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4078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重要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生物工程制剂(猪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工程生物制剂在畜禽疾病防治上的研究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展,因为无药残、不产生耐药性、发挥效果快等原因被广泛推广应用,发挥着常规化学药品难以达到的效果,专业从事生物制剂研究的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出的猪用基因工程干扰素、猪用转移因子、排疫肽(猪浓缩免疫球蛋白)等系列生物工程制剂通过大量临床证实,对猪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现简介如下,供有关单位参考。一、 猪用干扰素(IFN)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正常机体的脾脏、肝脏、肾脏、外周血

2、淋巴细胞和骨髓中都可以检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猪用干扰素无论是含量或是活性,均高于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产生的干扰素。(一)作用机理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作用于动物机体细胞内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传导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启动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阻断了病毒的繁殖,使病毒不能在动物机体内生长与繁殖,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2 、免疫调节作用:猪干扰素能增强免疫器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消毁能力,从而达到调节免疫自稳功能,降低应激反应等目的。(二)猪用干扰素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主要用于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猪瘟、兰耳病、圆环病毒 II 型感染、伪

3、狂犬病、猪流感、水疱病、细小病毒病等的防治,特别是和猪用转移因子协同使用时,对猪的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有更好的效果。1 、使用方法:每 40 公斤体重肌肉注射 1 毫升,每日 1 次,连用 3 天,重症加量 23 倍。与猪用转移因子联合使用,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混合后肌肉注射。2 、预防与治疗方案(1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的治疗:按使用治疗量肌注干扰素,每日 1 次,连用 3 天,同时肌注复方穿心连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痢菌净,每日 12 次,连用 4 天,并改饮电解质多维或口服补液盐 7 天。(2 )兰耳病、圆环病毒 II 型感染、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细

4、小病毒病、猪流感的治疗:按使用治疗量肌注干扰素,每日 1 次,连用 3 天,同时配合肌注复方灵芝多糖注射液或奇健(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复方柴胡注射液,每公斤体重 0.1 亳升,每日 1 次,连用 34 天。在进行上述治疗中,为了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应使用转移因子配合治疗,每 100 公斤体重肌注 1 毫升,每日 1 次,连用 3 天,可使病猪很快康复,并能减少病后僵猪的发生。(三)使用干扰素注意事项1 、由于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与繁殖,因此使用干扰素 96 小时之内不要给动物接种弱毒活疫苗,以免影响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灭活疫苗(油剂苗)可与干扰素同时使用,但不要混合注射。2

5、、用灭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干扰素,不要使用酸碱性溶液和葡萄糖盐水作稀释剂,否则失效。3 、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及仔猪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4 、启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用完。二、猪用转移因子(TF)转移因子(TF)是从动物机体特定免疫器官以特定手段获得的一种能激活 T、B 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多肽复合物,已广泛用于人类。(一)作用机理转移因子进入动物机体内的淋巴细胞,起着传递免疫信息的作用。现已证实,它能转移细菌、真菌、病毒等的细胞免疫。受体接受转移因子后,2-24 小时内产生效应,可持续数月至 1 年,增强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诱导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在发病部

6、位的局部集聚,从而发挥了抗感染和抗肿瘤等作用;能修复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了机体的抗病力,减少免疫抑制、免疫麻痹、免疫不全并能降低免疫应激与其他应激发生的比例。(二)猪用转移因子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1 、使用方法:每 100 公斤体重 1 毫升,每日 1 次,连用 3 次,重症加量。与干扰素或排疫肽(猪浓缩免疫球蛋白)配合使用,效果更佳。2 、预防与治疗方案。(1)预防:在临床上给猪免疫接种疫苗时,加入转移因子,可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按免疫程序给猪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加入稀释后的转移因子与疫苗混合后肌注,使猪瘟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抗体持续时间长,明显的增强其疫苗的免疫效果。当发生猪

7、瘟时,用 24 头份猪瘟弱毒疫苗加转移因子混合肌注,短期内即可控制疫情。当猪群中发生伪狂犬病时,可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加转移因子肌肉注射,进行紧急接种,在使用后1624 小时产生明显的防治效果,短期内内可控制疫情,减少死亡。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兰耳病、圆环病毒 II 型感染、伪狂犬病及猪气喘病等抑制动物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如在接种疫苗的同时使用转移因子,可激活被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所抑制的免疫细胞,使其恢复免疫功能,可有效的减少免疫抑制与免疫麻痹的发生。故转移因子可用于预防与治疗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仔猪断奶前 3 天,每头肌注 0.2 毫升转移因子,

8、断奶时可有效的控制断奶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仔猪断奶后的发育整齐度和成活率。(2 )治疗:转移因子用于治疗猪兰耳病、圆环病毒 II 型感染、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等,应配合中药抗病毒制剂及广谱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其治疗方法请参照干扰素对病毒性疾病治疗方法实施。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气喘病、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可按规定剂量肌注转移因子和排疫肽,每日 1 次,连用 3 天;同时针对病情选用复方板兰根注射液或复方穿心莲注射液以及抗生素类,如加康、强力霉素、头孢塞呋、长效土霉素、克林霉素等配合治疗,每日 1 次,连用 4 天。咳嗽与气喘严重者加注

9、冰蟾熊胆注射液或复方蒲公英注射液或喘力克注射液等,每日 2 次,连用 3 天。临床治愈后,为防止疾病反复,应有针对性的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药,使用 7-10 天。(三)使用转移因子注意事项1 、转移因子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 1 次肌注,但不要与灭活疫苗(油苗)混合注射,可分别肌注。2 、其他使用注意事项见干扰素使用注意事项中的 2-4 项。三、排疫肽(Ig,猪浓缩免疫球蛋白)排疫肽为浓缩的免疫球蛋白制剂,是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一)作用机理排疫肽含有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包括 lgG、lgA、lgE、lgM、lgD。LgG 在免疫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具有抗病毒、抗外毒素等

10、多种活性;lgA 作为主要免疫球蛋白,在保护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腺、五官等黏膜器官免受细菌与病毒的入侵起关键作用,并和 lgG 一起中和多种病毒粒子,对增强猪的免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给动物注射排疫肽就是增加其特异性抗体,直接加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可用于许多疫病的预防与治疗。(二)排疫肽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1 、使用方法:每 50 公斤体重肌注 1 毫升,每日 1 次,连用 3 天,重症可加量。2 、预防与治疗方案(1)预防:仔猪断奶前 3 天,每头肌注排疫肽与转移因子各 0.2 毫升,转群时可明显的降低由于断奶应激而诱发的圆环病毒 II 型感染、兰耳病、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猪

11、流感及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生。仔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时,使用排疫肽并配合转移因子肌注 3 天,每日 1 次,可增进食欲,减少僵猪的发生;母猪产后不食,体质差,使用排疫肽与转移因子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2 天,可使精神好转,恢复食欲。(2)治疗:对兰耳病、圆环病毒 II 型感染、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及猪流感等病毒病的治疗,可用排疫肽配合转移因子或干扰素,与抗病毒中药制剂和抗生素联合用药进行综合性对症治疗,其方法可按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方案实施;对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猪水肿病及弓形虫病等的治疗,以排疫肽联合转移因子,每日 1 次肌注,连用 3 天,配合选用血虫净,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阿莫

12、西林、头孢塞呋,以及磺胺类药物等进行综合性对症治疗方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不明原因的高热、精神食欲不佳的猪只可使用排疫肽联合转移因子,每日肌注 1 次,连用 3 天,同时配合肌注柴胡注射液或板兰根注射液,每日1 次,连用 4 天,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生产母猪夏天发生热应激时也可使用此法进行治疗,可使母猪尽快恢复生产性能。(三)使用排疫肽注意事项1 、使用排疫肽时可与转移因子、抗生素、中药同时应用,但不能混合注射;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时,可将干扰素与排疫肽混合后注射。2 、用灭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排疫肽时,不要使用酸碱性溶液和葡萄糖盐水作稀释剂,否则失效。3 、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及仔猪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4 、启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用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