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3453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脂肪餐后血脂代谢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高脂血症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相关蛋白的升高。高脂血症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临床及科研多集中观察空腹血脂水平的变化,而忽略人体在 24小时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餐后血脂动态变化之中。餐后高血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餐后脂代谢的异常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近年来的一大特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脂肪餐血脂代谢相关疾病 血脂参数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子的预测指标已被流行病学所确定,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学研究,目前所采用的血脂参数都是空腹状态下测定的结果,

2、但由于人体大部分时间处于餐后(食物消化及其后 68h 内)状态,因此,空腹状态的血脂参数难以准确地反映血脂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而结合餐后血脂参数的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血脂的代谢状态1。研究餐后脂代谢的异常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近年来的一大特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餐后状态及餐后高血脂 餐后状态是以进食到血中葡萄糖、氨基酸和甘油三酯等营养物质恢复到餐 前水平这一段时间的生理病理变化。正常情况下,餐后代谢状态2仅持续餐后 1 小时左右 2参照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确定脂肪餐后4h 血清 TG 水平(TG4h)2mmo1/L 定为餐后 TG 水平增高3。2 高脂肪餐标准 高脂餐负荷试验作为

3、检测餐后血清 TG 水平变化的方法 ,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高脂餐负荷试验的方法尚未统一,试验的类型影响餐后 TG 反应的大小和时间,高脂餐负荷试验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越高,餐后高 TG 血症就越显著,持续时间越长。当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高脂餐负荷试验以区分不同研究对象餐后 TG 代谢的情况时,任何一种具备这一作用的高脂餐负荷试验都有可行性4。1983 年Pastch 等5提出的方案为总热量为 1440kcal/m2 体表面积,其中86%的热量来自脂肪;1997 年 Couillard 等6采用方案:脂肪量60g/m2 体表面积,脂肪占总热量 67%,碳水化合物占 14%,蛋白质占 19%。而国内

4、研究多参考国外标准,并结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热量需求而改良(增加脂肪餐中碳水化合物的量,使之接近日常饮食) 。2001 年陈玲等7提出方案:总热量为 600kcal/m2 体表面积,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分别为 60%、14%、26%;而 2000 年赵水平等8提出方案:总热量为 800kcal,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分别为 56%、14%、30%。 3 糖尿病人的餐后脂肪代谢 3.1 糖尿病人的餐后脂肪代谢表现 Teno 等 9报道,2 型糖尿病即使空腹血脂正常,而餐后高脂血3症仍是早期 AS 的独立危险因素。Anderson10发现在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当空腹血

5、糖、空腹 TG 水平正常时,餐后 TG 水平较常人就增加了 50%。Cabezas11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 )或心肌梗塞(MI)患者餐后脂蛋白(TRL)高峰时间与清除时间明显延长达数小时,曲线下面积(TG-AUC)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傅晓英等12 采用改良脂肪餐负荷试验对 33 例空腹 TG 正常(观察组)和 10 例空腹 TG 增高(高脂组)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以及 10 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餐后脂代谢研究也发现,部分空腹 TG 水平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后 TG 水平的增高、廓清延迟和 HDL2C降低,其程度与空腹高 TG 血症者基本相当。张力辉等也报道13,部分空腹血脂正

6、常的 T2DM 患者存在餐后脂代紊乱,并可加速血管病变的进展,与空腹 TG 增高者损害程度基本相当。谷剑秋等14对 25 例空腹甘油三脂正常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和 20 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餐后血脂代谢的研究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代谢异常发生在空腹血脂异常之前。有必要联合检测出空腹与餐后 4h 的甘油三酯水平来全面反映甘油三酯代谢是否存在异常。李贵星15通过对 30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及 30 例正常对照组的正常人餐前及餐后血糖(PG ) 、胰岛素( INS) 、血脂(TG、CHOL 、LDL2c 、HDL2c) 、载脂蛋白(ApoA1、AP0B100)及游离脂肪酸(FFA)进行测定,发现 2

7、 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餐后 PG 及 INS 均高于空腹值,而餐后各个血脂指标均低于空腹值。康怡16报道 2 型糖尿病尿病餐后富含甘油三酯(TG)的脂蛋白(TRL)水平明显升高是其餐后血4脂异常的主要特征,尤以富含 TG 的 VLDL 高为著。另外 2 型糖尿病餐后脂蛋白组成异常,主要为富含量胆固醇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 )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所含胆固醇酯与 TRL 所含 TG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的催化下进行脂质成份互换,即中性脂质交换。而这两者均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危险。吴茂红17观察 2 型糖尿病患者 90 例,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血颈内动脉斑块发生

8、率,斑块总积分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均高于餐后正常组,说明明空腹甘油三酯正常者中有一部分人餐后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与空腹甘油三酯升高者相似。 3.2 糖尿病人的餐后脂肪代谢的影响因素 郝拥玲等18报道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餐后脂代谢率乱,餐后血脂水平主要与空腹 TG 水平相关;包含中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会导致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不同变化。余玉慧等19通过 3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正常包含下测定早餐前后及中餐前后血脂、血糖、C-肽,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餐后脂代谢紊乱,饮食中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会导致餐后血糖、血脂及 C-肽水平的不同变化。

9、杨振华等20报道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后 TG 水平增高和廓清延迟, 同时伴有 LPL 活性降低,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赵铁耘等21测定 6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 2h 血脂、载脂蛋白、胰岛素( INS)及血糖(PG) ,并与 30 例正常人做对照,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餐后脂代谢紊乱,且餐后脂代谢紊乱与空腹 INS 水平及餐后 2h 血糖水平显著5相关。张桂福等22 对 3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及 30 例正常对照者的餐后血糖、血脂、载脂蛋白进行同步检测分析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与餐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4 高血压病人的餐后脂肪代谢 吴家明

10、 23测定 37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45 例正常血压者空腹、脂肪餐后 2h、4h、6h、8h 的血清甘油三酯(TG ) 、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2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 、脂蛋白(a ) Lp(a) 、载脂蛋白 A1(ApoA1 )和载脂蛋白 B(ApoB)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脂肪餐后 TG 水平异常升高,伴HDL2C 的降低是其血脂异常的重要内容之一。姚成立24陈雄25也有类似报道。柴大军26对 38 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和 20例健康人禁食 10-12h 后,采用高分辩率彩色超声、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

11、扩张功能。随后进行标准脂肪负荷试验,发现 68.4%的高血压( EH)患者伴有脂餐后 TG 代谢障碍和消除延迟,餐后 TG 代谢异常会加重 EH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刘玲等4对 20 例高血压患者和 20 名正常对照者在禁食 12h 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发现,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餐后 2h、4h、5h 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较空腹状态有显著升高。但高血压病组具有较高的餐后 4h、5h 、7h 血清TG 浓度及净增加值。两组受试者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较空腹时显著受损,而高血压病患者餐后显著而持久的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严重埙害。林金秀27对 44

12、6例 EH 患者和 22 例健康人禁食 10-12h 后,进行标准脂肪负荷试验,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餐后 TG 代谢障碍和消除延迟,胰岛素抵抗(IR )影响高血压患者餐后甘油三酯代谢,是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5 冠心病人的餐后脂肪代谢 冠心病患者和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显著的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餐后血液中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残粒具有直接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8 。蔡红琳29 等对 11 例冠心病患者和 15 例健康者给予低脂饮食 2 周后进食脂肪餐,并于餐前、餐后 2、4、6、8h 采血,检测出血 TG、TC 、LDL-C、HDL-C、LPO 及 LDL-C 的氧化活性LPO-L

13、DL-C,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餐后高血脂,冠心病患者餐后LDL-C 代谢异常,对氧化剂敏感性增强,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加。李强等30 等对 174 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PG) 、餐后 2h 血糖(2hPG)及血脂测定发现,CHD 患者与正常人比较餐后呈高血糖水平比例增加,血脂代谢紊乱更加显著,所以提出对CHD 患者无论 FPG 是否正常,均应重视 2hPG 的检查,并加以及时纠正,以避免血脂紊乱的进一步加重。李珊等31对 58 例冠心病(CHD )患者和 30 例健康自愿意者禁食 12 小时后,分别接受脂肪餐负荷试验发现冠心病组餐前及餐后 4 小时 TG、CH、LDL-C 值均显

14、著高于对照组,HDL-J 明显低于对照组。餐前及餐后 4 小时TG、CH、 HDL-C 上升副度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 HDL 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说明明冠心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而餐后血7脂更能反映代谢水平。刘志清等32也有类似报道。张绘莉等33将 40 例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不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高脂肪餐饮食发现:冠心病患者进食高脂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与餐后血清 TG 的升高程度密切相关。 6“健康人群”的餐后脂肪代谢 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餐后高脂血症的程度与平均颈颈内中膜厚度呈显著正 相关,餐后甘油三脂脂蛋白代谢清除障碍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34;黄雪

15、梅等 35根据体质指数(BMI) ,选择肥胖儿童 31例和对照组 30 例进行脂肪餐耐量试验发现,肥胖儿童 TG 廓清速率减慢,脂肪清除能力降低,这可能是儿童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康晴等36 对 40 例胖患者和 42 例健康人禁食 10-12 小时后进行标准脂肪负荷试验,发现肥胖患者存在餐后 TG 代谢障碍和消除延迟;杨旭东3738观察 212 例早孕病人,餐后代谢状态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前者母体和胎儿的各种合并症明显增高。Haller 报道餐后高血糖、高血脂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收缩及平滑肌细胞增生。故餐后代谢状态异常可引起心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是妊高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高

16、脂症与孕妇内皮素呈明显正相关,内皮素-1 是发动分娩的预测指标。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在中年人群中,餐后 TG 水平是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黄维嘉39对 58 名 TG 1.7mmol/L 的人进行脂肪代谢的研究,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发现中、老年组 TG 达峰时间8和廓清速率延迟。李国秧等40也有类似研究和报道,林金秀等41取20 例正常人标准脂肪餐前(0h) 、餐后 2h、4h 、6h 和 8h 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测出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 A和载脂蛋白 B 水平及血浆内皮素发现,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影响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之间的平衡,正常人血管内皮细胞存在一过性的一氧化氮生成增加和内皮素生成减少。 对餐后高血脂及及早预防,防治结合;重点在防,无病防病,有病防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