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4489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新闻传播97-09答案终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基础历年真题答案详解历年真题名词解释部分1、 钦定报律 (大清报律)1908 年 1 月 16 日,商部、民政部、巡警部和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定了大清报律草案报请清廷审批。1908 年 3 月 14 日, 大清报律奉旨颁行,早在 1906 年,清朝商都部、巡警部等部门就曾拟定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和报章应守规则 ,对有反清倾向的报纸、杂志的出版加以限制。大清报律共 45 条除将前些时候制订与颁行的报刊禁载规定全部收入外,还新增不少限制性条款,主要规定为:报纸创办前须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并交纳保证金,每工作出版前须送交地方行政机关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刊载“诋毁宫庭”

2、、 “消乱政体” 、 “扰乱公安”的言论,违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载未经宫报,阁钞发布的渝旨奏章,违者处两年以下徒刑及二百元以下罚款;国外出版报刊违反上述规定者禁止入境。1910年,清政府民政部再次修订大清报律 ,并将修订本交资政院及军机处复议。1911 年 1 月 29 日,原大清报律改称钦定报律经清廷审批后颁行。修订后报律共 38 条,另有 4 个附条,保存原报律主要内容。2、新闻选择新闻选择是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选择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

3、新闻选择,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选择事实是新闻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新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大于世界变动的无穷事实中挑选事实。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选择事实上,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提供什么样的新闻决定着人们的思考,思想和情绪。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关系。新闻采访的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对任何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3、奥斯邦广播事业的诞生,是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现象。中国广播最早是

4、由外国人经办的。1923 年 1 日,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办是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它是由美国商人奥斯邦(E.G.Osborn)创办的,发射功率仅 50 瓦。 奥斯邦是美国记者,为了推销第一次世界大战剩余的广播器材,利用一华侨富商的资本开办的广播电台。播出内容有大陆报提供的新闻,主要播娱乐节目,星期日设有宗教祈祷节目。因未经北洋政府登记批准于同军器 4 月停办。4、传播模式模式是一种再现现实的具有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如果说, “理论”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概括,则“模式”就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方式) 。模式的作用是:为清楚地说明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

5、具。在传播学中,就是“简洁地”体现和表述各种传播理论,使人们不致于陷入纷繁的细部,而能清晰观察到传播现象的本质、深层部分。模式的类型有: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学模式。其中图像模式最常用, “结构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又可分为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5、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2物质运动形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对物质系统状态的表述。据所指范围不同,分为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三大类。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和物质,能量有等量齐观的地位。

6、一般信息指与人类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联系。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信息为此义。信息又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其中社会信息是指与人的社会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新闻传播的信息属于社会信息范畴。信息必然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是信息最基本特点,从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认识角度出发,特点有 5 个: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多角度性和相对性。6、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平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

7、向。其特点有:公开性,公共性,急道性,广泛性,评 舆论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人们常把新闻界称为舆论界,把新闻媒介称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从舆论吸取力量,在西方各国号称除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势力;舆论借助新闻媒介作为公开展示力量的舞台。7、 中国报学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学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新闻学论著大量出版,是这一时期重要现象。我国著名报学家,杰出新闻工作者戈公撰写的中国报学史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为中国

8、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 年戈公应聘在上海国民大学讲授中国报学史 。后将所撰讲稿整理成书,于 1927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曾多次重印、再版。日本学者小林保将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8、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43 年 9 月 1 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生了语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有关基本问题,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新闻学观点。文章论述了“新闻的本源”问题,从哲学上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明确指出“新闻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本源是事实”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因此,唯物主义新

9、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文章还论述“新闻如何能真实”问题,既基本肯定了资产阶级新闻学中新闻必须具备“五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名,事实过程与结果的观点,又指出(仅仅有“五要素”是不够的) ,还必须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才能写出真实的新闻。9、媒介的公共性新闻媒介始终在公共领域内,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介公共性具体性体现媒介内容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首先指媒介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利益上对公众而言是切近的,涉及公共利益,具有普遍利益关联的事(如下岗再就业,反腐倡廉等) ;其次体现在为民代言,为民立言,真正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正确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再次表

10、现为媒介要吸引公众广泛积极的参与,直接参与到媒介的新闻活动中来。最后,媒介的传播方式要体现照顾广大受众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社会公共生活信息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事关公众利益,带有公众性,新闻媒介作的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公共信息是其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特定的层面上,任何国家,任何属性的媒介都有一定意义的“公共性” ,应当属于受众监督范围之内。 310、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世界各国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英美;三是有些国家

11、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 ,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 、 民法以及其他专用法律条款中,中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新闻法规所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的需要,促进国家发展。保护新闻自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国家最大,最主要的一条新闻法规。而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一定意义上也是保护真正的新闻自由。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有:国家安全法、诽谤法和隐私法等。新闻法规也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一般由国家立法相关制订,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统治阶级的利益。11、大众传播(

12、张国良版本)即指职业化的传播机构通过现代的机械及电子传播工具向不特定多数人连续进行信息传递的行为或过程。这是从技术手段角度,把传播分为亲自传播和大众传播;从规模范围角度,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周期规则,角色固定,反馈困难,信息表达规范,其最大特点是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长处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信息从方式到内容完全公开;不足是反馈很慢,互动性很差。从新闻活动渠道分亲身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从传播;在中国,大众传播习惯上只有报、广、电三种媒体,再加上如今号称第四媒体的网络;西方,还包括杂志,书籍,电影,总

13、共 7 种媒体。12、文化工业(张国良版本)1944 年,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提出用“文化工业”取代“大众文化” 。 “文化工业” ,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其主要观点认为, “文化工业”以其更为巧妙有效方法,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大众。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大众文化呈现商品化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特性。 “大众文化”在对大众的追逐中有意媚俗,骨子里无非是瞄准了大众的钱袋。二、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齐一化导致对个性的扼杀;三、大众文化具有强制性,是一种支配力量。13、 报纸条例1914 年后

14、,袁世凯随着其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加强,开始制订与颁行对新闻界实施全面管制的专门法律,使其对自由新闻体制的扭曲行径合法化。1914 年 4 月 2 日,袁世凯政府以清除“报界败类”等理由,以比前清报律“稍严”为主旨,制订与颁布了教合第四十三号报纸条例 。这部专门适用于报业的法合,采用以大总统名义发布的教合这一法律形式,与由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报纸条例共 35 条,不仅把大清报律对报刊的禁限条款悉数照抄,还从 1909 年颁布的日本新闻纸法等外国报律中搬来许多新的禁限措施,报纸的创办实行批准兼保证金制,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限制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定:禁止军人、官史、学生和 25 岁以下者

15、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缴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载“淆乱政体” , “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须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条文十分苟刻。14、 每周评论一战后,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日益关注国内外时事,这就迫切要求报刊加强时事政治报道和评论。在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下,一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应运而生。 每周评论是这一阵线中最有影响报纸之一。1918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创新,为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形势而创办的一分小型政 4治时事评论报纸。以“输入新思想” 、 “提倡新文学”为已任, “重在批评事实” ,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陈独秀发刊词中提出以“主张公理,反对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