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65525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7 6543 21ba浅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陈彩红 (广东省和平县福和中学)在平时的单元测试后,我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我一听就懂,一做就蒙。”从学生答卷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有“不授不会,新题不会”的现象。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过或讲授得不全面的,有部分学生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注:试题的考点没有超出新课标)。根据这种情况,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浅谈我在近几年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一、要教会学生学习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

2、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指导或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归纳,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江苏洋思中学利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方学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最好的例证。例如,教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我的教学过程是:(1)学生阅读课本第 7 至 9 页。(2)各学习小组提出疑难问题。(3)解决各学习小组带有共性的问题。(4)根据同学们学过的知识,每人命 2 题给你的同桌,并

3、互相评分。(5)小组讨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点。(6)小组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都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及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

4、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体验成功,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1)提出问题:(a+b) 2=a2+b2成立吗?(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2)引导学生计算:(a+b)(a+b)= (m+n)(m+n)= (x+y)(x+y)= (c-d)(c-d)= (3)导学生发现算式的左边就是形如(a+b) 2完全平方式,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 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

5、规律可以作为公式又如教学“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我的教学过程是:小组讨论:说出1 与2、7 与8 两组角的相同点(同左或同右,同上或同下,位置相同)。小组讨论:说出7 与2、3 与6 两组角的相同点(上下相反,左右相反,位置交错)。2小组讨论:说出7 与6、3 与2 两组角的相同点。(同在两直线的内部,同在另一走直线的一旁)。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公式和概念的形成,对该公式和概念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

6、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我数学教学中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法如下:1、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习者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师是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激励,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

7、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环境(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评判),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与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三)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试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和说明“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要改变方向”的原因。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

8、不等的解法:例 1 解不等式 3(1+x)x+9解:去括号,得3+3xx+9移项,得3x-x9-3 合并同类项,得2x6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 2,得 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相同吗?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如何消除这些差异?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

9、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 x 1,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3x-24 2(1+x)3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1、“比较大小:5a 与 3a”,2、“当 K 为何值时, 在整数范围内可以分解因式”。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21xk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3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我也尝试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通过几次的试验,我发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作者电话:13829375868;信箱:)(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 年 9 期,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