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9967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研究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向我们中小学提出了一个战略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一项举措,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农村中小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当今,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不清晰、不准确、不全面的,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归纳起来下

2、几种:1、一些同志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无非是多搞一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甚至提出素质教育的 “主阵地”在活动课上,在培养学生的特长上。当然,选修课、课外活动、发展特长不可否认是非常重要的,也常常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一些推行素质教育较早的地区在总结经验时,任强调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教学为中心”,开足开全课程。毋庸置疑,素质教育的 “主阵地”应该在课堂。2、一些同志认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故或希求在每个学生身上组装“五育”,或对学生求全责备,不顾学生个性,定好各项达标指数,让学生全面达标。素质教育是指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

3、所说的素质不仅仅是音体美等方面的特长教育,更是做事和做人所要求的,认同字节的祖国、能与世界对话、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体魄健全、心灵丰富,能够尊重与理解、沟通与合作、最求自己幸福和爱护他人幸福等现代人的素质及其特征。而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的,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的发展是多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影响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源于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家庭的、物质的、精神的、认识的及行为的等等,只要不是外在强迫的畸形化影响,各种活动对人的发展总是全面的。面向学生的全面

4、性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程度并不是一回事,是指导思想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其实,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以承认学生的差异行为前提的。3、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常规的关系。有的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不再进行考试;有的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常规,另起“ 炉灶”。我们否定“ 应试教育”,并不等于否定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常规,要把作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和作为手段的教学常规区别开来。不依托传统,新的思想就成了空中楼阁,不研究、革新传统,社会不能有所发展。在素质教育中,一些传统的教学常规不但不应摒弃,而且应该通过注入素质教育的新鲜血液,使其发挥新的作用。例如我们反对应试

5、教育中的考试,以学生为敌人,以考试分数高低作为手段来衡量学生好坏得唯一标准。但考试同样可以作为素质教育检测的手段之一,并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发挥其功能。农村中小学发展素质教的现状教育观念陈旧、教师素质不高。素质教育推行很多年了,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狭隘的人才观、质量观仍在大部农村小学校长、教师的身上表现很突出。他们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评价或停留在升学率、分数至上上面,以致产生“重考试、轻考查”、 “重竞赛、轻研讨”的现象,造成 “课内抓应试、课外补素质”的被动应付局面;另外,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社会上对教师的给予很高的评价,国家也给予很高的地位

6、,但在实际中,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不仅地位低而且工资待遇低,导致大量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包括师范生都不愿意从事教育事业,更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奇缺并素质低,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不足。在目前,基础教育“双向领导、以县为主”的体制下,地域经济的差异必然带来教育投入上的差异,再加上教育投资是长远的,短期里看不到成效,虽然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当地领导在投入上比较犹豫。现在,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一般比较短缺,办学条件比较差。现实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的教室、寝室不足,实验室、微机室、音体美等设施严重欠缺,导致学生的素质缺乏

7、发展的平台。许多学校的校长现在不是“教育家”而是“经济学家”、“外交家”四处奔波,努力筹措办学经费。办学经费的不足带来办学条件的不足,严重的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评价机制改革跟不上,是素质教育名存实亡。在应试教育中,中高考就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指挥棒。无论是评价学生还是考核教师、学校都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主要指标。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开展课外活动,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教师害怕自己教的科目分数太低、学校领导害怕自己学校升学率下降-出于功利主义心态,在教学实践中,都心照不宣地围绕“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进行。教学内容过于求全、求深,按照 “熟能生巧”指导

8、原则,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和考试,教师仍然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学校是“轰轰烈烈抓素质、踏踏实实搞应试”。这些做法是学生成为被动的受训者,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和特长发展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三、发展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对策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从应试教育相素质教育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变革,是一项社会工程。素质教育是作为应试教育相对的概念提出来的,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革除教育工作上的一些弊端,更重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在 21 世纪激烈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时代需要;是把我国人压力转变为人才优势,保证我国科教兴国

9、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工作两个转变,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需要。它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科学的教育模式。社会各方只有对素质教育的意义有深刻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转变观念,才能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引导监督学校教育健康发展;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观念,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家长转变观念,才能帮助孩子走好人生路。一句话,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增强紧迫感,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产生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2、提高教师素质,

10、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而建设教师队伍的核心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来看,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文化水平、学术水平、业务素质、技能素质等。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的管理,制定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方案,鼓励、督促和选派教师自学、函授和进修;二加强

11、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应通过“结对子 ”、“一帮一”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三切实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通过调讲赛、特长比赛,促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华,增长技能。加强学校管理,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良好的运行机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引导方向、规范行为、调控发展、形成合力的作用,使素质教育行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沿着健康道路发展。一是实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二实行教职员工聘任制度,因职设岗、因岗定职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活动;三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四建立教职工量化评估和奖惩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标准

12、;五实行民主管理,让教职工参政议政。四、突出政府行为,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21 世纪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出政府的作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国家在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中有“三个增长”的规定:县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比例;生均教育事业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实行“双向领导、以县为主”的体制,地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必然带来教育投入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鉴于这种情况,要推动素质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大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比例,依法保证教育经费增长,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从物质上保障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顺利开展与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