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1540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只有考虑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原有基础知识是否够用,过渡性的目标与支持性的条件是什么等等,才能明确选择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初中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扩展和发展,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可以说 初中数学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加强调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

2、理解,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从学法上讲,小学重在模仿,通过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知识点多,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

3、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初中阶段由于课程的增加,不可能再象小学那样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学习方法的改进是关键。作为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明确中小学数学知识上的差别,才能有针对性的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小学主要是直观化、描述阶段、分析阶段,即通过直观认识、描述,进行简单的分析,加以动作确认;到了初中,进入到抽象阶段、关联阶段、演绎阶段、形式化推理阶段,即要把图形的性质抽象出来,表达出来,要讨论图形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的是要去进行形式化的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数学内容和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要遵循螺旋式的上升的原则,可以说,正确认识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是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关7.2.

4、2 三角形的外角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 2、掌握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相邻的内角和不相邻的内角)的关系;3、会运用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解决问题。(二)能力目标1、利用学过的定理论证这些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合作研究三角形的内、外角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归纳、推理的活动过程;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证实结论,从而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中的激情气氛。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三角形内外角知识,让学

5、生体验生活中团队协作、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精神。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难点:外角的定义及外角性质的论证过程。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探究性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学习、发现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学习 。 四、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一)复习引入提问:三角形有多少个内角?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二)出示课题课件演示7.2.2 三角形的外角(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2、掌

6、握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相邻的内角和不相邻的内角)的关系;3、会运用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解决问题。(四)观察归纳,学习新知课件演示活动一:1、做一做:任意画一个ABC ,并把它的 BC 边延长到,得到ACD。课件演示2、观察:ACD 的特点:ACD 的顶点是 ;一边 AC 是 ;另一边 CD 是 。根据以上特点,谁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归纳定义:课件演示板书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课件演示思考:以某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顶点的外角有 个,它们互为 ;因此,一个三角形有 个外角。课件演示相邻内角与不相邻内角的位置。练习找一找课件演示(五)、合作交流,小组探究活动二:课件演示

7、探究问题(1):如图,ABC 中,A=70,B=60,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能由A、B 求出ACD 吗?如果能,ACD与A、B 有什关系?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2)、延长 BA 到 E,求出EAC, 你还得到同样(3)、比较ACD 与A、B 的大小会有什么的结论吗?关系呢?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结论课件演示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六)、活动三你能证明上面的结论吗?(学生自己证明以上结论)1、2 组证明第一条结论;3、4 组证明第二条结论

8、;5、6 组证明第三条结论。(七)练习1、做一做课件演示2、巩固练习课件演示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习题 7.2 第 1、3 题。通过回忆,为本节课内容作好知识铺垫,同时也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继续探究三角形外角性质提供基础。多媒体演示课题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整体感知本课的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他们下一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外角定义做下伏笔。多媒体动画演示ABC 及外角ACD。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演示定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多媒体演示从一

9、个顶点出发得到的两个外角。多媒体动画演示相邻内角与不相邻内角的位置。对三角形外角定义的巩固理解。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培养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与重要性。让学生再次检验,再次验证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推理过程,让学生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把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会总结反思,初步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课后复习 六、版

10、书设计7.2.2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七、练习设计(一)、找一找图中哪些角是 ABC 的外角?哪些角是 ACD 的外角?哪些角是 ABD 的外角?(二)、做一做1、看图形填空:(1)1 =_ ,(2)2=_ 2、看图形用“=”、“”或“”填空:(1)1_CAB+ABC(2)2_ABC(3)CAB_3 (三)、巩固练习1、填空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 180,那么这个外角等于_.(2)、求下图中1 、2、3 的度数. 1_ 2=_; 3=_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知识后,让学生动手画图形,多媒体再次展示,引出三角形外角的定义,过渡自然,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然后,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学生学习的气氛浓厚。但是,在让学生证明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出示已知,求证,证明及图形,要不然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下手去证明命题证明, 这个是我的一个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