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4386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处理作者:王桂娥 王爱娟 柴洁 彭隽 【摘要 】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对 106 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106 例病人均实施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结果 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术中除 7 例病人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外其余 99 例生命体征较平稳,全组病例均度过手术期,麻醉手术期间无死亡。结论 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控制性降压是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全身 ABSTRACT Objective To

2、 explore the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very early operation for hyperten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HIH). Methods The records of anesthesia of 106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for HIH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surgery was done under combine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ntravenous g

3、eneral anesthesia with controlled hypotension. Results The anesthesia was good, the procedure was uneventful. Vital signs were stable in 99 patients but seven with severe heart and lund complications. All the patients survived during the 2perioperation. Conclusion Endotracheal tube and intravenous g

4、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 hypotension is safe and reasonabl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very early stage of HIH. KEY WORD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hypertensive; neurosurgical procedure; anesthesia, general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高血压脑出血需要手术治疗者,而且应尽量在发病 6 7 h 内行超早期手术1 ,近期的临床研究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5、2。手术期间麻醉处理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2003 年 1 月 2008 年 12 月,我院在全麻下施行超早期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106 例,本文对其麻醉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寻求较合理、易行的麻醉方法,从麻醉角度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6 例,男 71 例,女 35 例,年龄 4882 岁,平均(627)岁。全组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合并冠心病 27 例,糖尿病 22 例。病人入院时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为 2432 kPa,平均(28.33.1)kPa,舒张压 824 kPa,平均 (15.25.8)kP

6、a。 部分病人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或硝普钠控制血压。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躁动、浅昏迷者 91 例,深昏迷者 15 例。11 例病人就诊期间出现脑疝,于门诊行紧急气管插管。3病人均经 CT 或 MRI 检查确诊为颅内出血,出血量 35100 mL。手术方式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1.2 麻醉方法 全组病例均行静脉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入手术室前 30 min 均肌肉注射东莨菪碱 0.3 mg+苯巴比妥钠 0.1 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 0.05 mg/kg、芬太尼 34 g/kg、哌库溴铵

7、 0.110.14 mg/kg、20 g/L 利多卡因 0.51.0 mg/kg、丙泊酚 0.51.5 mg/kg 等,待肌松完善,用 10 g/L 地卡因进行咽喉及气管黏膜的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VT)812 mL/kg、呼吸频率(RR)1012 min-1,吸呼比(IE)1(1.5 2.0) ,并根据气道内压力(P)来调节上述指标,使气道压峰值 (PPeak)维持在 2.94 kPa 以内。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 4 8 mgkg-1h-1,间断追加芬太尼每次0.1 mg 或舒芬太尼每次 10 g,哌库溴铵每次 24 mg 维持麻醉。病人进入手术室

8、后监测血压(BP)、心率(HR) 、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KG)。机械通气后再监测 VT、RR、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1.3 围麻醉期处理 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血管活性药物。围手术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过低、心律失常者立即予以处理,维持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麻醉手术过程中按(12)1 的比例输入晶体和胶体4液,根据病人术前的一般状况及血红蛋白的高低,于手术出血达病人血容量的 20%30%时适当输注成分血,适当控制液体输入量,尿量过多时适量补给氯化钾。开颅前后根据需要用甘露醇或呋塞米降低颅内压。手术过程中维持较深的麻醉状态,以抑制应急反应稳定循环,

9、同时利于控制性降压。降压药用盐酸尼莫地平注射液 26 gkg-1min-1 或硝普钠 38 gkg-1min-1 微量泵输注或静脉滴注,血压控制在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对发病后血压显著升高者,控制血压下降不低于麻醉前水平的 30%。采取适当的过度通气方法,使 PETCO2 维持在 3.33.6 kPa 左右,血肿清除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通气(PETCO2 维持在 4.04.5 kPa)。术毕诱导自主呼吸恢复满意(特别危重者不诱导呼吸, 带呼吸机过渡),送往神经外科恢复室观察,待病情稳定后拔除气管导管。 2 结 果 全组病例麻醉手术期间无死亡。麻醉手术期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5 例,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各

10、 1 例。术毕未诱导呼吸直接带呼吸机 4 例,诱导呼吸不满意而需呼吸支持 4 例。术后因深度昏迷家人放弃治疗 2 例,颅内再度出血致脑疝死亡 2 例,死于肺部感染 1例,其余病人出院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3 讨 论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病例也呈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脑血管疾病之首。血肿导致的不可逆性脑实质损害多发生5在出血 6 h 左右1 ,因此主张超早期开颅清除血肿、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2。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颅内压增高,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变化剧烈,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随时可

11、危及生命。因而,经 CT 定位后需立即开颅清除血肿,术前往往缺乏充分的准备,且病人大多系老年人,常有严重并发症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尤其是严重高血压合并心脏疾病者,长期服用心血管药物,增加麻醉处理的难度。因此,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尤具特殊性,对病人预后的影响不可小视。 首先,麻醉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药物对脑血流(CBF)、脑代谢(CMR)和 ICP 的影响。硫喷妥钠可剂量依赖性引起 CBF 和 CMR 降低,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手术中良好的麻醉药物,但如今已逐渐被丙泊酚所取代。丙泊酚不仅具有硫喷妥钠的上述优点,而且能降低ICP 和脑需氧量,且对心率影响小。苯二氮类药物可使 CBF 和 CMR 下降,芬太

12、尼具有良好的心血管稳定作用,而舒芬太尼作用时间长,强度比芬太尼强 510 倍,对心血管影响更小,对呼吸抑制轻。哌库溴铵无心血管不良反应与组胺释放作用,并且作用时间长。本组病人在气管插管时采取了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卡因咽喉表面麻醉的双重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插管的反应,稳定了病人的 ICP。另外,在麻醉维持过程中摒弃了能引起 CBF 增加,进而使 ICP 增高的挥发性麻醉药,而以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气管插管、拔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维持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同时与上6述麻醉药物合理搭配,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病人颅内压高、心率慢,上述药物可使心率更慢,

13、因此,需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以确保病人的安全。本组病人中有 4 例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出现心率明显减慢(至 3948 min-1),静推阿托品后好转。 麻醉期间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参数能稳定,以保证脑内血流灌注的稳定。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以老年人居多,常并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高血压性损害,对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去骨瓣开颅耐受能力差3。气管插管的刺激、麻醉偏浅、搬动头颈部位、改变体位、呛咳等都能使血压急剧升高,脑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使颅内压升高,从而改变脑灌注血流量,加重脑水肿。因此,在气管插管前采用 10 g/L 的地卡因,进行有效的咽喉、气管黏膜的表面麻醉,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气管插

14、管的应急反应,并有利于提高术前(尤其摆放体位时) 、术中病人对气管导管的耐受能力。切开头皮之前尽可能用足麻醉性镇痛药,确保足够的麻醉深度,必要时应用血管扩张剂,力求血压平稳。硝普钠和尼莫地平是控制血压及脑出血的良好药物,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 6 h 以内应用尼莫地平降压可加速病人血肿的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4。同时,要注意血压不应降得过快或过低,低血压降低脑灌注,引起脑缺血,脑缺血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1,影响预后。围手术期低血压最常见于麻醉诱导期和打开骨瓣或大量血肿清除时所致的急剧的颅压变化时,亦可见于血管扩张药物应用不当或低血容量状态时,因为此类病人多应用甘露

15、醇或利尿剂来降低颅7内压,同时又要求控制液体的输入。因此,若时间和人手充足,危重和高龄病人可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此指导输液并方便血管活性药物的给予。前者血压可能快速下降,需立即用小剂量多巴胺或麻黄碱提升血压,确保脑灌注。本组病人有 17 例在麻醉诱导期、9 例在开颅后瞬间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经静注多巴胺后好转。危重病人发病后可出现脑心综合征1,心电图表现为 ST 段延长或下移,T 波低平或倒置,以及 QT 间期延长等缺血性变化和心律失常,要认真监测,妥善处理,防止心、脑缺血加重。本组病人在血压下降的过程中有 5 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其中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等),

16、经紧急处理后均好转,但仍有2 例病人的心律失常未被完全纠正。这可能与病人年龄大及术前合并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短暂的血压下降(即使血压下降幅度并不大)引起的心肌缺血加重及对手术打击的耐受性较差有关。因此,有时需要升压药和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同时应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建议老年人在血压下降之初即预防性应用少量的升压药物(首选正性肌力药)来避免血压的巨大波动,对 EKG 有缺血改变者应及早预防性用药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或防止冠状动脉缺血加重。另外,如果条件许可,特别危重病人可采用直接动脉测压,更直接地观察血压的变化,以利于更及时地处理。 麻醉期间过度通气可使 PaCO2 下降,脑血管收缩,从而减少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使 ICP 下降;过度通气也使中心静脉压降低,使脑静脉血易于回流到心脏。由于脑静脉血容量占脑血容量的82/3,因而可使脑血容量减少。此外,过度通气引起低碳酸血症可缓解脑内酸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