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74218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生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回归生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归生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生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回归生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真菌教学片段案例松江区仓桥学校 李红一、课例情境:1、 在真菌一节教学中,酵母菌知识的认识和学习是一个重点,单从教材上的描述来介绍,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遥远,很抽象难于理解。怎么样才能更有效地学习酵母菌呢?我想到了围绕日常生活最熟悉的“甜糕”进行逐步引入,展开教学,突破难点。2、将活动园地的“学做甜糕”课前指导,回家做,并将甜糕带进课堂。二、课例描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一次展示自己手艺的好机会,请大家把自己做的甜糕在小组内展示,等会儿还可以尝尝,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 (很兴奋地拿出食品袋里的甜糕,互相比较,形状各异,有的还学店里的加了点红绿丝)师:同学们在做的过

2、程中顺利吗?遇到困难了吗?谈谈你做甜糕的体会感受。生 1:我为买材料找了很久?(嗯,以前从来没关心过这些东西到哪里去买。学会走向社会,学会生存)生 2:我在加水时可把握不准了,一会儿太湿一会儿太干,一会儿加面粉一会儿加水。 (不错,让你体会了劳动的不简单和辛苦,锻炼了生活能力)(几位同学举手交流,其他同学小组内分享感受,)师:同学们,老师也回家做了,我是怎么做的呢?(介绍方法简略:突出没用鲜酵母)现在把我做的也拿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很期待地急于想知道老师做得怎样? )分发老师作品师:谁做得更好呢?现在我们可以品尝,请大家放心都很卫生(按照小组人数切块) 。你也可以通过手感摸看看谁的手艺好。

3、 (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一定强迫必须吃)(在学生品尝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特别是学生在吃老师的甜糕时的表情,一会儿有学生向老师提出抗议)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吗?(有说甜、有说淡,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气氛热烈)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手艺怎样?生:我早就想说了(迫不及待) ,老师做的硬梆梆的,一点不好吃。 (在交流分享中发现问题)2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联系刚才老师介绍的制作方法找找原因生:(思考后)好像没放酵母菌。师:不错,加了酵母菌的甜糕才松软。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你们的甜糕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生:我们的上面有许多小孔。师:是的,正是这些小孔才使甜糕松软

4、的。那么这些小孔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加了酵母菌才会有小孔呢?小孔里会有什么呢?大家想不想进一步探究一番。 (激发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入下一环节)三、课例评析:1、适当调整教材:将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稍作调整,将活动园地的“学做甜糕”作课前指导,回家做,并将甜糕带进课堂,作为一堂课的导入,开始新知识的学习。2、通过实践、参与,真切感受到生物界生命的魅力。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 。生命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因此,通过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生命科学现象,体验生活中的生命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科学

5、知识的欲望;通过以上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一,原来生命科学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因此我们的学习不能是为学习而学习,应该学以致用,学生感受到了知识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吸引力的、也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其二,在实践活动中,不但学到、体验了生命科学知识的魅力,也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社会实践能力。3、注重体验、感悟分享: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当大家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小组成员分享交流的时候,是多么的自豪和有成就感,当他交流时同学们的赞许和质疑不但体验到了自己被尊重的满足也促使他更认真地思考同学们的提问,会更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教学中突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课堂充满活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经历获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在感悟中反思:为什么自己的、他人的、老师的糕点会不一样?在反思中激发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总的来说,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生命体验,把知识的教学纳入人的动态生成之中,让平面式的、沉寂的课堂教学转化为立体式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生活。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