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3394490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3 区域分析差异比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 13-区域分析差异比较(福建罗源一中 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31(28 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读“两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 “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以及流域的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乙两图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说明判断理由。 (3 分)A用心 爱心 专心 2图 2(2)指出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补给类型的异同,分析差异的原因。 (8 分) (3)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相同的优势能源,简述形成条件。 (7 分)(4)乙图中 A 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2、。说出 A 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简述这类问题的加重对图示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9 分)31 (37 分)(1)盆地(1 分) 理由:水系呈向心状(或河流从四周向中间流)(1 分) ,等高线四周密集高中间稀疏(1 分) 。(2) 相同:以雨水补给为主,均有部分地下水补给(2 分) 不同:乙图中河流在春夏季节有冰雪融水补给(2 分)原因:乙图中河流源头为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2 分) ,春夏季节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2 分)(3)水能(1 分) 形成条件:(流域面积广,河流补给量大)河流径流(水)量丰富(3 分) ;(盆地边缘地势高差大,)河道落差大(3 分) 。(4)水土流失(1 分)

3、使该地区 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盖度与高度下降(2 分) ;地面沟谷加长和加深;河流、水库泥沙淤积加重,河流航道变浅;农业减产。(答对 4 点得 8 分) 。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1C 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区城内城镇往往很少,时空结构比较简单。对比上面四幅城市和交通图,可看出C处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陕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十月月考)4关于图 2 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用心 爱心 专心 3A.全年盛行西风,属于温带海洋气候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C.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D.年降水量岛屿东岸比西岸多(曲阜一中 2012 届

4、一摸)31下图中 V、I、S、T、A 五个国家被称之为“展望五国” ,他们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 土耳其和阿根廷。继“金砖四国”之后,VISTA有望成为新兴市场队伍申的明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T 国位于 S 国的 方向。 (1 分)(2)图甲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利因素是什么?(3 分)(3)I 国有“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原因是什么? (2 分)(4)S、A 两国均有大面积荒漠景观,比较说明其荒漠景观成因的差异。 (4 分)31.(1) (1 分)东北 (2) (3 分)地中海气候, (1 分)夏季温高阳光充足却缺水,冬季雨水充沛却低温,(

5、或雨热不同期)不利于作物生长。 (2 分)(3) (2 分)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点,地震、火山灾害频繁;地表破碎,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4) (4 分)S 国荒漠景观成因是地处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西海岸用心 爱心 专心 4(本格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加剧荒漠。A 国荒漠景观形成是因为受安第斯山脉影响,地处西风的背风坡。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 68 题。(2011-2012 年湄潭中学第二次月考)6 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沙漠和戈壁中缺水问题 B占用耕地问题C冻土和缺氧问题 D沼泽和河

6、湖多的问题(2011-2012 年湄潭中学第二次月考)7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2011-2012 年湄潭中学第二次月考)8图中箭头所示区域自然带分布主要表现为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14(2011韶关调研)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7 分)(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 分)(2)从

7、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 分)(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6 分)(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4 分)(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3 分)(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4 分)用心 爱心 专心 5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市场需求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利润也更高。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图例和注记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正确表述是关键。第(3)题,乙为传统工业区,要考虑环境因素、交通等,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要考虑科技

8、水平及人员素质、优美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第(4)题,仔细对比左右两幅图片可得出,该地交通布局更加合理,运输方式增加,线路密度增大等。第(5)题,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对环境影响明显,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地租低,环境污染小。第(6)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可以从图中看到具体措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

9、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3)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邻,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4)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5)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地价相对低,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6)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2011泰州调研)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

10、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 、 “绿色中国” 、 “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 12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6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2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B“银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解析:图中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因干旱

11、多沙漠而呈金色,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答案:1.A2.A下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斜线区属于()A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B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C按照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划分的区域D按照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划分的区域2图中斜线区的区位特征是()A位于湿润、半湿润的草原区 B位于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C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森林区 D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森林区解析:第 1 题,农业地域类型区的划分指标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人文因素。第 2 题,图示农业地域类型区域为大牧场放牧业,把握其区域特征主要是

12、从气候和植被两个方面考虑。答案:1.B2.B(2011重庆模拟)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 36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73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水文 B气候和地貌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解析:我国四大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以地貌和气候为指标的。答案:B4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天气状况;气温年较差大的地区,其气候的大陆性强。答案:D5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风沙、盐碱、旱涝

13、 B乙洪涝、风沙、低温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 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解析:甲区域为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风沙、盐碱、旱涝等;乙区域为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旱涝灾害;丙区域是青藏高寒区,热量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丁区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不足,风沙危害制约该区域农业的发展。答案:B6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解析: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同属于东部季风区,同具有季风气候特点

14、;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另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答案:C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把中国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和表格,完成 78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82003 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地带 面积(%) 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东北及东部沿海 17.728 42.9 63.6 15 936中部及近西部 32.525 53.1 33.0 6 680远西部 49.747 4.0 3.4 9 1687.区域的划分应依据

15、一定的指标。以下是“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的是()A气候 B地形C经济 D植被解析:据材料可知, “新三大地带”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答案:C8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解析:我国远西部地带由于地处西部、北部边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所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答案:A17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下图为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6 分)(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 分)(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的调整:_;工业布局的调整:_;生态建设:_。(8 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