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862700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宋才发: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河南开封古城文化景观探讨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一开封古城墙见证了封建王朝在开封城的兴盛与衰亡。 “开封古城墙”是河南省保存下来规模最大的一处城垣建筑,现存的古城墙是清代的建筑遗存,100 多年来它历经了兵火与水患的侵袭,迄今仍基本完好。最早的城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 365年,魏惠王把国都从山西安邑迁到河南开封,在开封修筑了“大梁城” 。当时的大梁城共有 12个城门,其中,东门为“夷门” ,西门为“高门” 。公元前 225年秦始皇兴兵灭魏,秦国大将王贲引鸿沟之水灌城,大梁城化为一片废墟。此后开封由国都沦为县城,从此用“浚仪县

2、”之名取代“大梁”达 700余年之久。后赵时期, “浚仪”由“县治”升格为“郡治” 。又过了200余年,东魏改“浚仪”为“梁州” ,开封再次升格成为“州城” (州治所在地) 。此后的40多年间东魏被北齐取代,北齐又被北周所灭。公元 576年,北周占领“梁州” ,因梁州城濒临汴水,故改“梁州”为“汴州” 。唐建中二年(公元 781年) ,宣武军节度使李勉将治所由商丘迁移到汴州,将汴河圈入城中,并对汴州城进行了一次大的扩建,从而奠定了后来开封古城的基础 0。到五代时期,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公元 955年) ,登上内城朱雀门,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跑马圈城,马一口气跑了 24公里又 355米,周世宗以

3、马跑的范围定为外城墙的范围,令人运来汜水的虎牢土筑成坚固的外城 。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三年(公元 962年)夺得皇位,建立大宋王朝并定都开封城。开封古城墙是权力的象征和维护权力的工具。 “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 ”宋开宝元年(公元 968年) ,赵匡胤又下令重修京城,将全城建成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墙,城墙气势雄伟、设防严密。 “欲广宫城,诏殿前指挥使刘延翰等经度之” ,企图用城墙将官署民居分开, “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罢” 。因而北宋都城开封,未能承袭隋唐长安和洛阳城用城。于是才有了整个一条街都是市场,商贩摆摊数量众多,甚至一度挤占了官员上朝的御路;于是才有了妙笔

4、生花的东京梦华录和湖光山色的梦梁录 ,才有了荟萃都城风貌的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 。金朝末年(公元 1234年) ,为了抵抗当时的蒙古兵来袭又扩建内城,守城年余最终被蒙古兵攻破。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 ,开封外墙倒塌只剩下墙基,因范围太大只好集中力量加固内城。明代以前的城墙除皇城为砖筑之外,其他城墙全部为土筑,只有城楼和城门是用砖砌的。明代在金代城墙的基础上,将全部城墙改用砖包砌,修成后的城墙长 10公里又 316米,高 11.66米,宽7米。同时辟有 5个城门:南为“南薰门” ,北为“安远门” ,西为“大梁门” ,东北为“仁和门” (又称“曹门” ) ,东南为“丽景门” (又称“宋门” )

5、。城门上建有城楼,4 个城角各建一座角楼,整个城墙非常壮观。明朝末年,开封城遭到黄河水淹没,只露出城垛。清康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0 雪汀:开封城墙咏叹调 , 人民日报2006 年 7月 18日,第 15版。 刘会敏:开封城墙:光影变幻尽咏叹 , 党的生活2008 年第 10期。 刘会敏:开封城墙:光影变幻尽咏叹 , 党的生活2008 年第 10期。2熙元年(公元 1662年) ,在明城废墟上重建新城,各城门营建一如旧制。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 1841年) ,一场大洪水浸城 8个月,城墙严重损坏,城外沙泥淤积

6、垫高,旧城已无法再用。遂于第二年(公元 1842年)重新修筑开封城墙,这就是遗存到现在的开封古城墙 。各城门因战乱已荡然无存,1929 年在城墙上开辟一个小南门。如今保留下来的开封城墙,就是道光时期城墙的面貌,直到 1996年才开始又一次大修,恢复了“大梁门”及“城楼” ,同时对大梁门两侧 1000余米墙体进行了整修。城墙周长实测为 14.15公里,高 11.33米,底宽 6.66米,上宽 5米多;女儿墙(城墙上凹凸形的矮墙)高 2米,内外用大青砖夹砌,每块青砖平均重 3.6公斤,宽 23厘米,长 45厘米,厚 12厘米,全城共有炮台 81个,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城外有宽 16.66米、深

7、3.33米的护城河环绕 。 “护城河”在宋朝时曾与南北大运河相连, 清明上河图正是描绘了作为水运枢纽的京都气派。由于黄河数次改道、自宋以后大运河不再经过开封,护城河渐渐消失在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区之中。直到20世纪 70年代末,开封还残留着星星点点的运河水城的遗迹,那就是散落在护城河附近以及城墙内外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开封城墙一次次修筑的痕迹,一如它的历史已埋没在脚下一层层的黄土中,修葺过的部分墙体,让人多少感到有些安慰。开封城墙是仅次于南京城墙的国内第二大城墙,比西安的古城墙长 0.65公里 ,它见证了开封千年的历史。开封古城是中国七朝古都之一。开封位于豫东平原,总面积 6444平方公里,总人口4

8、51.6万,西距省会郑州 70公里。开封建城的历史,已有 2700多年。早在春秋时期,郑庄公(公元前 743一前 701年)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的古城村构筑城邑,取名“启封” 。由于启封地区盛产粮食,郑国国君庄公在城内建造一座储粮仓库,因此“启封”城又称为“仓城” 。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因避讳,改“启封”为“开封” ,从此便有了“开封”的称谓 。开封城在春秋时为“仪邑” 。整个开封城被古老的城墙包围着,古老的城墙透出开封悠久历史的韵味。1982 年国务院首批公布开封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开封在北宋时期作为宋都东京城,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开封境内

9、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处。开封已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 ,其中对古城墙的保护修复工作已先期进行,有关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这座古城墙的建筑分期分段进行修复,以重现“千年古城墙”的历史风貌。从 1994年开始,开封市人民政府就着手对古城墙进行整修。在修复过程中,古建筑学家按照史料记载的城墙建筑规则,对古城墙维修进行了精心设计。施工人员采取传统砌筑手法施工,用城砖白灰砌筑,采取“牙龈造做法” ,将缺损的外墙砖体修补至出檐的砖层,城墙女墙、垛墙均按规范修复。到 1997年,开封市动员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修复古城墙,其标志性工程大梁

10、门巍然屹立在城墙的西端。特别是古城墙的大梁门、北门、小南门,全部恢复了历史名称并更换了新门匾。在已经修复的北墙外侧、南墙西段外侧,陆续建成了环城公园的一部分。经过整修,昔日颓毁的残垣已不复见,初步再现了历史上壮观的雄姿。 “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繁塔”始建于宋开宝七年(公元 974年) ,它曾是一座 9层、80 余米高的巨型佛塔,因岁月沧桑至明代仅剩下 3层。后人在大塔上仿损毁的 6层缩建为 6级小塔,成为如今独特绮丽、别有风趣的造型。该塔通高 31.67米,底面积 501.6平方米 。繁塔为六角形楼阁式仿木青砖建筑,每层檐部由斗拱承托,一层两个塔心室,彼此不通;二层两个通道,四个

11、佛洞;三层仅西北一个通道,前后两个佛洞。塔道变幻莫测,从北门进塔,经东西两侧的塔道攀登,去二层佛洞或上塔 郑州晚报记者:保护开封古城墙的民间力量 , 郑州晚报2004 年 12月 10日。 刘会敏:开封城墙:光影变幻尽咏叹 , 党的生活2008 年第 10期。 郑州晚报记者:保护开封古城墙的民间力量 , 郑州晚报2004 年 12月 10日。 郭煜、郭铉著:河南河北行之书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4年版,第 49页。 罗亚蒙等编著:中国名城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第 180181页。3顶,须沿着外壁塔檐盘旋而行。 “繁塔”全身内外遍嵌佛砖,一砖一佛,既有释迦、弥勒、阿弥陀佛,也有菩萨

12、、罗汉、乐伎等近 7000块 108种,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充分显示了宋代艺术家雕刻模制的超人技艺 。经规划部门批准,新扩建的“繁塔”景区,总面积由原来仅为 2670平方米,扩大到 52183.3平方米。此外,开封具有“城下城”之说,历史上流传的“开封城摞城,地下压了几道城”的民谚,已经被大量发现的遗址、遗迹所证实 。 “城摞城”景观立体展现工程已接近尾声。开封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 年开封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冠。2005 年 10月 25日国家文物保护研究所、省文物局、西安文物维护修复中心以及河南大学的专家会聚一堂,为开封市古城墙保护规划 “把脉” 。按照

13、开封市古城墙保护规划 ,城墙保护范围两侧各 50米内,建筑高度限 10米。景观视野保护区分为“高视点保护区”和“低视点保护区” 。 “高视点保护区”是指游客站在城墙上向外观看城市重点景观时,在这个视野范围内不允许有高大的建筑物;如站在北边的城墙上应当能看到“龙亭” ,这个视线范围内不能有高于龙亭或挡住龙亭视线的建筑物。 “低视点保护区”是指游客站在地面上观赏城墙时,在一定范围内不允许有高大建筑物阻挡视线。按照宋都古城复建计划,在开封古城范围内的龙亭湖、包公湖、清明上河园、铁塔公园等著名风景区,古城的中轴线中山路沿线,刘家胡同、双龙巷附近的传统街区,以鼓楼街为中心的金融商贸区等,各种文物古迹和文

14、化设施均将进一步得到修缮和保护。二世代忠良的杨家府邸天波杨府(又名“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 ) 。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杨家湖北岸,是宋太宗为纪念北宋爱国名将杨业(又名继业)敕建的。宋太宗赐金钱 500万,敕开封城天波门金水河边,修建“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一座,占地面积 3.3公顷,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 。 “天波杨府”由“杨家府衙” 、 “演兵场”和“杨家花园”三部分组成。其建筑规格按当时正一品武官级别修建,与杨业受封太尉和大同节度使的官职相一致。 “天波杨府”正中的院落是杨府的主体建筑,现“天波杨府”大门上的匾额由杨家后代杨成武书写。大门后的照壁古朴典雅,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过厅后面是高

15、大的天波楼。中院为杨府官邸部分,有大门、照壁、过厅、天波楼、配殿、后殿等,殿内有歌颂杨家将忠心报国的大型群雕和祭祀杨家将的“孝严祠” 。西院是“杨家花园” ,内有亭、台、楼、榭、廊、山水、曲桥,一派江南园林风光。东院校场是骑马射箭、操兵练武的场所。所有这些建筑物,在抗日战争时期均被战火毁坏,现在见到的杨家府邸,系 1992年仿宋风格复建,再现了宋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和江南景观之秀美 。馆内陈列有宋代兵器、杨家枪谱、歌颂杨家将忠心报国的大型彩塑,以及被历代皇帝册封过的杨家众将彩塑。杨业的祖先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人,到杨业时迁往太原,其父杨信是五代时抗辽的著名将领,曾镇守过河曲(今山西河曲)和麟州

16、。杨业是五代末年割据太原一带北汉政权的将领。由于他勇敢善战,人称“杨无敌” 。北汉统治者刘继元替他改名“刘继业” 。在北汉时期杨业做过建雄节度使,镇守今山西代县。由于契丹的侵扰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北宋政权建立后,杨业一度劝说刘继元归附宋朝,共同抵抗契丹,刘继元没有答应。979 年宋太宗赵匡胤围攻太原,北汉割据政权垮台,杨业恢复原姓并成为北宋王朝的一名将军。尽管时年50多岁,宋太宗仍委派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杨家世世代代是忠良,杨业更是赤胆忠心、精忠报国。尤其是他清正刚直的秉性,不善巧言献媚的性格,深得宋太宗的喜爱。 郭煜、郭铉著:河南河北行之书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4年版,第 63页。 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 (北方卷)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版,第 75页。 河南旅游局提供:天波杨府导游词 。 河南旅游局提供:天波杨府导游词 。 资料来源于 2007年 7月 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