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6310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02 大小:4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学原理 课件(2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专题一 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教育概念的多维思考(一)我国古代对教育的表述1、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2、中庸:“修道谓之教”。(德育)3、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修身(德育)4、许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德智)(二)近现代西方学者对教育的表述1、夸美纽斯(捷):“教育在于

2、发展健全的个性。”(侧重于目的)2、裴斯泰洛齐(瑞):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侧重本质)3、涂尔干(法):“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侧重于目的)4、杜威(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侧重于价值)5、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扬这种精神。”(侧重于功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却过得潇洒快活。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

3、内心。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原因:按照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观点,以上均属于“定义性陈述”,即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所下定义成了“日常定义”而非“科学定义”,不能在定义中完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三)部分对教育概念的权威定义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中国大百科全书:“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增进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增强人们的体质

4、的活动。”3、教育大词典总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4、美利坚百科全书:上述定义共同之处是把教育定义为一种活动或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教育的内涵,但不完善,主要原因就是把教育的外延过于泛化,难以将教育与其它社会活动区别开来。从本质上说还是“定义性陈述” “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如生产劳动、演出、旅游等都会对人的知识、身体、品德等产生影响,但它们却不是教育。(四)教育概念的科学界定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以

5、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由专门机构承担、专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二、教育起源的理论辨析(一)经典理论1、生物起源论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代表人:利托尔诺(法)和沛西能(英)基本思想: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是由动物的本能决定的。整个动物界都存在着教

6、育。缺陷: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孟禄(美)基本思想:教育起源于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成人和老人无意识的模仿。 合理性: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缺陷:既否定了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也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3、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基本思想:首先,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创造了作为思维器官的人脑、作为活动器官的

7、人手、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其次,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生活经验、社会意识等需要教育来传递,人类才能生存、延续和发展。再次,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部分派生理论1、前身说代表人:孔志华基本思想:批判“劳动起源说”,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有一定的依据和条件,即必有一定的内因和外因,教育也必定如此。人类教育在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着一个和它有密切联系的事物人类

8、的前身即古猿。这个前身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了质变,转变成人的教育。因此人类教育起源于古猿的教育,即古猿为了维持自己的类的存在而将自己固有的求生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的行为。思考:1、这里说的“固有的求生技能”本质是什么?2、古猿是不是人类?如果不是,又这样理解释“教育是人类的活动”?3、怎样看待这一理论?2、需要说代表人:董婉倩、沙毓英基本思想: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各种需要,包括劳动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对教育的需要。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分

9、析:该理论并未否定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认为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最基础的条件(也可以说是外因),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需要才是教育产生的源头(也可以说是内因)。但是需要尤其是社会性需要又是由何引起的呢?有了需要就一定引起教育的产生吗,比如生理需要。 3、人生发展说代表人:程大琥基本思想:批判“需要说”,认为需要不是教育活动赖以产生的真正源头,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育的最终本源在于以劳动创造为核心的人的全部生活的矛盾运动,简称为人生的发展。具体观点是:第一、它是以劳动创造为核心的。没有劳动创造,尤其是没有精神文明成果的创造,就不会产生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第二,它是人的全部生活。教育不只是

10、传递劳动创造的经验、知识、技能等,还包括传递日常生活经验、知识和技能。第三,它是一个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教育起源于以劳动创造为核心的人生发展的矛盾运动之中。分析:该理论是对劳动起源说的进一步发展。4、社会化影响说代表人:马兆掌基本思想:教育的起源既是指教育产生的社会动因,也是指教育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必须从社会动因、时间、空间的三者综合上揭示教育的产生。结论是:教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育起源于产生了语言后的原始人类对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这种社会化影响

11、活动,就其内容说,不仅有产生知识经验的传授,而且有业已形成的原始的风俗习惯的传递;就其活动空间看,一般不在劳动现场,而是在劳动以外的原始人聚居的洞穴内;就其传授的顺序看,社会生活经验的传授往往早于生产知识经验的传授。分析:(1)该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语言产生后,那么语言又是怎样产生的?(2)没有语言就不能传递吗?(3)该观点认为原始人对年幼一代传授知识经验是在劳动现场外,而原始社会时期劳动时恰恰成人把小孩带在身边,在劳动过程中传递劳动知识经验。(4)传递各种知识经验需要脑的思维和语言的交流,那么这些又怎么来的?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叶澜基本思想: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2、只有当人类本身不仅有教育的需要,而且具备了教与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和工具“类经验”和“语言”时,教育才会成为真实的存在。因此教育不是起源于产生劳动,而是人类的交往活动。人类之间的交往并不是教育,但它蕴涵着产生教育的因素(内容、媒体等),当交往的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才转化为教育。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分析:(1)该观点并未完全否定劳动起源说。(2)交往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呢,还是教育的起源?(3)教育的产生确实需要最基本的

13、内容和工具,但是这些内容和工具从根本上说又是怎样来的呢?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趋势(一)教育发展的动因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的发展变化,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经过五种社会形态,这五种社会形态中生产力发展水平、 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不同,教育就有了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根据五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和某些社会形态的某些相似性,可把教育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和未来社会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

14、化特征决定原始社会教育有以下特点:(1)教育的平等性和全民性(2)教育目的的单一性(使青少年习得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和能力)(3)教育制度的缺乏性(没有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和教师、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4)教育途径的有限性(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5)教育内容的贫乏性(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6)教育方法的原始性(口耳相传、模仿)可见原始社会的教育还算不上真正的教育,只能是萌芽状态的教育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5、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特征决定原始社会教育有以下特点:(1)教育有了阶级性和等级性。奴隶社会的教育垄断性的教育奴隶主阶级垄断了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学在官府)。封建社会教育等级性的教育唐朝的中央官学“六学二馆”是典型的代表,“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指设在东宫的崇文馆和设在门下省的弘文馆。地方学校的府、州、县学也充满等级性。印度也很典型。(2)初步形成教育体系。以我国为例:奴隶社会的学校:横向国学、乡学、女子教育、王官教育(祝、宗、卜、吏);纵向学前教育(萌芽状态)、小学、大学封建社会的学校:横向官学、私学、书院、职业学校;纵向幼儿教育、小学、大学。我国从汉代的乡举里选

16、选拔官吏制度发展到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 中世纪西欧有骑士学校、教会学校等。(3)有了文字、教材、学校和教师。夏商朝:小学分庠(萌芽状态的幼儿园)、序、校,商朝的大学称学、学宫、瞽宗等。教师由巫、史官和有知识的奴隶担任。周朝:小学同商朝,大学诸侯办的叫“泮宫(或射宫、泽宫)”,周王办的叫“辟雍”,教师由官吏充当,分为师、保、傅。商朝教材分典(关于古训的书)、籍(关于户口、版图的书)、册(关于当代掌故的书),周朝教材统称为“业”。古希腊奴隶社会:斯巴达主要是军事性质的学校,雅典有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实施方案 ,管理制度 ,汇报材料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个人参考试阅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青年军训团等教育机构。埃及有宫廷学校等。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有骑士学校、教会学校等(4)教育内容奴隶社会以军事和道德为主,封建社会以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