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2386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姓名:李滨学号:2014311716班级:国政 141.引言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区域化也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但是东亚区域化进程却尤为缓慢。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及美国的介入四个角度分析了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2.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2.1 历史因素历史上的东亚地区战乱频繁,各地区均有参与其中。1937 到 1945 发动侵华战争并占领东南亚在内的及东南亚以南的许多地方(除澳大利亚)。东亚各个受到过日本侵略的国家与日本的历史教育矛盾是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二战后,日本教育淡化

2、二战时期的近代史教育,美化侵略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国内对二战的历史了解已经甚是稀少。加之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不肯正确解读历史的行为,日本引起了了中国及其它东亚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并激起了严重的反日情绪。民间的反对导致政府当局不得不延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悔改的行为甚至将历史问题向政治现实问题的转化。2.2 政治因素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制度不同导致的意识形态虽然没有像在冷战时期那样浓烈,可也在影响着国家之间的交往。由于东亚各国在历史上都有过被侵略的经历,安全成为各国追求的首要目标。追求军事力量的预期超出追求经济

3、力量的预期。对安全问题的预估不同导致各国的对外政治政策存在明显的不同。政策偏好影响着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除此之外,领土领水的主权纠纷增加了各国之间的不信任。执政党为了党派利益也会拒绝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展经济。2.3 经济因素在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区域内经济体间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该经济一体化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1998 年, 日本人均GDP 与最落后的柬埔寨相差124倍,东盟内部最先进的新加坡与最落后的柬埔寨在人均GDP方面也相差116 倍。中日韩三国的在GDP总量占东亚GDP总量的一半以上。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使得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担忧一体化给国

4、内企业带来的冲击会超过一体化带来的好处,因此偏为抵制。图一:2015年东亚部分国加GDP总量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印度中国024681012单 位 : 百 万 亿经济一体化缺乏核心推动力。欧盟一体化的道路, 是以德法为核心推动力, 以制度化合作演进为其特点;而美洲正在走的道路, 则是以美国为主导, 以自由贸易区为合作特色。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势必在中日两国之间角逐。中国经济总量大;而日本则是在人均GDP和科技发展上更占优势。中日矛盾导致二者不可能共同成为东亚区域一体化的主导,核心推动力的缺乏导致国家间即便有意联合去也无从开始。2.4 文化因素冷战结束后,文化因素越来越

5、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越来越重要的变量,而研究文化与认同的建构主义学派也获得学者们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文化是影响人精神层面的重要因素。东亚地区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宗教,繁多的民族,文化的交织背后是难以避免的冲突。民间的冲突与不理解是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解决文化冲突可以从宗教问题入手。东亚地区宗教的种类虽多,但各种宗教在本土化过程中融入了原有的文化观念,从而形成具有东亚特色的宗教解释,并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建立“东亚价值圈”,借鉴欧盟的建设经验,争取在文化上让民众认同“东亚”。使其不仅成为一个地理概念,也成为一个心理的认同。2.5 美国的介入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

6、世界各国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美国与东亚地区的发展不可分割。从经济关系看, 东亚各国大多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 美国是许多东亚国家的主要市场,一些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对美出口有直接关系。从安全上看, 美国在东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美国的军事实力居于世界首位,其在韩国等过的军事基地成为影响东亚安全的重要因素。美国之所以如此重视东亚,是因为美国确保东亚市场对美国的开放;防止东亚地区出现能与其抗衡的国家或领导集团;确保东亚的安全稳定,以保障美国在东亚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益。而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实施成为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 为东亚区域合作制造诸多的不利氛围。美国加强在亚太的

7、军事存在很可能会导致亚太地区的不安全感, 不利于东亚地区区域合作。历届美国政府都及其重视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平衡战略就是新世纪中美国为确保其利益而提出的。而且, 美国的行为会增加东亚各国的不信任, 减弱其相互信赖的程度和向心力, 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3 东亚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目前看来,东亚区域合作仍然困难重重。但国际大趋势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各国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3.1 中国-东盟贸易区是东亚区域发展的桥梁在区域一体化陷入困境之时,东亚经济展望小组曾提出东亚区域合作方面的长期规划和合作秩序:一是提升“10 +3” 机制, 形成东亚多边合作机制;二是探索

8、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三是形成亚社会、经济和安全的区域共同体。从现实来看, 东盟各国中尽管有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 但国家的规模较小, 在东亚各国中显得力量不足。由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东亚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也许这3 国能够担当此重任。中日韩3 国中,日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又是发达国家,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日本在东亚国家中的威信不高、信任度不强, 很难被接受;韩国则从各方面看都不具备这种主导的条件;相比之下, 中国容易被接受。在中国的主导之下,自由贸易区可以逐渐成为经济一体化的载体,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3.2 中日关系是东亚区域发展的关键中国与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

9、经济体。尽管中日关系有时会出现紧张局面,不可否认的是,中日两国的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而中国也成为拉动日本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中国因市场和资源优势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对双方意义重大。中日经济合作是互利互惠的, 双方在经济交往中已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此外, 中日两国还在东亚环境与能源问题、构筑东亚危机管理体系、东亚地区稳定等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利益。可见, 中日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可能使双方突破“囚徒困境”的难题, 通过合作获取更大的利益。中日矛盾的解决会为东亚区域一体化扫清大部分的阻碍,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化、政治因素影响着中日关系,使得

10、二者的关系缓和十分缓慢。3.3 国际形势是推动东亚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化发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区域化形势也在逐渐扩大。各个区域联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1952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了区域化的篇章,之后的经济区域化逐步扩大。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同年东盟正式成立。1992年东盟从政治联盟转为政治经济军事联盟,重点从政治军事转移到经济上来。同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经济区域化进程推进到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区域化不仅体现在国家的联合上,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私营部门都参与其中。在如此的形势推动下,区域化成为不可逆的过程。4.结论世界经济联系愈加密切的今天,国家完

11、全独立发展已经成为不可能。想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积极参与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两个较大的区域联合体的发展给亚洲地区带来了不少压力。为了“抗衡”欧美的经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刻不容缓的。但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逐步消除障碍,形成联合。参考文献:1张天桂.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态势和障碍分析J. 中国商论 ,2015,Z1:151-154.2张蕴岭.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新秩序的构建J. 社会科学战线,2015,03:197-204.3李荣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J. 当代亚太,2005,08:19-23.4吴晓东.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东亚区域合作的桥

12、梁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3,01:21-24.5高兰.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国、日本、东盟J. 世界经济研究,2003,11:70-74.6杨扬.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J. 亚太经济,2004,04:6-8.7苏浩. 东亚区域合作的机制化安排J. 外交学院学报,2004,04:14-21.8谷源洋. 东亚区域合作概论与中日战略考虑J. 亚非纵横,2009,01:28-35+59-60.9范洪颖,王首中. 东亚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中日合作的机制设计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13-16.10谢念亲,谢娟. 文化认同与东亚区域合作J. 亚非纵横,2012,01:35-40+60+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