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401271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6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历年试题(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考试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 10 道题,满分 150 分。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3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第一部分 必答题第一题(10 分)今年我国将进行第 6 次全国人口普查。请问,人口普查对象有哪些法定义务?对人口普查对象的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第二题(10 分)中新网月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17 817亿元,比

2、去年同期增长 7.7%。请问上述文字中“7.7%”是发展速度还是增长速度?是同比还是环比?说说你对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同比和环比概念的理解。第三题(15 分)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某单位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当统计部门公布一些平均指标时,许多人会觉得与自己的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困惑。请根据平均指标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简述在实际中应如何正确使用平均数。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四题(15 分)某医院某时间段的红眼病患者年龄分布如下表。表中数据显示,20-29 岁组患红眼患者最多,10-19 岁组、30-39 岁组次之,40 岁以后剧降,10 岁以下儿童和 50 岁以上老年人较少,由此可以

3、得到结论:红眼病对 10 岁到 39 岁人群侵害最多。请评价以上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某医院门诊红眼病患者年龄分布年龄组(岁)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 以上 合计红眼患者数 52 210 352 231 108 78 42 10 1083占红眼患者比重(%) 4.8 19.4 32.5 21.3 10.0 7.2 3.9 0.9 100.0第五题(25 分)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主要作用和局限性。第二部分选答题本部分有 5 道题,要求回答 3 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三道答题打分。第六题(25 分)“居民收入差距持续

4、扩大不利于扩大消费”。请问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作简要分析。第七题(25 分)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是统计工作的主要调查对象。请简述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所应具备的条件,并说明产业活动单位数与法人单位数的关系。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第八题(25 分)请根据下表,分析 A 地区人口及社会经济的特点。2009 年 A 地区人口调查汇总数据户别户数(万户)人口数(万人)其中:男(万人)0-14 岁家庭户3541128575214集体户5140330240分年龄人口(万人)6 岁及以上各受教育程度人口(万人)15-59 岁60 岁以上小学初中高中733181258206227343205723077大专及以

5、上非农业户口人口(万人)3417331973按户口登记地分的人口(万人)本乡镇街道本县市区其他县市区429485214812383调查前一周有工作收入人口(万人) 367 223第九题(25 分)某地区 20002005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资料如下表:年份工业增加值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现价,亿元) 2 000 2 200 2 310 2 400 2 520 2 620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年价格100) 98.7 97.8 102.3 106.1 104.9 103.0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请根据上述数据计

6、算:1按现价计算该地区 2001-2005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和增长速度;2按可比价计算该地区 2001-2005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3该地区 2000-2005 年期间工业生产者价格年平均涨幅。(列出计算公式即可)第十题(25 分)依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某地区有零售业个体户 10 万户,从业人员数 30 万人。现拟对该地区零售业个体户的经营情况开展抽样调查。为比较不同抽样方法的适用性,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以从业人员数为分层标志的分层随机抽样和以普查小区为群单位的整群抽样,各抽取 500 户个体户、500 户个体户和 60 个普查小区(内含500 户个体户)进行

7、调查,推算结果如下表:该地区零售业个体户销售额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点估计值(亿元)535542524方差估计值(亿元 2)29827656535要求:1分别计算出在 95%概率保证程度下三种抽样方法下零售业个体户销售额估计量的最大相对误差,哪种抽样方法下的估计量精度最高?(保留 1 位小数)2设计效应(Deff)的概念是什么?请计算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的设计效应。(保留 3 位小数)3从实际出发,对上述三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简要评价。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2007年高级统计师实务试题卷第一部分简述题第一题(20分)从概念、编制方法和应用的角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

8、购买力平价(PPP )进 行比较。答:一、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 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 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个 样本市县近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是进行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二、购买力评价(PPP

9、 )购买 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调查收集对比国家 150多类、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资料,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 150多类划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用 PPP代替汇 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可以消除各国消费支出额中的价格因素,从而比较各国物量意义上的消费支出水平。第二题(10分)为了解消费者 2007年购买汽车的打算,某调查公司利用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汽车栏目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共有 10万人自愿参加

10、了此项调查,其中有 3万人表示将于 2007年购买小汽车。随后,该调查公司发布报告:2007年中国将有 30的居民计划购买小汽车。请对这一结果进行评价。答:网上调查,样本不是随机的自愿参加,样本也会有偏误30%是点估 计值可能考法:用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分 层抽样等方法,然后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判断 给出一个调查方案,让我们的评价这个方案还有没有什么不足,或者有什么错误告诉我们一个整群抽样或分层抽样的结果,让我们计算误差互联网调查的特点第三题(10分)“十一五规划”已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作为衡量资源消耗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求 2010年比“十五”期末降低 20%左右。依据目前

11、的能源统计制度,请回答以下问题:1能源 统计的主要内容。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如何计算?答: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 发、生产、加工、转换、 输送、 储存、流 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行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统计;能源加工转换统计;能源经济效益统计;能源单耗指标统计单位 GDP能耗由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这 两个指标计算而得。计算公式为:单位 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吨

12、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万元)第二部分案例题第四题(10分)下表是一农村住户的收支情况。要求:代码1简述农户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概念。2计算该农户的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指标名称金额(元 )一、总收入1、工资性收入2、家庭经营收入3、财产性收入4、转移性收入二、总支出1、家庭经营费用2、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3、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4、税费支出5、生活消费支出6、财产性支出7、转移性支出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210500022000750003000500052500260008000150010001000040002000答: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

13、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收入总和。=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 资产折旧 -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其他集体提留收费-调查补贴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分配的概念,由农民生产活动的净收益和再分配净收益构成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税费支出 -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农户纯收入=105000-1000-26000-1500=76500可支配收入=105000-26000-1000-1500-4000-2000=70500第五题(25分)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请回答: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14、。2普查的结果比抽样调查更准确吗,为什么? 3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关系。答:1、普查是指专门组织的、对全体调查对象普遍进行的一次性全面普查的特点:(1)、调查范围广, 调查对象多;(2)、资 料全面、准确, 调查项目有限;(3)、工作量大,调查成本高;(4)、调查 周期长,资料深入难。抽样调查:由部分推断总体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样。(2)样本推论总体。(3)抽样误差可以控制。( 4)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2、从理论上来说,普查的结果是最准确的,但在 实际组织 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结果有误差。抽 样误差虽然不是全面调查,但它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估计的结

15、果是准确的。3、普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 组更细、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普 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抽样调查一是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三是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四是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第六题(25分)已知 2001-2005年部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如下表。要求:1分别计算 2001和 2005年的投资率和消费率。2不考 虑价格因素,计算 2005年 GDP增长率,并分析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 3简

16、要分析 净出口对 2005年 GDP增长的影响。计量单位:亿元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资本形成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消费支出1089723721339769430556687812035043450455654813671691136399555675596352516774491602807047769168595018703318670188604795606717796918答: 1、投资率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国民收入2001年的投资率是 37213/108972,消费率是 66878/1089722005年的投资率是 88604/186701,消费率是 96918/1867012、2005年的 GDP增长率=186701/1602801投资的拉动作用就是(88604-704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