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827752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一、坚定一个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推进新经济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二、围绕六个原则。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2、坚持“从群众中来,到

2、群众中去”的原则。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3、坚持“依法办事、发扬民主”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4、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5、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6、坚持“广泛动员、共建共享”的原则。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服务

3、管理,动员和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三、采取六种措施。围绕.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十二五” 规划总体目标要求,通过强化创新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适应,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管理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 稳定、治安良好、和 谐有序、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打造平安.。(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一支执行坚强、决策民主、领导科学的管理队伍,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1、在作风上要做到公正廉明、廉洁自律;在行动上要做到心系民情、责任落实;思想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2、加强群众

4、路线的建设,确保群众路线实施好、惠民政策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执行好。3、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4、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5、将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政策、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任务。 (二 )创 建 团 结 合 作 的 村 “两 委 ”班 子 。加 强 考 核 机 制管 理 ,实 施 好 社

5、会 管 理 工 作 的 服 务 层 面 。1、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镇委为主导、村委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2、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村委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3、落实“双向述 职”制度,村“两委”班子服 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向广大党员、人民群众述职是首当其冲。同时,村“两委”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支持下工作,向党委政府述 职也是理所当然。4、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考核管理体制及服务体制建设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变群众上访

6、为干部下访,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5、定期通报工作进度,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各村、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镇政府年终项目和重点工作综合考核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6、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群策群力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好社会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1、深入群众,宣传我们的思想、体制。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力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用科学的方法将党委政府的意图化为人民群众的意志。2、努力构建以精细规范的村服务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网格化和数字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手段、以广泛参与的社会

7、动员体系为支撑、以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为保障、以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为统领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并在特殊人群的矫正帮教和救助救治、社会保障工作、公共安全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在全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3、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4、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和谐家园的良好氛围。(四)正确处理好矛盾纠纷问题,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社会平稳发展,

8、加强“平安.”建设力度。1、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1)、建立健全信息分析机制。健全和完善嘎查村信息报送网络,确保信息传送渠道畅通和报送及时、准确、全面。(2)、落实“村级接访 ”制度,村支书作为 第一责任人,主动接待群众来访,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让群众话有处说,问题有处反映,面对面地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2、健全和完善调解工作机制(1)、以村警务室、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维稳力量为依托,继续推进“ 干部下访 ”工作模式,有效化解矛盾 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全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 100%的工作目标。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消防防

9、火安全工程(1)建立完善科技化治安防控体系,推广普及平安互助网。(2)建立分片包干、联勤联动的消防工作机制,完善定期通报、告知和重大火灾隐患督办整改制度,全面落实消防、防火安全责任。4、建全应急处置管理机制,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1)成立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应急预案。(2)加强对公共突发事件、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3)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排查、研判、报送、预警、处置制度,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检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和善后工作机制,加强

10、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5、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 情 绪管理 ”,以贴 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 物质满足” 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坚持预防为主,落实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五 )增 强 全 社 会 参 与 社 会 管 理 的 活 力 。1、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2、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3、明确任务的

11、同时、给予相应的权利,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六 )增 强 实 践 性 的 创 新 管 理 。社会管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不可分。从一定层面上讲,理论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反作用来影响理论的发展。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走基层路线,只有与老百姓同呼吸、同命运,我们才能得出良好的创新管理理论,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才能得以加强和实现。社会管理也因此而具有生命力。因此,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践性显得尤为重要。四、实现一个目标最终要实现的一个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和谐,经济发展良性运转,老百姓实现增收,科学化管理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坚定一个指导思想为指引,围绕六个原则为前提,采取六

12、项措施为基础,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五、工作步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三阶段,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一) 研究部署阶段(2011 年 2 月 1 日至 3 月 10 日)。成立.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中央省市区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二) 组织实施阶段(2011 年 3 月 10 日至 2011 年 10 月 1日) 。各村、 组、各单位要及时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职责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努力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三) 总结验收阶段(2011 年 10 月 1 日至 2011 年 11 月30 日) 。镇

13、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报市委评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形式。其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广泛倾听社情民意,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既要继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和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及时了解公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馈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回应合理的利益诉求。为此,我们该做到理清思路,明确方法,健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新体系;抓住关键,积极实践,开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