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4664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及预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阳镇中心小学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及工作预案为构建我校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市教育局和镇教委领导下,中心学校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预案。一、总则(一)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本校师生员工实施或以其为侵害对象的涉及破坏社会和校园秩序并造成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难以预见、处置紧迫、危害严重和广泛影响的特点。校园突发事件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对师生

2、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公共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踩压伤、交通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食物和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群体性事件(闹事、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动等) 、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破坏性地震等)等。(二)校园突发事件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大三个级别。1、一般性突发事件。在个别校园发生,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在教育主管部

3、门领导下,由学校为主可以处置,按规定必须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的突发事件。2、重大突发事件。在个别校园发生,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或出现人员伤亡,需由学校和其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处理,甚至需由地方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处理,按规定必须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的突发事件。3、特大突发事件。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死亡 3 人以上,需由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处理,甚至需由市、县(区、市)党委、政府组织

4、有关部门共同处置,按规定必须向教育部报告的突发事件,或按有关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二、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方针,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中心学校成立了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 ,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中心校校园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

5、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各小学按预防和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检查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值班电话:2033160(三)各学校必须迅速成立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负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负责组织、承办本校或本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校园突发事件的具体工作。三、实施与处置原则各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或特殊情况随时上报。学校

6、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并报教育行政部门,随时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非法组织的政治活动期间,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学校在突发事件期间应设立 24 小时值班及专用监控联系电话。本预案要求,校园突发事件知情者有义务在知情后的第一时间立即报告领导小组或相关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防止漏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学校领导小组直至上级主管部门举报学校及有关部门不处置突发事件的失职行为。(二)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1)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7、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上坚持“谁主管、谁负责” 、 “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2)本预案的办事程序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处置的原则,要求

8、我县各类学校领导对本学校安全负责,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校安全负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至县教育局。对已经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严格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一般突发事件,学校要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并根据有关规定如实将处置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情况报告局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学校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必须在第一

9、时间通过电话或传真等将简要情况迅速报告县局和当地人民政府,限 2 小时内报事故详细情况。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逐级上级,同时详细了解情况,视情况及时采取紧急措施,由专人负责或派人专人前往协调处理,领导校方人员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进展情况及处置情况逐级上报直至市教育局。需由地方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处理的,学校与其所属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处理,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特大突发事件的处置:死亡 3 人以上或按有关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由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处理,或由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处置(报告制度与重大突发事件相同) ,并逐

10、级上报直到省教育厅。四、运作职能各校领导小组应杜绝对隐患认识不足、长期忽视的麻痹思想,居安思危,立足防患,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尽一切努力将事故、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为校园打造安全屏障;超前工作,掌握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构一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根据分工负责模拟各种突发事件,一一备好各类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防范非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小组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可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并作记录,如有必要,可以报公安部门(或 110)协查,尽早将面上情况上

11、报主管局,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有关事发(作案)的材料、人证物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事发(作案)线索,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防范)工作的漏洞,根据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同时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五、监测预警“防患先于救治” ,监测预警是防患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因素等进行有计划、系统地长期观察,细心积累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随时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分工责任。六、善后处理工作(一)校园突发事件调查工作

12、,由负责具体处置突发事件的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并限期结案。一般性突发事件,主要由事发学校组织调查,并上报调查结果;重特大突发事件,主要由事发学校所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报告调查结果。(二)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各类学校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七、奖惩制度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隐瞒、缓报、谎报或延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理。(一)奖励1、在处置特、重大突发公共

13、事件中,指挥得当,组织严密,为处置事件献计献策起关键作用,出色完成处置任务,成效显著的领导;2、在抢险救灾危险关头,奋力抢救抢险,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表现突出者;3、及时准确报送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和动态信息,为应急处置赢得时间的单位和个人;4、举报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重大隐患有功的单位和个人;5、法制法规规定应奖励的其他特殊贡献者。(二)处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报纪检监察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纪律处分;违反治安处罚管理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处罚管理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事件,延误处置或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2、对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置之不理,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置或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3、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玩忽职守,紧要关头临阵逃脱,或不听从组织指挥,或不认真负责履行职责,或阻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4、挪用、克扣、贪污或集体私分抢险救灾钱款和物资的;5、其他危害抢险救灾工作的。八、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 长:刘晋国副组长:杜庆彬 王慎峰成 员:王 昆 张 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