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85368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的,是人类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特别是,它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在此基 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2 正式形成阶 段(1848-1871)1847 年,他 们把正 义者同盟改组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了同盟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3 马 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

2、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哲学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科学地确定了自然界、人 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内容上看,它实现 了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哲学的使命上看,马克思主 义不仅强调要 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形成了在实 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政治 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4 列宁主义的创立:1903 年,在列宁领导下,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纲党章,选举了中央机关,列宁和他的支持者获得多数票,成

3、为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1905 年 1 月 9 日俄国爆 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2 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全俄第六次党代表会议上,在列宁的坚持下,将少数派即孟什维克开除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工人运 动重新高 涨。在新的形势下,列宁于 1916 年写出帝国主 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 义的本质、各种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 规律。 1915-1916 年,列宁撰写了 论欧洲联邦口号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等文章,根据 对资 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科学分析,得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

4、新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标志着列宁主 义的创 立。 1917 年 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 无产阶级在我国革 俞中的任务,即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要实现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大题)19 世纪 70 年代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 法和认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阐发。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系统化。马克思恩格斯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与抽象,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运动是物 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 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在此基础上,恩格斯 还驳斥了

5、杜林 “世界统一于存在” 的观 点,认为“世界的真正的 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 则是普遍 联系与永恒发展,它的规律可以 归结为量转 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 立的相互渗透的 规律和否定的否定的规律。辩证 法的规律具有客 观性、普遍性。他们还结合自然科学发展的事实,阐述了同一与差异、部分与整体、简单与复合、个 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正与 负、运动与静止、生与死、进 化与退化等 辩证法的范畴。他们认为在历史上辩证法主要经历了古代辩证法

6、、德国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三种形态。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认识必须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的前提,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到来,到实践中去。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人的思维 是至上的同 时 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坚持实践、认识 、再 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不断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6 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揭示: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 治地位的

7、阶段。这是指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 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的阶段。 这是指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 段。这是指未来的实行产品经济的共产主义阶段。7 商品生产的一般 规律性: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商品交 换,随后逐渐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由此决定了产 品交换必须按等价原则进行,从而形成商品关系。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 商品生产、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8、。它们的共性是:商品生 产者通过交换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遵循等价原则;进行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商品生 产在资本主 义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和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 的细胞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生产。8劳动价值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 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特征,价值是通 过物与物的交换 所表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的使用价 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 统一是指:使用价 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二者的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9、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不可能兼得;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 过社会购买力的 现象,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 过现实 的商品交换来解决。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 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必 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财富的源泉不 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商品的价 值则 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创造价值 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二是创 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 这样的 劳动,包括科学技木工作、经营 管理以及生产性

10、服 务劳动等重要形式,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 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 价值规 律及其作用:商品生 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 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推动技术的进 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 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社会再生产的 实现,客 观上要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保持一定的比例。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就是通过价值规 律的作用,即价值与价格的矛盾运动。有的部 门 投入劳动过多,商品就会供过于求,因而引起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有的部门

11、投入劳动过少,商品就会供不 应求,因而价格上涨 ,利 润率上升。这样,就促使社会劳动或资源从价低利小的部门向价高利大的部门转移,从而实现 社会劳动或资 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 10 不变资本是以生 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它们只能通 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可 变资本是由劳动 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 本的价值不是转 移到新产品之中去,而是由劳动 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 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 这 部分资本得到增殖。二者的区分,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 进行这种区分,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出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剩余价 值来源于雇

12、佣工人的剩余 劳动,确立准确衡量 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科学 标准。11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在转化为资本。开始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一般而言,资 本总额的 扩大是通过资本 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方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 单个资本通过自身的积累而增大。 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 单个资本联合成一个大资本。资本集中能 够更快地扩大资本。 实现资 本集中有两个途径:一是在竞争中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二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融合起来。实践证明,资本集中特别 是通过股份制进行的资本集中,是 扩大资本最迅速、最有效的办法。

13、 12 资本积累的后果 :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13 社会化生产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消 费等四个 环节。14 流扩大:商品流通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和,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不仅范围日益 扩大,而且内涵日益丰富,包括商品流通、劳动力流通、 货币流通、资 本流通等多种流通形 态,形成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 、邮电信息业等多种流通 产业以及相它们构成当代第三 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流通 扩大、消 费增长 、品种变化,反过来推动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正是在生 产、交换、消 费 的相互促 进、相互推 动下,社会化生产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和发展。15

14、 空想主 义的贡献和缺陷: 19 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继承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 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探讨了社会发展的 规律, 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他们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能揭示资本主 义制度的本质 ;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他们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 就可以 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硅会力量和正确道路。16 产业革命在欧洲的迅速发展,为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

15、供了经济条件。产业革命促 进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7 资本主义必然 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简称“两个必然”)马克思在 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 纳的全部生 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 产关系,在它的物质 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 ”)18 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 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国家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最根本的首要的标志。19 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1、 “所谓社会

16、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 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社会”。2、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同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 实行全部生 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3、未来社会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因此,合理的想法只能是:设法发现将来由以开始的分配方式,尽力找出进一步的发 展将循以进行的总趋向。这就为 工人政党探讨未来社会分配方式指明了正硌的方向与方法。4、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20 垄 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 本主义发展的最高 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 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 过程中,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起来的。当生 产达到高度集中,少数集中了巨额资本的大企 业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提高规模效益,共同获取高额利润,就产生了形成垄断组织的要求。 这 表明,生 产集中产生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归 根到底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发展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