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9670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路路: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课件(考试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社会学系 李路路社会分层:社会学中的核心主题社会不平等的核心结构一、基本问题(一)社会转型与社会不平等:国际性的话题社会地位、社会机会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相应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体制转型保持社会稳定(两极分化, “失范” ,矛盾冲突多发期?)北京酒仙桥街道居民投票表决拆迁:总户数 5473 户,参加投票 3711 户(67), 1762 票弃权;赞成者 2451 户(投票者66,总户 数 44.78%),反 对 票 1228 户(投票者 34, 总户数 22.44%)。赞成票未超过50。2007 年上海“磁悬浮火车”引发集体“

2、逛街”、 “散步”2007 年 5 月厦门连续三天发生到市政府“散步”事件,以反对在海沧区兴建化工厂2008 年 11 月 3 日重庆市出租汽车司机“停运”5 月 26 日,南海狮山,上百名工人聚到本田厂 门口继续停工2008 年 11 月 17 日甘肃陇南针对发生多起残杀孩童事件,某幼儿园打出的标语 社会转型社会分化社会矛盾与冲突2群体性事件:1993 年,0.87 万起;2003 年,近 6 万起;2005 年,8.7 万起;2006年,超过 9 万起(二)概念工具什么样的概念工具能够成为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合适的分析工具?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与冲

3、突是以什么为基础而存在的?两个基本概念:利益群体和阶级利益群体:利益指的是任何有价值(值得追求)的东西。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群体是指任何基于利益所形成的群体。引入阶级分析“回到马克思”?阶级斗争长期存在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理论。什么是阶级?更全面的理解!阶级可以说是在阶级基础上形成的利益群体。或者说,这样的利益群体是以阶级为基础。列宁的阶级定义(马克思主义):占有生产资料不同、在生产组织中的地位不同、获得收入的方式不同。大的社会集团:一个社会集团无偿占有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劳动。韦伯的阶级定义:在市场中享有共同市场机会(生活机会)的 “潜在社会共同体”

4、。他们据此拥有获取利益的权力。“市场状况”等于“阶级状况” 。关系论的阶级定义:基于某种社会关系的结构所形成的利益对抗群体。剥削关系,支配关系,统治关系3阶级的两种“社会后果”:决定生活机会决定社会矛盾与冲突:“革命”vs.“改良”政治斗争 vs.经济斗争阶级分析的意义各种社会不平等或者社会矛盾在多大程度上是以阶级为基础而结构化的? 相对于一般利益分析,阶级分析更具有基础性阶级地位是最基本的社会地位阶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阶级利益是最根本的利益。阶级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阶级”作为普遍的分析工具在众多社会学核心领域中,没有证据表明阶级的影响力在下降,实际上,有些证据表明它的影响在增加。S

5、havit 和 Blossfeld 1993 年的文献研究表明,整个 20 世纪,13个发达国家在阶级起点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没有任何下降。阶级投票似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已经弱化了,但是在德国、法国以及其他地方,这种暂时的变化都不明显。在社会流动领域,Breen 和 Goldthorpe(2001)证明,英国在 20 世纪的最后 25 年中,阶级起点决定阶级终点的程度没有任何变化。即使在控制了教育获得以及对个人能力的测量之后,这一点也是成立的。这一结果可能会为 Erikson 和Goldthorpe(1992)所报告的,在欧洲阶级流动模式中的长期稳定性这一趋势增加证据。英国国家统计局4韦伯:变

6、革时期更适于阶级分析。社会转向与转型社会学中国社会是否存在社会阶层?(cgss2003)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Pies show counts8.26%84.27%7.47%社会阶层认同阶层分类 阶层认同中上层中间阶层(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人员)中中层中间阶层 上层(中级管理人员、中级专业人员高级办事人员) 中上层中下层中间阶层 (低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办事人员) 中层下上层社会下层(监工、技术工人) 中下层下中层社会下层(非技术工人)下下层社会下层 下层(下岗、失业人员)自雇佣者5阶层认同和区分的标准“官民” , “贫富” , “城乡” , “有权无权” , “管理者被管理者” , “有文化

7、无文化”分层标准 维度 三阶层框架 四分类框架富人 穷人 社会下层 社会下层不清楚 中间阶层 下层中间阶层富人、穷人不相关 自雇佣者阶层 上层中间阶层,自雇佣者阶层干部 上层中间阶层群众 社会下层、自雇佣者阶层社会下层、自雇佣者阶层不清楚 中间阶层 下层中间阶层干部、群众不相关有产 无产 社会下层 社会下层不清楚 有产、无产不相关 中间阶层、自雇佣者阶层上层、下层中间阶层、自雇佣者阶层管理 中间阶层 上层中间阶层被管理 社会下层 社会下层不清楚 自雇佣者阶层 自雇佣者阶层管理、被管理不相关 下层中间阶层高学历 上层中间阶层低学历 社会下层、自雇佣者阶层社会下层、自雇佣者阶层不清楚 中间阶层 下

8、层中间阶层高、低学历不相关白领 上层中间阶层工人 社会下层 社会下层不清楚 自雇佣者阶层(弱相关) 自雇佣者阶层白领、工人不相关 中间阶层 下层中间阶层(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研究的关注点第一,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社会不平等、利益分化和冲突是否导致阶级的存在(产生)?如果存在阶级的话,包括哪些阶级,存在一个什么样的阶级结构?“支配阶级”, “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第二,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结构或者阶级结构是如何形成或者变化的?阶级间的相对地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哪一个阶级主导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哪一个阶级是6中国社会转型的胜利者或者失败者?第三,阶级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存

9、在、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阶级不平等、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阶级不平等、阶级矛盾和冲突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演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四)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1、无阶级理论或“原子化”理论2、新阶级理论3、两阶段和结构化理论4、再分配理论5、两阶级、一阶层理论6、等级社会二、转型社会的社会分层分析首要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形成了一个阶级结构。当代中国社会不存在所谓的阶级,而是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况。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阶级结构,阶级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阶级区别越来越固定。“碎片化” (fragmented )还是“结构化(阶级化) ”(一) “碎片化” (fragment

10、ed)1、社会的碎片化中国社会即使在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下,也存在很多相互平行、相互交叉的制度。制度的分割:地区、所有制、单位、部门、年龄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分权和分化过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双重的切割作用,使得整个社会被切割成为无数的片断甚至是原子,可称之为“社会碎片化” 。在农村社会,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农民成为没有任何组织为依托的个体,他们既没有传统社会中的社会组织(如家族)可利用,也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自治社团。在城市社会中,工作单位或工作组织成为最重要的利益载体,其就业、工作状况、收入、福利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工会和联合性组织发育十分不成熟。2、利益的碎片化社会碎片化导

11、致利益碎片化。3、利益碎片化与阶级当前社会分化是一种多元的、相互交叉的分化,传统的几大阶级被分化成许许多多的小利益群体。它们在若干分化坐标上是相互交叉的,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逾越的分割界限。同时,由于社会转型十分剧烈,利益结构变迁十分迅速,各个社会利益群体7不断变化、分化。阶级阶层是指利益分化已经完成、物质利益地位相对稳定的集团。中国社会的现实和转变并未导致相对稳定和界限分明的阶级阶层,也未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阶级结构。在中国当前社会中,使用地位相对稳定的阶级阶层概念不太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出现的是一些利益群体,社会碎片化不是一个贬抑词,它的正功能是高度集权的社会走向自组织社会的过渡。它避

12、免了高度中央集权社会的两个重大缺陷:第一,总体联动性,第二,窒息活力。碎片化的社会避免了总体性危机的出现,由于国民行为失去了总体联动性,从而降低了出现大规模政治动荡的可能性。4、阶级形成?!尽管利益呈现碎片化,但阶级地位越来越呈现固定化,但阶级处在形成过程中(阶级意识)(二) “结构化” (阶级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结构化的过程,最重要的表现即是阶级化的过程。阶级边界越来越明晰,阶级利益越来越对立,阶级界限越来越固定。1、 “断裂社会”理论前提:精英理论和“原子化社会”“断裂”:经济改革的结果并未带来相应的社会发展成果,并未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分享,中国社会现在形成了一个少数精英集团或联盟与社会

13、大众两极化的“断裂社会” 。(1)社会上层精英集团和社会下层的两极化80 年代的改革是一个以资源分散和放权为标志的时代。但是,90 年代以来,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即:资源配置、机会分配从 80 年代的分散转变为一个重新积聚的趋势,在这种资源和机会重新积聚的背景下导致两极化社会的形成:一方是掌握着越来越多资源和机会的精英集团,另一方是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弱势群体,特别是下岗、失业工人、农民工和其他群体。(2)精英联盟强化了社会分裂在 8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由于改革和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益冲突,不同社会精英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以分裂为主要特征的。90 年

14、代以来,特别是 1992 年以后改革和市场化的新阶段,形成了新的机会结构,使得不同精英群体之间的结盟逐渐取代了分裂,这种精英结盟直接导致了社会的断裂。“断裂社会”的突出特征:在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弱势群体,基本上已经被排斥在社会发展过程的主流之外,而且再没有机会进入到主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3)社会断裂导致社会冲突一个断裂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不稳定、冲突的社会。2、 “中间阶层化”:从金字塔结构转变为椭圆型结构基本理论:现代化功能主义8阶级形成:现代化导致原有阶级结构的改变和新阶级的形成。1、社会分层的基础:现代化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阶层:以政治逻辑为基础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

15、层(知识分子)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成为主导。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划分阶层标准。组织资源:行政组织和政治组织,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能力文化资源:社会通过证书和资格认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2、新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五大社会等级 十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社会上层: (拥有组织资源)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 管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 (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私营企业主阶层中上层: (拥有经济资源)中底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拥有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