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教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6018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感知觉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学心理学;认识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认识发展与教育: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注意。感知觉1、感觉 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3、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

2、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4、 感知觉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人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从明亮的地方走入暗室,最初什么也看不到,相反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激的睁不开眼-视觉的适应(2)感觉对比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3)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

3、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觉引起温度觉(5)感觉的相互补充由于某种感觉机能系统受损或丧失,其他感受能力得到提高。盲人(6)敏感化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使相应的感觉能力得到提高。音乐家、画家5、 感觉种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6、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对象和背景知觉的整体性:相似的、接近的或相同的、具有良好意识形态(相似、连续、对称)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7、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感知觉规律

4、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1)根据感知的强度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清晰地感知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板书、挂图、模型的大小,还是老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2)根据感知觉的组合律,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知觉。因此,教学内容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停顿和间隔,教师板书应注意空间布局的排列顺序。(3)根据感知觉的差异律,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绘制图表,进行演示实验以及板书时,就要增加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清晰地印象。(4)根据感知觉的理解律,言语知道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5、,在直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伴以言语的解释或说明,把直观与言语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5)根据感知觉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道具师,应尽量变静为动。(6)根据感知觉的协同律,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种感官器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样大大的提高直观的效果。8、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良好的观察品质有以下几种: (1)条理性。 (2)创造性。 (3)敏锐性。 (4) 精确性(5) 理解性(6)复杂性 观察力是指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个人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观察能力,它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训练,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2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这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学生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2)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 (3)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变多思。 (4)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3 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