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6671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陈敏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3 年 第 2 期 第 73 页摘要当前的血液供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 与其他卫生保健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相比, 输血相关的危险性极小。目前的高水平安全性是不断改进血液采集、 检测、 加工和输注方法的结果; 但是血液和血浆制品仍易受新发现或再现感染的侵袭。近年来已确认了许多传染因子 包括几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 SE)因子、 蜱传病原体 对血液和血浆的安全性具有潜在的威胁。继续保持警惕以保护血液供应不受已知病原体的侵袭并监测新发现的传染因子至关重要。关键词传染因子输血血液制

2、品安全性输血和血液制品是常用的挽救生命的方法, 每年美国 400 万病人输注 2000 多万单位的全血和血液成分。 另外, 估计 100 万人接受人血浆制品( 如凝血因子浓制剂、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 。尽管输血常用, 但病人和医生常对它可能引起传染性并发症表示担忧。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乙型肝炎病毒(HBV)输血感染 HIV、 HCV 和 HBV 的危险性已明显下降。例如, 美国旧金山在 1978 年至 1982 年对供血采用抗体检测前, HIV 传播的危险性呈指数增长 , 每输 1 单位血感染率达 1. 1%。在以后 20 年中, 输血

3、感染 HIV 的危险性下降 41og。 不断引入日益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检测和向献血员询问与 HIV 和其他血源性病原体有关的危险行为的既往史同样降低了输血后 HBV 和 HCV 感染的危险性。 自 1999 年以来, 血液和血浆的检测方法有了迅速发展, 核酸检测(NAT) 的采用缩短了病毒感染不被检出的窗口期。 各项评估提示, 联合 NAT 能使抗 HIV 抗体血清阳转前的窗口期从 22 天缩至 1315 天,HCV 感染窗口期从 70 天缩至 1029 天。2 新型肝炎病毒对小部分急性输血后肝炎和社区获得性肝炎病人检测所有已知肝炎病毒均为阴性,提示可能存在 1 种以上至今还未识别的肝炎病毒。分

4、子病毒学的进展已确认了几种“ 候选” 病毒。 虽然能在献血员中找到其中庚型肝炎病毒/ 丙型 GB 病毒( 黄病毒属成员变异株) 和 TT 病毒, 且可由输血传播, 但尚未发现这两种病毒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相关。目前已 将工作 重点 置于 SEN 病 毒( SENV) , 它是在感染 HIV 的吸毒者血清中发现的。 SENV 不是一种病毒, 而是 8 种不同的 毒 株。已评 估 其 中 两株 ( SENV- D 和SENV-H) 是引起输血相关的非甲戊型肝炎的可能病因。检测参与 1972 年 10 月至 1997 年 12 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的输血相关性肝炎前瞻性研究的献血员和心脏

5、手术病人的贮存血样发现, 新感染 SENV 的心脏手术病人的比例为, 输血者( 30%) 比未输血者( 3% ) 高 10 倍。在此项研究中, 发现 13 例输血相关的非甲戊型肝炎患者 , 其中 1 例输血前感染 SENV, 其余 12 例患者中,11 例( 92% ) 为输血后 SENV 阳性, 一般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的起始时间相关。在较小部分接受输血但未发生肝炎的患者( 24% )中观察到新 SENV 感染。研究者还在 2 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组织样本中检到 SENVRNA, 提示这种 DNA 病毒存在 RNA 复制中间体。虽然 SENV 显然可由输血传播, 但是这些资料还不足以确定 S

6、ENV 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首先, 可评估的非甲戊型肝炎患者数很少。其次 , 在 SENV 感染者中生化/ 临床肝炎的估计发生率 ( 5% )很低, 虽然对于有免疫能力的人 , 病毒感染引起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少见。 第三,必须证明 SENV 在肝细胞内复制。最后, 尚无资料显示SENV 是暴发型肝功能衰竭的原因, 还不能确定它在慢性隐原性肝炎和肝硬化中的作用。3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克雅病( CJD) 是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人类 T SE。 对血液传播 CJD 病原体的担忧主要由实验室和实验研究引起。通过应用 TSE 病原体鼠适应株的研究, 证实脑内和静脉注射 CJD

7、 潜伏期血液能使 TSE 病原体在啮齿动物间传播。另外, 虽极罕见, 但当静脉给予已知感染的血液时, 输血传播仓鼠适应性瘙痒病已得到证实。血液成分和血浆衍生物在各种 T SE 实验模型中的传染性分布研究一致显 示, 最强传 染性浓度 与富含白 细胞(WBC) 的血沉棕黄层有关, 它在血浆中的水平较低, 在 Cohn 血浆组分中低至不可检出的水平。然而, 长期监测程序资料和各项流行病学研究提示, 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散发性 CJD 的危险性极小, 若有也仅在理论上存在。首先 , 尚无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散发性 CJD 的证实报道。其次, 几项病例- 对照研究并未发现输血是散发性 CJD 的危险因素,

8、 其中最大型的多国人群研究已评估了病人和对照病人各 405 例。第三, CJD 并不是已报道的 212 例已死亡受血者的死因, 这些受血者接受了 23 名可能处于 CJD 潜伏期、 献血后数月至数年发生散发性 CJD 的献血员血液。 此项长期随访研究始于 1995 年, 至 2001 年 9 月为止已获得近 1000 人年的输血后总生存率。最后, 自 1995 年以来 , 美国 144 家血友病中心的监测并未确诊任何 CJD 患者; 作为此项工作的一部分, 已检测 24 例已死亡病人的脑组织样本。至今未发现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变异型 CJD。然而, 对血液和血浆可能传播变异型 CJD 的担忧不同

9、于散发性 CJD。 首先, 假设变异型 CJD 在人体的传播途径是经口摄入神经组织( 污染的肉类) , 那就不需要直接脑内接种。 其次, 已在变异型 CJD 患者富含 WBC 的器官( 如人脾和扁桃体) 中检到朊病毒蛋白, 但未在散发性 CJD 患者中检到。少数早期证据表明, 实验感染动物的血液可能具有传染性。 在一项研究中, 静脉注射无症状供血羊 喂食感染牛海绵状脑病( BSE) 的牛脑后处于 BSE 潜伏期中期 的血液能将 BSE 传染给受血羊。 而且静脉给予感染 BSE 的组织能在恒河猴中传播感染。对于血液是否传播变异型 CJD 的问题, 可能最终要从对接受嗣后死于此病的无症状献血员血液

10、或新鲜冷冻血浆的受血者的随访研究中获得答案。4 蜱传传染因子美国已确诊了 30 多例输血传播的巴贝虫病 , 多数是由田鼠巴贝虫引起的, 但也包括新近确认的 WA1 型巴贝虫。其他输血传播的蜱传因子的报道仅限于 1 例洛矶山斑点热和 1 例可疑人粒细胞性埃立克病。令人难以理解的是, 尽管莱姆病是美国最常报道的蜱传疾病, 并且对接受已知感染的献血员血液 国外医学 预防、 诊断、 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的受血者进行检测, 但尚无输血传播伯氏疏螺旋体的报道。影响输血传播蜱传因子危险性和临床发病的可能因素包括: 献血员中蜱传因子阳性率和发病率; 血库贮存条件下病原体的传染性; 反映蜱传因子不同细胞向性的输注

11、成分的类型和数量; 受血者的免疫能力。已在献血员中对各种蜱传因子进行较小型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然而, 目前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调查已发现, 美国康涅狄格州和纽约州高发区抗田鼠巴贝虫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 0. 9%和 4. 3%。 经感染蜱叮咬感染这些因子的个体通常无症状, 或仅有轻微非特异性临床症状( 如发热、 头痛、 肌痛) 。 另外, 巴贝虫可呈无症状感染在其他方面健康者中存在数年。 因此, 感觉健康的献血员可能已有可由输血传播的循环病原体。其中一项正在康涅狄格州献血员中进行的研究发现, 34 名血清阳性 的献血员中 19 人经 聚合酶链 反应(PCR) 检测呈田鼠巴贝虫核酸阳性。9 名 P

12、CR 阳性献血员中 3 人的血液接种仓鼠具有传染性; 19 名 PCR 阳性献血员中 5 人把感染传播给受血者。目前预防输血传播蜱传感染的策略仅限于询问献血员有关巴贝虫病病史及推迟急性病或发热患者献血。尚无批准的试验可在献血员中筛检这些因子。询问献血员近期是否有蜱叮咬已显示无效, 因为抗蜱传因子抗体血清阳性献血员通常与血清阴性献血员同样不能回忆有蜱叮咬。而且, 在某些地方, 多达 9% 的献血员报告他们最近遭到蜱叮咬。 提出的一种方法是给患严重疾病危险性增高的免疫损害人群提供已经选择性检验为田鼠巴贝虫阴性的血液。5 输血传播的细菌与过去 30 年间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明显下降相比, 输血相关的细

13、菌感染作为一种长期存在且较难定量的输血并发症, 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一项医院监测研究发现, 13500 例接受单个献血员血小板输注者中就有 1 人发生临床脓毒性反应 ; 对于室温保存的混合血小板浓制剂, 这个发生率增高 5 倍以上。 目前的研究和其他实验显示 , 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 然而还发现革兰阴性菌。估计红细胞(RBC) 相关的脓毒症的危险性为每输注 50 万单位发生 1 例病例;半数临床确诊的 RBC 相关的脓毒症是由结肠炎杆菌引起的。对细菌污染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通常不能充分认识、 诊断和报告。 加强对输血反应典型症状和体征的认识, 结合对可能由细菌污染引起输血反应的认

14、识, 就能明显提高临床报告的病例数。在血液成分采集、 加工、 混合和输注期间, 可在 1 个以上位点发生细菌污染。 降低输血相关的细菌感染率的方法包括, 献血时通过选用皮肤消毒步骤最大限度地减少皮肤污染菌, 移去和去掉最初采集的少量血液; 器材的细菌监测 ; 灭活步骤, 包括针对细菌、 病毒和原虫核酸的化合物。( 陈敏编译史久华校)参考文献1 Chamberland ME. Clin Infect Dis, 2002; 34( 6) : 797-8052 Browm P et al. J Lab Clin Med, 2001; 137: 5-133 Ness P et al. Transfusion, 2001; 41: 857-861( 2002-12-30 收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