周循环,调节动物机体代谢水平,增强食欲,促进生长,改善猪肤色和毛色。(二)饲养管理因素1采食量正常采食量是满足猪营养需要的首要前提条件。大量非常规原料(菜粕、棉粕、米糠等)使用的同时,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控制合理的使用量,添加风味剂等),导致采食量偏低,不能满足正常的生长及生理需要。2药物添加剂的滥用为了满足“只要不拉稀就行,长不大不重要”的要求。滥用药物添加剂所引起的中毒、消化道损伤、药物性肠炎都会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被毛的正常生长。3合理驱虫寄生虫病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因素之一。

14、蛔虫、结节虫等体内寄生虫在影响猪只对体内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的同时,会造成猪只生长过慢,猪只偏瘦、皮肤苍白、同时被毛比较长。驱虫是提高动物健康生长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三)环境因素对猪舍在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和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猪只就会食欲旺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并表现出良好的肤色和毛色。此外,适宜的环境因素还包括尽可能减少猪的应激,太多的应激因素会对猪的肤色与毛色产生不良影响。适度的阳光,可令猪的肤色较为红润、光亮。二、正确理解和实现猪的皮红毛亮(一)猪只皮红毛亮的标准猪只皮红毛亮如此重要,理所当然,每个饲料企业都想做到这一点。但要想做到这一点,

15、首先必须知道皮红毛亮的标准。概括起来,皮红毛亮的标准可以概括成这样 5 点。1皮红皮红是皮红毛亮的首要标准。一般猪的皮肤比较红,毛看起来就会比较好看。而且能够满足养殖户的心理需求。一头健康的猪,皮肤会出现一种健康的红色。猪只的皮肤是否红,从理论上来说,可以用色度测定仪测定皮肤的 L 值、A 值和 B 值。在生产实践中,则可以成立评判小组,给出一定的标准,根据标准进行评分。而对于养殖户来说,则主要的是比较不同厂家的情况。由于全国各地的养殖模式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区域对皮红的程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如南方地区对皮肤红度的要求很高,而北方地区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同一区域,散户对皮肤的红度要求较高,猪场的要求

16、相对较低。2毛短毛短是评价猪只是否皮红毛亮的另外一项重要指标。人常说,“马瘦毛长”,可见毛长己经被人们看作衡量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如果猪的生长速度比较慢,被毛生长没有受到影响,猪只的毛看起来就比较长。而且毛一旦比较长,往往被毛就会比较乱,看起来就会不顺,猪的外观看起来也就不那么漂亮。因此,毛短对于实现皮红毛亮至关重要。毛究竟应当短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比较适合。主要取决于猪的大小和年龄。一般来说,小猪的被毛应当控制在 l 厘米左右,而大猪应当控制在 1.5 厘米左右。3毛稀被毛稀少的作用与毛短的作用相似,如果猪的被毛比较少,猪的健康状况良好,这时就比较容易看到皮肤的红色,而且如果这时猪的皮肤比较有亮度,猪看起来就会非常好看。毛应当稀少到什么程度?理论上说,可以用每平方厘米被毛的数量来表示。生产实践中则应当在正常的被毛密度基础上降低 1 倍。4皮亮想实现皮红毛亮的目标,还要注意皮肤的亮度。皮肤如果没有亮度,颜色比较暗,会直接影响到皮红毛亮的效果,这时被毛看起来会比较暗,比较厚,猪只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