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9773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国内主要模式研究1.【农户+农户模式】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真性强,发展水平低下1.1 内容: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也称自主经营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1.2 意义: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投资收益:该模式主要由农户自负盈亏,最终的受益者为农户。1.3 优势:1.3.1 文化保留最真实1.3.2 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1.3.3 较适合以 “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1.4 劣势:1.4.1 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

2、1.4.2 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1.4.3 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1.5 解决方案:可以让政府或者企业介入,加大对资金和管理的投入力度,规模化发展。采用合作社方式,对现有农户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1.6 案例:成都的农科村 、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2.【个体农庄模式】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管理水平不够高2.1 内容: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 个体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

3、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2.2 意义: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2.3 投资收益:农庄吸纳大量的农户闲散劳动力和资本,集体获利,农户增收。2.4 优势:2.4.1 农庄自主经营,投资少,回报率高。2.4.2 农户可获取大量利益、土地增值、解决就业压力。2.4.3 个体经营者更好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2.5 劣势:2.5.1 由于农庄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知识技能底下,影响整个景区运营。2.5.2 农户会承担一定量

4、的资金风险。2.5.3 规模小,竞争优势差。2.6 解决方案:转变落后的经营生产方式,积极与政府、企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增强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培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纳相关人才。合理利用土地,可持续发展。2.7 案例:珠海莲江国际私家农庄主题生活公园3.【村集体模式】村集体统一管理,农户参与性强,管理投资力度弱3.1 内容:村集体对旅游开发经营进行规范和管理,组织村民自愿参与村集体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而将家庭旅馆及其他旅游服务交由村民自主开发和经营, 村集体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以乡村社区中的农户为单位自愿参加。3.2 意

5、义:村集体对其进行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调动农户积极性,在短期内会对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3.3 投资收益:利益按参加农户平均分配村民自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必须接受村集体的监督和管理,遵守村规民约的规定.所获得的旅游收益归开发经营者所有。3.4 优势:3.4.1 具有一定公平性,有利于解决利益冲突。3.4.2 易于统一管理,低投入,高回报。3.4.3 减少了农户开发的盲目性。3.4.4 农户参与开发和经营,有利于提高积极性。3.4.5 保护了乡村的原生性。3.5 劣势:3.5.1 村集形式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局限性3.5.2 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较强竞争优势3.5.3 资金缺乏,不利于长期发展3

6、.5.4 专业人才缺乏3.6 解决方案:3.6.1 可以适当让企业、政府、旅游相关部门介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6.2 招商引资提高其融资渠道。3.6.3 积极培养人才培训与储备。3.7 案例:苏州蒋巷村概况:蒋巷村是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勤、物丰的江南水乡宝地,农耕文脉深厚,民俗遗存丰富,集环境宜居、生态宜游、出行便利、富裕和谐的美好家园。多年来,蒋巷村沿着“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新思路,按照农业服务旅游、工业配套旅游、农户参与旅游的目标,致力转型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四个文明同步进步。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 、 “国家级生态村” 、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7、 、 “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运营方式:管理权集中,即由村委会统一行使管理权,成立村级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全面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并统一经营,村民以土地入股,一般不参与日常经营,但可以在景区打工,获得同等行业工资,年终按比例统一分红。效益:每年接待游客超过 15 万人次。2011 年村级集体收入 1800 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 25500 元, (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 。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 6000 元。4.【公司制模式】公司经营,农户参与,利益失衡4.1 内容:引进组织结构成熟的公司经营,政府

8、和集体在具体开发利用中不参与。 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公司,农民以个人身份加入,以劳动获取收益,以公司形象进行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4.2 意义:如果思路对头、经营科学,容易使乡村旅游开发迅速走上有序化发展的道路。4.3 投资收益:参与者主要为公司投资,公司受益,农户仅是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获得少量利益。4.4 优势:4.4.1 实现跨组织跨区域相互联合经营4.4.2 解决当地政府就业困难4.4.3 起点高,发展速度快、规模大4.5 劣势:4.5.1 农民很难从公共资源获利4.5.2 最大受益人为公司4.5.3 公司与农民矛盾加深4.5.4 不利于农户参与4.6 解决方案: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农户获取

9、应有利益。听取并采纳农户合理建议,提高其参与性与积极性。可以使政府、合作社以及旅行社参与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率。企业招收一定农户进企业工作,解决就业困难。明确旅游资源的产权地位.赋子当地居民为社区旅游资源的产权,使旅游资源产权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经济利益。4.7 案例:金山区吕巷镇龙跃村概况:金山区吕巷镇龙跃村芳心园,处于市级万亩生态林中,始建于 1994年。于 2003 年 7 月注册“上海家尔乐生态园有限公司” 。游览区依山傍水,亭台点缀 2010 年被评为“世博观光”农家乐。2012 年被评为三星级农家乐。经营方式:没有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通过向国家租借土地使用权,实行开发经营。其

10、土地分配上,90% 为农业用地,10%为旅游休闲用地。其本质属于企业统一治理、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芳心园从筹建、开发、经营和管理中的决策一般都有企业主决定,农户起很小的影响作用。企业统一经营可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企业和景区外的农户之间的交易属于市场交易,当地农户为企业提供景区运营所需要的生产原材料和劳动力,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农户增加经济收入,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效益:其收入 10% 来自旅游,90% 来自农业。蟠桃种植 30 亩以上基地平均每户每年净收入超过 10 万元,多的超过 50 万元,甚至 100 万元。现有蟠桃基地已经为 2000 多名富余的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蟠桃树成

11、为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5.【公司+农户模式】公司经营,农户出资,易于管理,农户利益失衡5.1 内容:通过旅游公司的介入和带动,吸纳社区农民参与经营与管理, 利用社区农户闲置的资产和富余的劳动力,开发各类农事活动, 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提高服务水平 。5.2 意义:通过开发各类丰富的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利益,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5.3 投资收益:地方政府帮助社区引入外来投资者成立旅游开发企业,由企业投入巨资对旅游地社区进行规划建设.独立开发经营旅游经济活动, 外来投资者占有企业的全部股份,获取旅游经营利

12、润旅游企业在开发建设中对征用社区的土地进行经济补偿., 招收社区村民进入企业工作,并根据经营获利情况给予社区居民一定的利润分红。5.4 优势:5.4.1 资金和管理水平有一定保障。实现了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发挥了单个农户难以实现的产品。5.4.2 确保了农村公司可以以较低的交易费用和适宜的价格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5.4.3 提高服务水平,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利益.5.5 劣势:5.5.1 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5.5.2 没有政府统筹,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5.5.3 农户获得是辅助收益。5.6 解决方案:5.

13、6.1 公司或投资商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看法,提高农户的参与性。5.6.2 加强对农户知识水平的提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5.7 案例:四川圣迪乐村概况:圣迪乐村为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圣迪乐绿色蛋品建设基地,公司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周边农村资源,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生态农业,运用冯光德实验室多年对蛋的研究成果,并着力打造圣迪乐村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高品蛋基地,把圣迪乐村建成集绿色、生态、科技、知识、人文、社区于一体的中国西部第一村,即产业规模第一,信息第一,生态环境第一,村民收入第一,村民素质第一。经营方式:示范园区的农户进行集中养殖,由公司提供场地、设备,统一管理,统一回收鸡蛋

14、。养殖示范园区的农户在公司的严格培训下,成为专业养殖户,待其掌握全套技术之后,可回乡成为公司的专业养殖带动户,进一步增加养殖基地规模,增加基地养殖户。效益:示范园区每户农民年可增加纯收入 1.4 万元以上。与饲料普通蛋鸡相比,饲料;绿色蛋鸡年均纯收入增加 1/3 以上,并且带动了 3000 户农户,增加效益显著,带动面广。6.【公司+村委会+农户 模式】公司借助村委会与农户合作,因利益分配易于产生矛盾6.1 内容:是“公司+农户”的延伸模式,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 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 由旅游公司来组织服务培训及相关规则的制定。6.2 意义:在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并与村

15、委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 企业实现农民土地的集中使用使农民共享成果,共担风险。6.3 投资收益:公司负责资金与技术以及培训的投资,村委会负责将农户的闲散的资金与设备收集与整合, 当地居民从经营家庭旅馆等旅游服务所获得的旅游收益却可以大大高于景区的旅游收益,当地社区村集体和居民获得了丰厚的旅游利益。6.4 优势:6.4.1 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 6.4.2 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游正规、有序发展阿,实现城乡一体化。6.5 劣势:6.5.1 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导致农户参与性不强。6.5.2 公司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6.5.3

16、 利益分配易于产生矛盾。6.6 解决方案:6.6.1 公司或投资商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看法,提高农户的参与性。6.6.2 加强对农户基本素质的提高。6.7 案例:崇明前卫生态村概况:前卫村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中国第三大岛,素以风清、水洁、地净遐迩闻名的二十一世纪国际级标准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崇明岛中北部。经 30 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昔日荒凉沉寂的边陲小村,发展成既有现代化村镇风貌,又有田园诗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比较发达的生态村。经营方式:竖新镇前卫村的经营方是村委会,村办企业一般提供文化服务性项目,农户一般提供接待服务,同时也可能参与村办企业,整个村落的风貌构成重要的旅游吸引因素。企业和农户的经营行为都受到村委会的管理,一体化的程度比较高。农户的接待设施和村舍具有比较强的资产专用性,村办企业和农户在村委会的管理下形成一个整体,双方的协调性比较好,有利于整个村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此外,竖新镇前卫村村委会牵头组成集体企业对旅游具体指导和管理,村办企业只负责管理和营销,农户提供接待和服务。效益:日接待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