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2222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章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各章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各章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各章复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各章复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章复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章复习题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1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答案)一、回答问题1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2各分裂期相对时间的长短依次为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3能,但难以从细胞学上鉴定出来。4a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有丝分裂一般为体细胞分裂,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b. 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c. 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的前期无联会、无交换、无交叉等现象发生。中期 2 n 条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姊妹染色单体

2、发生分离。减数分裂的前期 I 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交换、交叉等现象。中期 I 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 I 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细胞分裂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仍为 2 n 条,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由分裂前的 2 n 条变成了 n 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以及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e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 保证有性生殖物种在世代相传间染色

3、体数目的稳定性;为有性生殖过程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期,核膜和核仁消失,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面上(有丝分裂)或赤道面的两侧(减数分裂)。这时由于染色体具有典型的形状,所以是鉴别染色体形态的最好时期。6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由一个着丝粒联系在一起的两条染色单体仍为一条染色体;而染色体则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其上可包含多条染色单体。7间期;前期。8a48 b24 c24 d129a一个子细胞有 10 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 6 条染色单体。b. 两个配子中有 5 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 3 条染色体。 cn 十 1 和 n 一 1。10杂种减数分裂时

4、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11通常采用卡诺氏固定液;3 无水乙醇:l 冰醋酸配制;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使之在形态上和内部结构上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并且能将细胞在生活情况下不易观察清楚的结构清晰显现。12先是染色体分裂,后是细胞分裂。其意义在于遗传物质能均等地分向两个子细胞,保证细胞世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14a由于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可保证后期 I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而导致分裂后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b通过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为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15a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一条一条地排列在赤道面上,而减数分

5、裂中期 I 染色体一对一对地排列在赤道面的两侧。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分裂前期 I 不同,细胞内染色体无联会、交叉现象出现。c减数分裂后期 II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一半。16. 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全为 Aa 基因型。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两个含有 A 基因的子细胞和两个含有 a 基因的子细胞。17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18a2 10 b2 5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2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19. 46;46;46;23;2320水稻:2 12 小麦:2 21 黄瓜:2

6、 7218 种配子;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ABC、ABC、ABC, ABC、ABC 、ABC、ABC、AB C;3 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以形成 23=8 种组合,同时全为父本染色体 ABC 的比例为 1/8同时全为母本染色体 A BC的比例仍为 1/8。因此,同时含有父本 3 条染色体或母本 3 条染色体配子的比例为 1/8+1/8=1/4 22a前期 b末期 c中期 d前期 e后期23联会复合体和联会是平行发生的,不是相继发生的。24. 40; 80; 40; 10;10; 20; 20; 30 25a20 b20 c 30 d20 e 20 f 10 910 h20 答案一、回答问题1分离规律

7、的实质,是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验证分离规律通常采用测交法。如果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Aa)在形成配予时发生分离,与隐性亲本测交后,将会从后代的性状上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来。2. 因为 a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3. IAi IAi4. 有 4 种。分别为 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5. 群体中共有 l0 种不同的基因型。设四种复等位基因分别为 Al,A

8、2,A 3,A 4,那么 10 种基因型为AlAl,AlA2,AlA3,AlA4, A2A2,A2A3,A2A4,A3A3 ,A3A4 ,A4A4。6. 有完全显性(F 1 表现的性状是亲本之一的性状)、不完全显性(F 1 的性状是双亲的中间型)和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出现)三种表现形式。显性基因与其相对的隐性基因的关系不是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控制作用,而是它们各自参加一定的代谢过程,分别起着各自的作用。一个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决定于它们各自的作用性质,决定于它们能不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7这是不完全显性的结果。P CC cc 1 : 2 :1 红花 白花 红花 粉红

9、花 白花8设非甜粒为显性(Su),甜粒为隐性 (su)。当两种纯种玉米间行种植时,甜粒玉米果穗上接受非甜粒玉米的花粉,产生的种子为非甜粒(Susu),非甜粒玉米的果穗上接受甜粒玉米的花粉,产生的种子亦为非甜粒(Susu),而不会出现甜粒种子。将甜粒玉米果穗上非甜粒的杂合类型(Susu)种子种下后与甜粒玉米杂交,结出的果穗上的籽粒应是非甜粒:甜粒=1:1。在非甜粒玉米果穗上尽管没有甜粒的子粒,但一定存在杂合状态的非甜粒籽粒。把所有的种子种下,与甜粒玉米杂交,一定有部分植株结出既有甜粒种子又有非甜粒种子的果穗。19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杂合的基因型后代会出现分离现象。10通常采用两种方

10、法进行测定。一是测交。将待测个体和它相对性状差异的隐性纯合个体进行测交,观察其测交子代是否出现分离。若出现分离,证明待测个体是杂合体,反之为纯合体。二是自交。将待测个体自交,观察后代群体中是否出现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分离。若出现分离,则表明待测个体为杂合体,反之则可认为是纯合体。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3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13 说 3:1 就是分离规律不恰当。应该把 3:1 的分离比例看成是分离规律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分离比例反映了基因的规律性分离,而不能称 3:1 是分离规律。人们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在子一代中看到显性

11、现象,在子二代中看到 3:1 的性状分离,这就必须满足下列几个条件: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b子一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c各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为止是相等的。 d显性是完全的。e子二代需要一定数目的群体。答案一 问答题1. 270 株2. 根据 F1 配子类型数等于 2n,而该个体为三对基因杂合(Aa , Bb,Ee),另外三对基因(CC,dd,FF)为纯合,所以可按三对基因杂合的 F1 形成配子来考虑,即 2n=23=8。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3杂

12、交当年:胚,PpWxwxDd;胚乳,PppWxwxwxDdd;果皮,ppwxwxdd 。F1 代性状:株高,全为高株(Dd);胚乳性状,非糯质:糯质 =3:1;全部为红果皮(Pp) 。4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结果形成了 4 种比例相同的配子。自交F2 将呈现 9:3:3 s 1 的表现型分离比例。5株色的遗传可能受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中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为绿株,全部为隐性时表现紫株P 绿株 AAbbaaBB 绿株F1 绿株 AaBb F2 绿株(AB 一,Abb,aaB 一) 紫株(aabb)绿株

13、 AaBbaabb 紫株Ft 绿株(AaBb,Aabb,aaBb) 紫株(aabb)6. aF 1 基因型为 MmRr,表现型为晚熟抗病。bF 2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9 晚熟抗病:3 晚熟不抗病:3 早熟抗病:1 早熟不抗病。c. 能稳定遗传的纯种早熟抗病品种的基因型一定是 mmRR。 第五章 连锁遗传答案: 1 遗传图上的数字是累加的,而且仅列出了某些基因。 2人类男性性染色体为 XY,女性性染色体为 XX。男性可产生含 X 和 Y 染色体两类数目相等的配子,而女性只产生一种含 x 染色体的配子。精卵配子结合后产生含 XY 和 XX 两类比例相同的合子,分别发育成男性和女性。因此,男女性比

14、近于 l:1。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4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3伴性遗传。隐性色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Y 不带基因, XY 为男性性染色体组成。4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 I 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相邻两次单交换相互影响和抑制的现象叫染色体的干涉。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之比称符合系数。符合系数为 l 时,表明两次单交换独立发生;为 0 时,无双交换发生。符合系数范围为 0 一 1,越大说明双交换发生可能性大,反之亦然。5分离规律是遗传的最基本规律,是研究任何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传递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遗传

15、规律都是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所控性状的传递规律。区别在于独立分配规律是研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共同遗传时的规律,而连锁遗传则是研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基因所控制性状共同遗传时的规律。但是,独立或连锁中的任何一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受分离规律的支配。6遗传基础的区别:伴性遗传是指 X 染色体上或 Z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限性遗传是 Y染色体上或 w 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性状表现的区别:伴性遗传的性状既可在雄性个体中表现,也可在雌性个体中表现;限性遗传的性状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上表现;从性遗传的性状只出现于雌性或雄性一方,或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7a同 9:3:3:1 的独立遗传比例相比较,F 2 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组合性状的实际数多于理论数,重组合性状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b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某些性母细胞中可能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有的则未发生交换。发生交换的可形成半数重组配子,半数亲型配子。而未发生交换的,只能形成亲型配子,所以重组率总是低于 50。81) 根据测交结果找出亲型和双交换型。2) 按双交换原理(亲型与双交换基因型就是位于中间基因的对调) 比较亲型和双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