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5823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的船》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小的船教学案例教学思路:语 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 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这个观点可以聚焦 为“从学生的体验出发”。为实现这 一理念,我们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走向 “生活 ”创设 体验的情境。我们努力 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让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并通过让学生贴出夜空图等环节,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儿童学习兴趣。走向 “主人 ”成为 体验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接纳者,而应在新语文课程营造的宽广的空间里自由翱翔。为了完成学生在听读中识字和感悟儿歌内容这

2、一目标,我 们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勾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让学生自由地采取喜欢的方式识字。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我们让学生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随即让学生互动探讨解决问题。这些设计就是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等等。走向 “活 动” 丰富体 验的方式。在语文教学 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 动口、 动脑 。在 该课教学中我们让 学生唱儿歌,表演儿歌,画儿歌,想象儿歌这样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获得知识。走向 “感悟 ”达到体 验境界。语文教学 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用“ 心” 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涵着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悟“文” ,教师精心导

3、读,让学生整体朗读,逐句美读,熟读成诵。鼓励学生议论,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见解;让学生推敲“弯弯 ”“闪闪”“ 蓝蓝” 等用词的准确。引导学生悟“情” ,让学生感受儿歌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过程:一、唱一唱,贴一贴,激 发兴趣师:孩子们,你 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一 闪一闪亮晶晶” ,起(配音乐,生齐唱)师:小朋友的歌声真美,还想唱吗?(想)师:这一次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 边唱、边跳、边把星星贴在蓝天上。 (歌声再次响起)(学生边歌边舞边把星星图片贴在黑板上装饰的巨幅“蓝天” 上,创造性地把夜空“移” 到了孩子 们眼前,再 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景,使情景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 )二、说一

4、说、想一想,趣中揭 题师: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的,多美啊!可是还缺少什么?生:月亮师:平常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生:我平常看见的月亮是圆形的、半圆形的,是弯弯的师:说得真好,老 师把弯弯的月亮贴在蓝蓝的天空中,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生:弯弯的月儿像镰刀、像香蕉、像秋千、像一艘小小的船 师:那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和好朋友丁丁一起坐上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蓝的夜空。 (贴丁丁的图片,放音 乐)师:请小朋友慢慢睁开眼睛,说说刚才你看见了什么?生:我坐在月亮上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看见了海王星、火星;我看见了地球;我还看见了所有的人们和动物都睡觉了师:多美的夜空啊!老师想用一首优美的儿歌来赞

5、美它。 (师边弹钢琴,边唱小小的船这首儿歌。 )儿歌里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此时揭示课题小小的船)(该环节充分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体验,使他们对教材由“ 近”感到“真”,由 “真”感到“亲” ,激 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这种角色体验中,进入了情境。 )三、读一读、想一想,自主学 习(一)、学生自主 识字师:请孩子们打开书自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初读后,纷纷提出不认识的生字。 )师:孩子们想用什么办法学会生字?(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我请好朋友教;有的说请老师教;还有的想自己拼拼音来解决)(学生想方设法尝试识字后,教师按从句到词再到字的层次抽查识字情

6、况。师:请小朋友看黑板,你最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让学生试读,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生:他读课文时很大方,而且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读得很通顺。师:(再请该生读词读字出示“弯弯” 卡片,再出示“弯” 的卡片。 )(以此方法,第二句教师范读,学生评价。第三、四句分男女生比赛读。 )师:老师把儿歌里的生字从“家” 里请出来玩,可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啦!孩子们能帮它们回家吗?(做“送字回家” 游戏。 )(二)、教师精心导读师:(让学生自由朗读,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讨解决。读好重点词语如:“弯弯”“小小”“蓝蓝”“闪闪”;听录音范读,老师教读,学生互读,个人自由 读。学生用自

7、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师:(指导学生背诵儿歌。 )(以上环节,学生在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实施朗读时,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发现着,快乐地诵读着,自由地探索着,尽情地体验着学生求知的询问声、争论声、读书声充满课堂。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唱一唱、画一画,趣中求新师:这首儿歌多美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教学生唱儿歌)随即老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尽情舞蹈。师:夜空多美啊!孩子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学生把看到的, 读到的,说到的,都画下来。又一次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融入了画卷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多彩的形式抒发了学生的内心

8、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姿多彩的个性得以张扬。 ) 案例点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画一画)、音乐韵律智能(唱一唱)、身体运动智能(跳),通过发挥这三种智能的优势,深入课文,尽情体验, 补充言语- 语言智能的弱势,进而发展了言语-语言智能,使学生对这首儿歌有了丰富的 认识。也丰富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知道,理解文章的方式是多样的,选择自己的优势智能来学习语文也是一种极好的方式。、注重生字的 习得。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三维评价标准,尤其注重学生的习得过程。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注重学生自主习得生字的过程。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富有童趣地将学生引入识字的乐园。字

9、形是生字教学的难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想尽办法记住生字宝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即时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欲望。如果学生记字的方法更多一些,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情景交融,美读儿歌。林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的美显现化,此时,文字之美、 图 画之美和学生脑中想象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此时的朗读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可谓“ 水到渠成”。整个教学流程充满着人文的气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很通畅。 从美读中鉴别文章的情感基调。牛老师让学生美美地、自由地品读文章,学生情趣高涨,老师顺水推舟,以读促思,理解儿歌的意思。以读定“ 情”,教师精妙的导语:现在自由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大家能不能把星星和月亮逗笑。一语双关,既暗示了整首儿歌轻松、快活的情感基调,又给孩子指出了一个朗读的最高标准星星和月亮逗笑。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朝着这方向努力,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升华的过程,知识、情感的建构隐含其中。 从生活中巩固生字。生活是学生学习 的不竭之源,尤其是母语教学,更显其优势。 课后,教 师引导学生回归日常生活,巩固生字,又隐藏着学习方法生活中识字。 “回去给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这一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 进一步巩固了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