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6024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明纪英(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信息技术研修员)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研究”,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示和帮助,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设问的方式跟大家进行探讨与交流:一、为什么教与时俱进,明确目标二、教什么针对目标,确定内容三、怎么教结合内容,确定策略,落实目标在分析这三个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教学对象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一、为什么教了解计算机网络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安排的依据、意义和目的)到 2012 年,中国互联网已经走

2、过了 18 年的历程。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群体。截至 2009 年 12 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9 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1.95 亿人,其中 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截止 2011 年12 月底,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 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 5580 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 4 个百分点,达到 38.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网民的数量从 09 年到现在一直是处于上升趋势,虽然现在没有具体的统计出我

3、国青少年上网的人数,但从网民的上升数量中也不难看出青少年上网的数量也是日益增加。我们都知道网络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为网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然而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道德水平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教育者,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要清醒地知道网络在极大地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和道德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正确看待网络生活的两面性,做好防范应对措施,加强网络生活带来的新的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正确应用网络生活和学习。而初中是处于小

4、学与高中的一个衔接阶段。在小学,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初步接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初步使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进而了解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及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这些技能也将是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所以,在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网络教学非常有必要性。二、教什么?明确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的章节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即针对目标,确定内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目前现行中小学的状况是什么样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和

5、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因此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教学内容仅是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而确定的。其次,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教学对象即学生的情况,因为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即学习者特征),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学生逐渐摆脱了具体实际经验这个支柱,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依据该阶段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上

6、一方面要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如TCP/IP 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电子邮件收发的过程等内容;另一方面也可加强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内容的综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对于初中学生的导向性又具有两重性,所以要特别注意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自律精神,能够合理、正确应用网络进行生活和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抵制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是这样描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

7、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的灵活使用;其次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再次是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够简单通俗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所以结合我国各地使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础上,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这

8、部分在初中阶段的整体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多种连接形式。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网的常用功能。(资源共享、文件传输),认识到 TCP/IP 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2.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3.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学会辩证地分析虚拟社会事例,掌握网络安全防范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4.能利用 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规范地、负责任地参与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信息活动,了解有关参与网

9、络信息活动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逐渐地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观。结合章节目标,这一部分可以用 4 课时或 5 课时完成,每个课时都可以围绕一个明确的任务开展教学,同时在解决各个任务过程把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融入到教学中。现在大家都已经明确了计算机网络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知道总课时,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回答第三个问题:怎样教?下面以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为例,结合具体案例介绍这 4 课时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供老师们参考。四课时分别是(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第二课时、网络应用,第三课时、电子商务,第四课时、网络安全。)三、怎样教?即针对每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处理和把握

10、,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有利用学生学?(结合内容,确定策略、落实目标)(一)做好前测调查工作:前测一般是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新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那么针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在实施教学前,需要对学生做哪些前测呢?前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外界的环境状况。前测方法可以采取多样化,如教师在课前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访谈、提问等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内容在学之前的状态,以便我们更好地安排此部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问卷实例进行具体说明,供大家参考:某校一位教初中的信息技术的教师,在进行“

11、计算机网络”这一章节教学前,对所教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1.你家里有电脑吗?2.电脑能上网吗?3.你多长时间能上一次网?(每天、每周、每月)。4.你每次上网最长时间是多少?5.你用网络查过资料吗?6.你有邮箱吗?7.你最想用网络做什么?8.你在上网的过程中,最想学到哪些技术?通过这个问卷,教师对于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及家里的相关设备还有生活环境有了初步了解,然后结合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所以大家在进行这部分之前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前测,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二)具体课时的分析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第一课时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部分的基础内容。

12、关于计算机网络部分的一些概念、事实和规则,要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铺垫,使得学生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语言。而初一的学生,只是具有了小学的知识基础和信息技术水平,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内容应当尽量地与小学平滑衔接,逐渐地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方法和技术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网络一些基本功能、连接方式和简图。2了解互联网和与因特网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了解 TCP/IP 协议的一些基础知识。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及概念: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因特网、计算

13、机网络功能、TCP/IP 协议、IP 地址、域名、信息量、数据率、数据率单位及换算、带宽、宽带、二进制数、路由器。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对“TCP/IP 协议”在因特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IP 地址”“域名”的认识和理解。本节的难点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具体教学环境等条件而定。学生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难点。如:“每一级的域名在上一级的域名内,要得到唯一的认可”、“IP 协议与 TCP 协议的关系”。教学建议:1.我们在教学时,有些计算机网络的名词概念、国际规定标准要完整、正确、不可忽视。如:“信息量的单位比特(BIT)”、“信息的传输速率(数据率)”、“数据率的单位换算”、“I

14、PV4 协议的规定”、“域名的分级管理方法”等。有些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词语,对它们的功能、作用的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在概念上、技术上深入地探究。如“总线”、“星形”、“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数据组(数据包)”等。2.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这些概念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课、起始课、绪论课等是比较难讲的。第一课时要高度地概括“计算机网络”这一章中的所有内容,描绘出计算机网络结构、功能、作用及其发展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的知识,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但是又不能放得太远。既要讲出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术语、名词等,建立共同的计算机网络的词汇,又不能讲得太深、专业,让学生听不懂。对于专业术语

15、、名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从作用和功能方面入手,通过图示、动画进行形象的介绍即可。如:IP 地址由四个数字,中间用一个点隔开,四个数字在 0255 之间tcp/IP 协议传输信息的过程(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呈现两个协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过程)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域名:为了使用和记忆方便,因特网还采用了域名管理系统,简称DNS(DomainNameSystem),在 IP 地址之外,网上的计算机还有另一种表示法:域名,它是由代表一定意

16、义的英文单词缩写构成,如:对于概念的知识,除了采用图示、图形等方式进行形象介绍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部件。如:同轴电缆、双绞线、集线器、交换机、网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准备一些无线网络设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能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亲密地接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可以做一个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演示实验,如:两台计算机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设置网络协议,互相找到和通信、传送文件等。如果没有条件可以通过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如下图:域名和 IP 地址的关系,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个 IP 地址,而多个域名可以同时被解析到一个 IP 地址。关于计算机网络服务方面可以演示信息浏览、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等,注意此刻只是看到有此功能即可。“浏览信息”课例片断:这是一节利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美丽的西沙群岛”课文,作为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教学素材,开展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这部分的教学,教学过程如下:师:同学们,现在老师需要大家帮个忙,我上三年级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