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017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文 献献 资资 料料 归归 类类 表表班 级 : 中 文 11101 姓 名 : 王 琳 琳 选 题 : 心 理 分 析 法 分 析 作 家 作 品 以 作 家 三 毛 及 其 作 品 研 究 为 主 一心理分析法分析作家题目 作者 期刊名及日期 摘要1 三毛的自我放逐之旅 黄佳鹂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饮誉海峡两岸的一位重要女作家,三毛自登上文坛就敢于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走不同俗流的生活道路。她丰富而奇异的生命历程,潇洒不羁的个性以及自然纯真的语言风格,使她的作品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本论文力图从心理学分析、文化批评学的角度透视三毛的情;感历程与文学创作,力求全面、深入、细致地对三毛的创作进行梳理

2、和探讨,并着重通过对其一生的心路历程的深入解读,进而探寻她的流浪这一特殊的生存行为以及她的创作背后所深藏的各种精神诱因。意在揭示三毛其人其文的独特价值及参照意义。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三毛的生平概况和她的文学作品,梳理历年来三毛研究的发展脉络,考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并阐释自己的研究角度。接下来论文按照三毛的情感发展顺序分为雨季不再来 、 哭泣的骆驼及梦里花落知多少三部分分别进行深入论述。 雨季不再来一章主要探讨三毛童年时期孤独意识的形成和死亡意识的萌动,阐述孤独意识和死亡意识对三毛去海外求学之前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哭泣的骆驼一章主要抓住三毛的流浪这一特殊的生存行为,进行深入的心理剖

3、析,力图揭示她不断自我放逐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各种精神诱因。 梦里花落知多少一章从三毛的丈夫荷西的死以及此后所受的沉重打击切入,着重论述了她后期文学创作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并且对三毛的最终自毁的内外因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剖析。本论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语 ,归纳论文的主旨和现实意义。2 探索三毛的精神世界 石银丽 新乡学院学报2011 年 04 期 从三毛的性格、作品去探索她的精神世界:性格决定其追求的境界与众不同,作品反映出三毛的精神世界的变化。现实中的三毛和作品中的“我”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类别序号3 作家三毛的心理学分析 杨玲从孤独、流浪和死亡意识三个角度对作家三毛的生命进行了解读,同时探寻了三者背

4、后的心理原因,并对自我封闭的病态心理、回避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作了初步的诊断。4 行走的生命简析三毛的流浪情节 黄国娟; 孙海军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 年 07 卷三毛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渴望去远方的情节,这种流浪情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年时的酝酿期,青少年时的萌芽期,青年的薄发期和中年的回旋期,流浪对于三毛来说可以算作是她生命的价值体现,一种自我完善的修行。5“沙漠”生活,“海洋”情节三毛精神世界的两级伍艺 大众文艺2008 年 11 期三毛的精神世界存在着两极, “沙漠”生活和“海洋”情结,前者指向一种平凡的甚至琐碎的生活。而后者指向一种诗意地栖居;并且前者是显性存在的

5、,后者是一直隐性存在的。三毛对前者是有期待和努力的,但是心中对诗意的追求使无法平静地安于琐碎凡俗,然而诗意的理想化状态在其内心的冲突中终不可得,只能陷入无可挽回的孤独流浪。6 用爱叩开生命之门一一解读三毛的生命观 许王桥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 年 05 期一生都在以独特的方式探寻生命存在的三毛却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旨在通过三毛作品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来分析她的生命观一一无论是她的自我人格还是社会人格的塑造,都始终贯穿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挚爱。7 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 刘丽丽 散文选刊2010 年 02 期三毛是台湾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当代女作家遥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袁她的足迹遍

6、及世界各地袁她的真情博爱也随之洒遍万水千山遥除了被无数人热切关注着的浪漫悲怆的爱情之外袁她爱自然爱得浓烈袁爱祖国爱得大气袁爱野人冶爱得广博渊其中爱亲人爱得温馨袁爱朋友爱得真挚袁爱普通劳动者爱得质朴冤袁爱生命爱得深沉袁爱艺术爱得沉醉袁爱文学爱得痴迷遥三毛的世界袁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真情博爱的世界。8 三毛流浪行为的解读 李婧 华章2011 年 13 期本文将从三毛的三个创作阶段,参照台湾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从心理学及女性角度深入分析三毛流浪行为的心理诱因、行为外化以及精神升华。9 寂寞无人晓三毛悲剧探究 唐玲珍三毛的一生都是传奇,但是这个传奇却是以悲剧收场。在撒哈拉三毛自己设计了一个神话,大众

7、传媒在利益驱使下竭力把这个神话推向高峰并不断往其身上加上各种光环。回台后,三毛透支体力地维系这个神话。读者看到、听到、读到的三毛是乐观积极、神采飞扬的三毛。实际上的三毛却是终身都没有摆脱掉寂寞,最后以死来结束这一切。作者试图从三毛自身以及她所处的环境来对她的悲剧进行探究。10 唯美的流浪解读三毛 杨宗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 年 03 期三毛的作品以她生活的种种画面开创了她“窥视他人”以及“勇于被窥视”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风格在本质上说,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贯穿三毛平凡的人生便是她对心中渴慕的美与爱的自由追求和大胆涉猎。三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的生命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唯美的流浪史,纵观她的

8、一生,我们发现她经历了以下三次关键性的转折:一是休学在家的苦读;二是对爱的执着;三是对死亡的探寻。11 三毛:滚滚红尘中的橄榄树 时凤玲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 年 06 期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她优美的文字和多彩的人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她,也以她不同寻俸的结束生命的方式自杀,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迷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三毛自杀之迷:流浪中的栖息与悲凉;爱的追寻与失落:无法超脱的生命追问二心理分析三毛的文学作品12 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三毛作品的心理分析 李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年 08 期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

9、离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未能使她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特征。13 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三毛作品的心理分析 葛敏怀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 06 期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她致力于追寻精神家园,可谓是滚滚红尘的边缘人。然而孤独感和死亡意识的缠绕使得她的流浪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孤独感和死亡意识形成了鲜明的美学特征,而三毛心理意识的文本呈现,也形成了三毛作品独特的文学符号,体现了其审美价值。14 对真、善、美理想世

10、界的不朽追求三毛作品评析 吴智斌 株洲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 03 卷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文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人生情感三者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求,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个体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15流浪方舟论勒克莱齐奥与三毛的流浪书写及流浪精神唐洁流浪作为一种古老而久远的生存方式,是远古先民为适应自然而做出的能动反应,后因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逐渐演变为一种自主选择行为,流浪中的奇闻异见、辗转变

11、迁、文化冲突等等往往被赋予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流浪亦成为文学长河中一个永恒的母题。20 世纪以来的流浪文学创作不仅继承了“流浪皈依流浪”的文学传统,而且在流浪的框架下蕴含了更为宽广的牛命体验和人生内涵,展示了多元文化背景中具有世界性视野的艺术世界,具备了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文化界限的价值意义。基于对流浪主题演进升华的关注,笔者在广阅深究的基础上,以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和中国作家三毛的流浪书写为理据,立论于“流浪方舟,进而论析和探讨现代作家的流浪取向及其作品中所展现的现代流浪精神。勒克莱齐奥和三毛都是因流浪书写斐声文坛的,前者凭此摘得 2008 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者因此成就了传奇的人生。本论着

12、重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理论方法,以两位作家的作品作为参照点,以点带面,突破民族文学的狭小圈子,以多元文学、世界主义的视角,力图从中西方流浪文学的发展轨迹中挖掘出共同的精神价值,为生活在破碎世界中的人类寻找到一条通往理想家园的道路。 “绪论”以流浪母题开篇引向对 20 世纪流浪文学的关注,在对相关内容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立论并指出其研究特色与学术创新价值。第一章分析勒克莱齐奥和三毛脱离主流,选择流浪的原因,并运用主题学的原型批评理论对两位作家作品中的流浪母题溯源,从而总结出中西文学中流浪精神之共性。第二章以勒克莱齐奥的战争 、 乌拉尼亚 、 沙漠的女儿 、 流浪的星星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

13、 哭泣的骆驼 、 梦里花落知多少 、 背影等相关作品为代表,分析两位作家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寻。第三章则通过分析两位作家面临多元文化境遇时折射在作品中的心理动机、民族性格、欲望表现、文化诉求和深层文化结构,论述两位作家关于对人之生存网境的哲学思考,对艺术救赎人生的文学尝试以及共建和谐“世界家园”的美好夙愿。勒克莱齐奥和三毛在不同的地域中成长,却在同一片文学领域中成熟并弹奏出相通之音,此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内在契合。流浪是勒克莱齐奥和三毛创作思想的源泉,流浪是二人作品之所以炫目耀眼的根由,流浪是他们为寻找人类遗失的精神家园完成自我救赎的生命旅程,流浪更是现代人试图超越现实走

14、出网境的价值诉求。勒克莱齐奥与三毛的流浪书写延续了中西流浪文学的传统脉络,但却超越了传统流浪文学之精神,彰显出现代流浪文学之精神实质:对自然世界的赞美之情,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之意,对人类净土的探索之志。16 追寻灵魂的归依地从三毛作品分析其流浪意识 蒋碧玉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 年 05 期三毛的作品总能让人从中读出一种不断地漂泊,不停歇的流浪,在流浪的路上感受人生,在流浪途中追寻灵魂的归依地渴望;字里行间仿佛总是跃动着一种不肯停息下来的躁动,而纵观她短暂的一生,也的确呈现出一种不安分,一种心灵深处时刻呼唤去远方去流浪去找寻生命堤真谛的激情。本文从三毛作品中分析感受其对生命意义的执着不懈地追

15、求、感受其强烈的流浪意识。17 浅析三毛作品中的三重意象:雨季 沙漠 梦 胡君 今日南国2009 年 139 期三毛,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以笔为伴,浪迹天涯,一路上尽情挥洒,在滚滚红尘之中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篇章,纵览其作品,不难发现其作品中的三大重意:雨季、沙漠以及梦,他们不仅成了三毛作品的标志性字眼,而且成了解读三毛传奇人生的密码。18 三毛创作中的女性双重心理向度解析 丁琪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 年 05 期三毛的创作中存在着拥抱世俗和彰显自我的双重心理向度及由此造成的双重艺术空间;从追击女性心理轨迹的视角看,作者在真实记录私人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她所属的性别群体的生存本相和心理现实。因

16、为融入世俗人生与保存主体自我的矛盾共存,恰恰就是女性生命的真实历史和现实;另外,这两者的有机交融,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女作家三毛在现实中的心理困惑及其力求找到二者平衡点的艰难选择,也显示出女性生命欲求的多样性、心灵追求的丰富性及在现实中实践的艰难险性和复杂性。19 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魅力 李雪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重点讨论三毛中后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揭示了三毛的生活经历对她作品风格的影响。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趣味。此外,分析了三毛作品基于真实情感的语言特点。20 双重文本下三毛形象分析 李琪三毛作品所塑造的“三毛”形象,具有丰富的意蕴,显示的是一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关系体现在:在艺术创作上,三毛存在着修辞与模拟的冲突,即写的真实与活得真实的矛盾;就三毛的心灵历程而言,也存在“流浪”形象与眷恋“红尘”的矛盾;通过文化语境的分析可以发现三毛身上所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