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400237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抓关键、立重点、明文理、学精神沪教版语文第六册军神教学反思泗泾小学 叶俊刚军神是沪教版第五册的第 14 课。课文以沃克医生做手术为明线,以“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通过对主要人物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沃克医生的侧面描写为我们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铸造了一位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军神”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赞美之情。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体会军神的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需要点所在。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我立足文本,关注学生,紧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回

2、环感悟,并以复述的形式再现手术的经过,拾级推进,层层品味,情感渐深,人物形象愈发丰满,学生心中的精神丰碑也自然高耸。一、递进朗读,抓关键语句,知军神(知晓)朗读及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本课教学,我将朗读作为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以此达到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并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1、先读为主,中心引领本文题目出自沃克医生所说的话,因此,在说“神”导入,切入课题后,直接让学生找找划划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话语,切入中心。在此,进行简单交流,重点则是引导学生读出沃克失态的表现和语气,为

3、后面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此时,指导注意提示语,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故事。本课学习也就围绕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的话语展开。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感知性的朗读是朗读训练的基础。引出文章中心句后,我指名三个学生配合读一读全文。这样安排,既是预习效果反馈,也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安排。分段读课文,对教师而言,是明确教学主线,也就可以很巧妙地引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写作顺序;对学生而言,不显山不露水之时,也就理清了文章脉络。当然,这样的安排,朗读面还不够。富有成效的朗读首先体现在进行通篇朗读后再重点读什么的问题。在要求学生听读的同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动笔2环节:“边听边在文中用波浪

4、线划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表现的句子。”交流后再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读正面描写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既是以读促悟,也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语句和方向。3、推波助澜,反复朗读相比讲解而言,朗读更能使人感受。一是读三处的直接描写刘伯承的重点语句,扎实体验。从拒用麻醉到强忍剧痛,直至最后说出刀数,一次比一次令人难以置信。在充分理解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刘伯承的坚强后,进行理解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完全将这种情感用读的方式来表现。二是在回归中心,赞军神时开展的递进朗读。此时通过教师的恰当引语,一连三次再读沃克医生的话,从沃克“失声嚷道”到学生不由自主“失声嚷道”,学生与作者感情共鸣,将文中情感转化自身的

5、情感体验,其情感的积蓄得到释放,越读越高潮,这样的表现性朗读水到渠成。与此相应,此时再读课题,与初读课题相比较,多种情感的掺杂交叉必然让学生有多样的读法。整堂课上,学生的读书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通读、默读、朗读,多形式、多遍数,而且,每一次读书,都是抓住重点语句,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二、对话提升,品重点词语,悟军神(理解)课堂都有教学重点,或理解内容,或体会感情,或领悟道理。不论是内容、感情还是道理,其载体都是以词语为单位的一句句话。因此读句品词,尤其是赏析关键词语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途径。1、写词评价,留有初步印象通读全文,划出重点(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语句后,学生心中对“军神”都有一个初步的

6、印象。此时再静心默读,并用学过的词语在所划的句子旁边来评价刘伯承,既是促进思考,尝试批注,以写的形式来表达对刘伯承的感情,也是“问题引领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即此时写下的词语是学生心目中评判人物精神的重点词语,可以作为学生后继学习的指向。当然,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学习中,学生也可以验证此处的写词评价是否准确,及时校正。自我感受、体验、发现、校正、生成的过程无疑十分可贵。2、分段学习,品评关键词语阅读教学要尊重文本,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尊重叙事文章的写作特点。课文按照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来描写人物,因此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也就依此展开。(1)以本为本,突破难点3抓住描写刘伯承动作、神态、语言的重点

7、词句的学习来深切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剂时的“平静”;手术中的“一声不哼”,“攥住”、“青筋暴起”、“崭新”、“抓破”;手术后的 “脸色苍白”、“勉强一笑”、“七十二刀”都是体现“军神”坚强之处的重点词语,也是文章浓墨重彩之处。这样的紧扣关键词语也是起一个示例作用教会阅读方法。品词析句可以透过文字触摸作者的内心,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教学时通过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仔细品析,“咬文嚼字”,围绕文本作者之思之情之感进行思考、品味、表达,也可以领悟文章的写作手法。(2)关注学生,开放话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本课学习,我始终以学定教,

8、以学生的感悟为引领,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交流的课堂”。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基础点,关注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由交流碰撞,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对话过程,是通过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朗读情境下,结合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点滴积累、感悟内化而成!3、回归中心,明晓“军神”含义抓住关键词句消化文本,有助于理解中心句意思,理解军神含义。此时要理解“军神”究竟“神”在何处,也要抓住中心句中“男子汉”、“钢板”来感悟。在前面的品读做积淀的前提下,再加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就会很容易了解到“神”的本质所在:意志如

9、钢、毅力非凡。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重阅读理解感悟,从核心问题“为什么”展开,在谈“为什么”的过程中,依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构架,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潜心会文,自悟自得配以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刘伯承勇敢、坚强、镇静的性格)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从中受到感染。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在刘伯承元帅人格魅力的熏陶下,情感得以升华。三、语言实践,行多样复述,赞军神(表现)语文教学培养的核心之一,是培养语感。复述这种形式的语言实践则是培养语感的有效载体之一。当然,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才能避免为复述而复述。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地读,“读

10、”是4“吸纳”的过程,“说”和“写”是“倾吐”的过程,“复述”就是“倾吐”的言语实践。1、重点复述,突出主要人物本文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典范。侧面描写为烘托主要人物。基于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复述时我采用“抓住描写主要人物(刘伯承)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的方法来复述课文”。有所取舍,抓住关键词来复述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训练扎实有效。2、分层复述,体现循序渐进(1)配图复述,重点突出文章直接描写刘伯承的重点语句有三处,课堂上每学完一处是否都有必要安排详细复述?再三思考,我选取“手术时”作为阶段复述的重点。复述时,我出示手术场景图,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这

11、幅紧扣原文的配图,对学生进行复述不仅有提示作用,而且还能在复述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等能力,也使得复述多功能化。(2)整体复述,鼓励创造在深入感悟、片段复述基础上完成整体复述,紧扣单元目标。先各自尝试再请三个学生分段复述,兼顾所有学生又体现合作。当然,此处语言实践,依然是抓住主要人物来复述,不鼓励简单的原文重复,而是有着绘声绘色、言语、动作、表情并行的创造性故事讲述。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感情变成自己的感情,内化情意,用别人的人生来激励自己。复述时,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感动,那么也就是设计的成功之处。3、板书

12、设计,突出关键词语教师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缩影,是重点难点的体现,是教学过程的体现。形象化的板书设计,更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本课板书,我就以简单的顺序结构,以重点的词语为精髓,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也为学生复述提供了一个提纲式的凭借。课堂,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关键语,品读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应该长抓常练,学生经过抓关键词句、细读品悟、创造性想象等方法也就会习得这一阅读技能。5让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花钟教学反思泗泾小学 陆艳华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给“目标”下定义的: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不难理解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该受教学目标指导

13、和支配,也应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下面我以花钟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的。 花钟是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开,通过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分别提醒小白兔起床、吃午饭、睡觉,让学生懂得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花时间。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钟、盆、床、号、升、饭” ;认识“皿字底”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的生字有六个,我大多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并且各有侧重,根据生字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如第一个生字“钟” ,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形声字,在第三单元识字的小秘密中学生学会用形声字的办法记住生字,于是在“钟”字的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复习了形声字的

14、知识点,提醒学生可以用形声字的办法记住它。又如,第二个生字“盆” ,认识了它的部首“皿字底”后,通过查字典的办法记住它。用部首查字法识字是本单元的单元训练目标,鉴于学生刚学会部首查字法,在查生字“盆”时,首先指导学生分步骤练习部首查字法,到查生字“床”时,让学生根据步骤自己实践,从“扶”到“放” ,让学生学得扎实,解决教学重点。用“听一听”的方法学习生字“号” ,让学生知道号是一种乐器,它的声音是怎样的;用“读一读”的方法记住“升”是后鼻音,学生特别容易读错;用“找朋友”的办法认识“饭” ,它的“朋友”比较多,学生也比较容易组词,在交流时我特别关注了一些平时不太举手的学生,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中

15、来。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很多识字的好办法:拼一拼、读一读、加一加、减一减、换部首、想一想、编儿歌等等等等,但是不是每一个生字都适合这么多方法呢?老师应根据生字的特点,有意识地教孩子选择合适的识字办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目标 2: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三句句子的不同语气。在本篇课文中,由于三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提醒的内容不同,用的提示语也不一样:牵牛花“吹响了”起床号;午时花“笑哈哈”地说;夜来香“轻轻地”说。根据提示语,学生能读出三句话的不同语气,但我觉得仅仅这样还6不够,如果能让学生理解同样是提醒小白兔时间,三种花的语气为什么不同

16、,因为三种花的开花时间不一样!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并且更容易读出感情。如喜欢夜来香的小朋友在交流朗读时我加了一个问题,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吗?学生想了一下说,因为其它动物都睡觉了,夜来香只能轻轻地说,不然就会影响到其他人。我接着他的话说,那让我们当一当夜来香,轻轻地提醒一下小白兔吧!学生便能那么自然地读出效果,从而解决第二个教学重点。有很多时候我们会疑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是读不出感情?那是因为学生不理解,不知道老师要的是什么。只有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读,才能真正地读出效果。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朗读教学中的我们苦苦寻找的那把金钥匙。教学目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明白称它们为花钟的原因。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于是在开展教学时,首先在导入部分我便紧扣课题中的“钟”字,从“钟”的谜语,到各种种类的钟都紧紧围绕着“钟能提醒人们时间”展开。接着,在第一小节的学习告一段落时,我提出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