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五)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8497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通论(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通论(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通论(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通论(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通论(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论(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通论(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通论(五)双声叠韵和古韵通假一、什么是双声叠韵(一)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如:“蜘蛛”声母都是“zh-”“道德”声母都是“d-”但是,这两个例子有一定的区别, “道德” , “道”在古代属定母字, “德”属端母字,但两者同属舌头(舌尖中音)音,发音部位相同,也是双声。一般来说,我们把声母相同的叫“正纽双声” ;把声母相近的叫“旁纽双声” 。哪么, “纽”又是什么呢?就是声母,古代叫“纽” ,是枢纽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连绵词是双声关系,如诗经里就有“玄黄” 、 “参差” 、 “踯躅”等等。但是双声的不一定是联绵字。双声是就某一时期具体的音系而言的,如“唐棣” ,在古代是

2、双声关系,现代则分属很不相同的声母,而不能算双声。(二)叠韵:亦作“迭韵” 。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例如:“窈窕”的韵母都是“io”,“螟蛉”的韵母都是 “in” ,各自构成了叠韵;再如“彷徨” ,前者没有韵头,后者有韵头,但韵腹、韵尾相同,也是叠韵。古代汉语有很多连绵词是叠韵关系,如诗经中就有“绸缪” 、 “仓庚”等等。但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有很多在古代汉语中是双声或叠韵的词,在现代汉语已经不是了,反之亦然。如:“芣苡”在上古是叠韵,同属之部,但现在却不是叠韵。又如“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因为它们的古代声母都是-m;而“威望”在先秦反而不是双声,因为“威”字在先秦属於

3、零声母,而“望”字的声母是-m。所以叠韵也是就某一时期的语音系统而言的。当然,古今音的系统也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例如“辗转”古今都是叠韵, “栗烈”古今都是双声。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古今音是不相同的。为了便於了解上古的双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先秦的声母系统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就讲一下古汉语三十六个字母。(三)古汉语三十六个字母依照传统的说法,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他们将汉字按声母相同的归为一类,并在每一类里找出一个字来代表声母。如:“帮、边、包、标”声母一样,取“帮”作代表字。古人就是这样建立他们的声母系统的。1、守温字母(三

4、十字母或守温字条)大约唐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叫守温的和尚,他根据梵文和藏文的拼音原理,对古人归为“双声”的各类字进行分析研究,把声母读音相同的归为一类,把所有汉字按声母读音归纳,共得三十个声类,然后为每一个声类选定标目名称。后代称为“守温字母” 。守温和尚第一个为汉语语音制定了三十个声母代表字。如:南梁汉比丘守温述:唇音 不 芳 并 明舌音 端 透 定 泥是舌头音知 彻 澄 娘 日是舌上音牙音 见 君 溪 群 疑等字是也齿音 精 清 从是齿头音审 穿 禅 照是正齿音喉音 心 邪 晓是喉中音清匣 喻 影亦是喉中音浊”( 引自王力汉语音韵学)这些就是后代所称的三十字母。从前认为守温创制的是另一套更

5、为通行的三十六字母,后来在敦煌发现了唐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才确知三十字母为守温所制。此后,由宋人在守温字母的基础上,又增益了六个字母,成为三十六字母。所增益的六个字母是“非、敷、奉、微、娘、床” 。 “非、敷、奉、微”是从重唇音分化出来的四个轻唇音,原来的泥母分成了泥和娘,禅母分成了禅和床。这三十六个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三十六字母见下图:韵镜2、上古三十二字母:.王力认为章组与端组、日母与泥母、喻四与定母、庄组与精组在上古只是音近而不是全同。以下是汉语上古 32 个声母及其拟音:同中古三十六字母相比要合并一些,以及分化一些:1合并的是:知、彻、澄、娘要与端、透、定、泥合并;

6、非、敷、奉、微要与帮、滂、并、明合并;2分化的有:唇 音幫(非) p滂(敷) p並(奉) b明(微) m舌頭音端(知) t透(彻) t定(澄) d泥(娘) n余(喻四) j 舌上音(照三)章 t昌 t船d 書 禪 齒頭音精ts清ts從dz心s邪z正齒音(照二)莊 初 崇床 生山 牙 音見k溪k群疑 n 喉 音影0曉x匣(喻三) 半舌音 來l半齒音 日 n z 照系二等归精(齿音) ;照系三等归端(舌音)喻母三等归匣;喻母三等归端(定) ;.什么是“等”上面提到“照系二等字” 、 “喻母三等字”等术语,什么是“等”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这个术语。它是等韵学术语,是古人用来分析语音发音状况的。古人

7、将字音按声、韵、调的配合关系排列而成的图表叫韵图。韵图设四个格子,把所有的字音按发音情况的不同分别归入其中,即成四等。清江永在 音学阐微一书中,谈到“等”之间的差别: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等皆细;四等皆细。现代汉语韵母同每等的区别是:主要元音洪细不同及介音i的有无。例如:一等:豪 u 舌位最低最后二等:肴 au 舌位稍高稍前三等:宵 i-u 舌位较高较前 有介音i四等:萧 ieu 舌位更高更前 有介音i.相关的音韵学术语照二归精。 根据黄侃的说法,照系二等在上古要归入精组字。例如:宗(精)/崇(床)仓(清)/疮(初)则(精)/侧、 测、厕(照系二等)照三归端。根据黄侃的说法,照系三等在上古要

8、归入端(定)组字。例如:雕、凋、琱、 彫(端)/周(照系三等)印度(身毒)/天竺喻三归匣。根据曾运乾的说法,上古时喻母三等字归入匣母。例如:韩非子五蠹:“ 自环者谓 之私” 。说文引作“ 自营者谓之厶” 。其中, “环 ”是匣母字, “营” 是 喻母三等字。论语为政:“ 孝乎为孝”。 经典释文及汉石经并做“孝于惟孝” 。其中, “乎 ”是匣母字, “于” 是 喻母三等字。喻四归端(定) 。根据曾运乾的说法,上古时喻母四等字归入定母。例如:兑(定)/说悦(喻母四等)(四)古代汉语中双声叠韵的作用1、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关系上古汉语中的双音词很少,其中有不少双音词的两个音节有双声叠韵关系。这些

9、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音、色彩以及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例如:诗经周南 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朱熹注:“参差, 长短不齐貌。 ”这种词,古人称为“连绵字” 。连绵字也有不属于双声叠韵的,如:浩荡、芙蓉、滂沱等。但是,双声叠韵的占绝大多数。还有一些经常用在一起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但它们并不是连绵字。例如:亲戚、妻妾、刚强等。2、古人利用双声叠韵的连绵字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如:诗经陈风 月出 :诗经 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 纠兮, 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 绍兮, 劳心惨兮。这道诗只是运用了

10、三组双声叠韵的连绵字:窈纠(形容女子体态苗条) 、忧受(形容女子行步舒徐婀娜) 、夭绍(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即化一章为三章,从而取得了回环往复的效果。读起来使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受,这道诗被后人推为三百篇中情诗的杰出结构。二、古音通假1、什么是古音通假?亦称“通借” 。一般指用字的假借,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辨别通假应以古音为标准。通假现象上古书面语言中较多,后世逐渐减少。也有人把通假归入“假借” ,称为“本有其字的假借”以与“六书”中的“本无其字的假借”相区别。例如:“我”是第一称代词,本义应是一种武器或工具。“西”用作方位词,本义是“栖息” 的“棲”的本字。2、什么是通假字?我

11、们把用来代替本字的音同或音近字,称作“通假字” 。它是与“本字”相对的术语。通假字所表示的意义与字形无关。例如:归:本义是女子出嫁。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假借为“馈(餽) ”,即赠的意思, 论语阳货:“归孔子豚 ”。这里的“归”就是通假字。3、什么是本字?指造字时用来固定记录某词的字。与“借字”相对。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善持 势者蚤绝其奸萌。 ”这里的“蚤”是“早”的借字, “早”是本字。又如:诗经豳风 七月:“ 八月剥枣”。其中 “剥”为通假字,本字是“攴”, 击打、敲打的意思,后来写作“ 扑”。本字和通假字一般在词义上毫无相同之处,通假字只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

12、获得通假义(可以替代本字的意义) ,但仅是临时的,离开特定的语境即不复存在。确定通假字的条件是该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等不能存在於特定的语境之中。4、探讨本字的方法从上古至清代的古籍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必须破字为训,即如清人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义假借所云:“学者改本字 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如果不明了古音通假,就难免望文生训,误解古书原意。求本字的方法是“考之文义,参以古音” 。本字的意义必须切合上下文,并应有旁证。也就是说:词义得符合上下文语境,字音得音同或音近。如:战国策楚策四:“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王念孙说:“以其类为招,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

13、旳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 ”王念孙之所以会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出了下列两条确证: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一招。 ”高诱注:“招,埻旳也。 ”以及文选阮籍咏怀诗 注引此作“以其颈为旳” 。另一方面还因为他看出了“招”和“旳”古音十分近似,“招”古属照母, “旳”古属端母,发音方法相同,发音部位接近;“招”古韵部属宵部au; “旳”古韵部属药部auk。宵药二部关系十分密切,依照古音通假的原则,它们自然是可以通的。5、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关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古人用字不严谨,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汉人郑玄语,说:“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於兹遂生矣。 ”因此,后世一般认为主要是指写别字现象。大致说来,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讹误。是指古代经口耳相传,抄写的人或者由于不明本字,或者由于一时笔误,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也有在通常写作时如果忘了某个字的写法,往往也找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第二、就简。是指写字的人本来知道有本字,但本字的形体过繁,写起来不便,遂避繁就简,借笔画较少的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代替笔画较多的字。总之,运用古音通假的原则来研究古书的词义,可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但是如果不遵守古音通假的原则,也会产生一些弊病,如语音之间缺乏联系、缺乏旁证等等,这是我们在学习研究中所要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