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0334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策略去年我们学校生物会考平均分是 86.78 分,在全市中名列前茅。这一学期,高二学生面临的是三门科目的会考,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文科班不需高考,理科班的高考中生物比分又是最底的,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复习生物显然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复习时间相当紧张(最多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因而我们学校的生物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会考复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从前期开始):1、充分利用会考标准和会考导引 、 课本要认真研读会考标准 ,发挥会考标准对学科教学和复习的指导作用。 会考标准明确规定了会考的范围、等第标准、试卷结构并界定了各项具体要求。既增

2、加了考试透明度,又能促进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会考复习过程中认真领会会考标准中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能够让师生远离题海战术,向注重基础、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方向发展。并帮助学生在复习阶段查漏补缺,抓住教材重点,适应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在会考中发挥真实水平。课本是复习的主要依据,但是会考是参照会考标准进行的,因为课本对其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并未列出,而会考标准有详细的说明,所以我们在复习时,把会考标准中所列的会考内容这份表格(内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印发给学生,参照会考标准的每一个考点和要求,首先抓好课本内容的复习,并且在每章内容复习的同时,充分利用会考导引 ,让学生

3、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出题方向,题型,分值等,再根据导引中的题目,让学生回忆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下面就怎样充分利用课本谈谈几点看法。(1) 认真细致阅读课本一把课本读厚会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基础性,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观点等是复习的重点。生物学概念是从生物学现象和事实抽象出来的,都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的。从卷面分数来看,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知识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从学生的答题来看,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当然,现在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基本知识、概

4、念和原理教学的进一步加强就很有必要了,因而教师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影响概念掌握的主要因素有过去经验、变式的提供、词语的运用和定义的准确。对于概念的教学,着重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应该通过联系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讲解,让学生真正融会贯通,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让学生能够区分相近和相似的概念和原理。在会考复习中,首先要抓好最基本的内容的复习。具体的说,就是抓好在会考内容栏中条目要求的。在复习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常不看生物学课本,把课本抛在一边,总认为: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就行了。这是十分片面的。要回归教材和会考标准,课本是指南

5、,课本是依据。把课本读厚就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要化时间看书(根据标准),让学生重新把遗忘或是模糊的概念、原理等重新温习,重点的概念教师重点的提示。特别是图表,它常常的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试卷中以图表为载体的比例非常大),图文结合,认真“看” 、仔细“读”课本,对于重点知识反复思考、做好笔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把课本中关键性、结论性语句用红笔划出来,也可以把课本中关键性、结论性语句整理出来发给学生,在课外或晚读的时候进行记忆,教师对关键知识点,关键词、字一定要分析透彻到位,例: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这一概念的关键词是“一定空间、时间” 、 “同

6、种” 、“总和” ,通过阅读课本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2用的一类有机物。很多同学就会把“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这个条件丢掉,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酶的理解。特别是学困生,复习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化在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上。要提高合格率,这是最有效的途径。把课本读厚的目的是把课本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这种由薄到厚的过程,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对课本不断理解加工的过程。(2)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把课本读薄 把课本读厚可以把细节搞清楚,但是,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读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归纳,把握全章的主干

7、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这就是把课本读薄的过程。生物复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回顾。实践表明: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层次联系知识、拓展知识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迁移。(3) 比较基本概念、原理一把课本读通有许多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特征、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应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异同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主导作用、限制因素,种内互助和竞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2、 做好复习方法的指导好的复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

8、倍的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复习方法的指导,编写学案,分三块内容,第一把课本中关键性、结论性语句编写成填空题,第二是概念图填空,第三是一些相关的图表比较,第四是会考真题自测。以下是我们常用的几种复习方法: 概念图法 利用概念图加强概念学习学生在建构自身知识和概念的过程中,总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概念理解的层次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概念的字面定义,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实质;有的学生可能存在模糊的认识;有的学生的理解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学生在学习任何

9、概念性知识之前,实际上都已经有了前概念(迷思概念)。前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相对于新知识的已有的认知,具有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及正确或错误认识的积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习者已有经验或知识的不同,也可能是所接受的信息的来源和方式不同而形成对同一知识的不同理解,甚至是不正确或者错误的理解。如对于糖类的认识,学生的前认知总是认为应该是甜的,却无法把糖类的概念和纤维素等联系在一起等等,所以我们老师在复习时应帮助学生再一次有效建构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有效区分生物学的一些概念,如染色体和染色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菌和

10、真菌等,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图,这不仅能拓展科学概念,而且还是学生的一种思维体操。如可以让学生以“细胞”这一概念为中心,来构建概念框架,把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化合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中包含的细胞器,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等等围绕着“细胞”进行知识框架建构,当然可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操作,但是只要能建构,这是最好的复习,就能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按照概念图理论,概念图是一种由概念节点和连线所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是表示某一命题或知识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连线上的标注(关系标签)则用于说明连线两端的逻辑关系。在教学条件下,概念图能形象、直观地

11、展现概念间内在关系,能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所学材料的具体意义,能帮助学习者组织、建构和整合信息。画概念图能加深学生对概3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长时记忆能力。画概念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重建,使新形成的认知结构更为科学、合理。概念图作为学习者学习的一种策略:可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还发现,合作学习建立概念图比学习者独自建立概念图的效果要好。例(2007 年会考第 51 题) 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填出恰当的词。2006 年会考卷中同样完成知识框架图的主题是生态系统的结构,高中教材中很明确,其包括两个部分,生态系统的成份和其营养结构(食物链

12、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成份包括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但学生对这一内容掌握并不十分确切,许多学生对营养结构这一内容似乎忘了,不知该填什么。如有填“生物圈” “生态系统分类” “无机环境”等,少量同学因只填“食物链”或“食物网”而失分。第二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得分率比较低,填写为“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分、土壤、空气” “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较多,其中“无机环境”是给 1 分,其余全都扣掉。细细分析原因,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填“非生物因素” ,一是受初中阶段学习前置影响,如初中自然科学教材中浅显的分析“一个群落和它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

13、 ,再加初中教师受专业局限,能透彻分析的不多。其次是学生进高中后没有从研究的不同角度去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所以相关概念间显得很模糊,不能恰当用词。比较法:找出相近知识点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以防混淆,如在复习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时进行比较,找不出不同点。这些是概念的比较,还有一些过程的比较,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通过列表比较,可加深学生记忆。把容易混淆和内容相近或相反的知识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弄明白区别,这样有利于抓住本质。很多知识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

14、自由扩散与主动运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转录、复制与翻译, DNA 与 RNA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竞争、寄生与捕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加深理解,有助于记忆,对于知识应用也有很大帮助。复制、联会四分体(含 4 条染色单体)高度螺旋化 着丝点分裂染色质 染色体 2 条染色单体 2 条染色体解螺旋复制形状大小相同同源染色体分别自父或母方图形图解法:图形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在4生物学的各类考试中都有较多应用的,而且识图,填图绘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当然也是复习的重点,如光会作用,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和系统的

15、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可以用简单的图综合复杂内容,这样对于提高综合与应用能力十分有利。如可以用一个细胞模式图把代谢知识综合起来。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其产物用于呼吸作用,无氧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后两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的吸收等和液泡密切相关,无机盐的吸收有利于渗透作用的进行;光合、呼吸需要的酶来源于核糖体等。这样就把细胞代谢紧密联系起来了。归纳法:中学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大多是从定性研究层面展开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加强联系,建立知识链接尤为重要。在复习时,可将分散的个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知识重新整合,以板块

16、为单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就是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举例如下: 可以把细胞器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整理 (1)有无膜结构,如果有膜结构是单层还是两层。 (2)从存在细胞看:那些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那些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那些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 (3)从功能方面;那些与能量转换有关、那些与物质合成有关、那些可以把无机物转边成有机物,那些可以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哪些(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4)从成分上看:那些含磷脂多、那些含有遗传物质。 专题板块法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按照生物学的发展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编排。那么作为复习课我们可以把教材原编排体系打破顺序,按照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有关知识放到一起。如蛋白质,可以把教材中涉及到蛋白质的内容综合到一起,首先是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而后是蛋白质的功能和多洋性,再有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和过程(转录和翻译) 。再如细胞的生命历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