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0435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分)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 分。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两卷。第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 140 分。第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 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

2、综合。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0 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5 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

3、科目各 100 分。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历 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 ,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

4、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 l (2011 海南单科卷 1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说明】 本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选项设置干扰有效,层次感较强,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 2 (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7) (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与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及其相关的国际国内的

5、背景知识。关于本题,考生必须知道:中国的抗战事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远征军的英勇作战,表现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远征军以巨大的伤亡代价而获得了最后胜利,必然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例 3 (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说明】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通过材料介绍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受到欢迎,传播范围广,超过了儒、释、道三教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在小说蓬勃发展的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是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蓬勃发展,广泛传播。(二)调动和运用知识l.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例 4 (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说明】 本题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西周分封制与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差异,理解西周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题目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7、整体认识,强调人文意识的培养,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和较高的学科素养。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例 5 (2011 年全国卷)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说明】 本题以华盛顿建筑规划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认识。题目设置情境新颖,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宽广的学科视野,要求考生对美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有一定认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学科材料和知

8、识的能力。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例 6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 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说明】 本题是一道史学方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1894 年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前奏,也是日本实现其侵略目标的重要步骤。在中日两国都增兵朝鲜之时,双方的战争态势已是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

9、下,丰岛海战哪方首开战端就成为一个必须探清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当事者双方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这表明,当事双方及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将直接影响着对同一个事件叙述和解释的真实可靠性。因此 A 为正确项。反观其他各项,B 项为一般陈述句,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D 两项只是说明了文献资料特别是原始记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却与题干主旨相互矛盾。因此作为史学方法题,必须把握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完整意思,使答案与题干意思紧密相扣,成为合理的逻辑关系。(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例 7 (2007 年宁夏文综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说明】 本题需要通过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信息的提

10、取和对史实的概括,客观叙述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以及影响牛顿的两位“巨人” 。同时要求在全面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基础上,概括描述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正面和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牛顿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牛顿确立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杜会科学研究产生的负面影响。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例 8 (2007 年全国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说明】 本题需要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首先找出材料一、材料二中两个文件制定的时代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以及关

11、于人权内容的阐述不同等特征,这些表明了人权观念产生、发展、扩散的历史过程。其次,回答中国人权观的特点问题,需要从材料中给出的“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 ,中国政府在阐述人权问题时,侧重点明显在生存权和发展权等信息中,准确把握中国人权观“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和“重视集体人权”这一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例 9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说明】 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能力。本题围绕曹操这个人物,选择不同历史时段的三则评论,要求考生对各种历史观点进行分

12、析与评判。材料一选择当时的人物陈寿对曹操的看法,材料二选择封建儒家代表人物朱熹的评论,两者对曹操的看法差异很大,主要基于各自立场。第(l)问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人们对曹操持不同观点的原因,考查考生评价人物的深层能力。第2)问旨在导向考生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人民贡献”的历史标准,对曹操进行正确的评价,希望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的把握。(四)论证和探讨问题l.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例 10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说明】本题引用了历史学者在讨论生产力所含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一个公式,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历史史实,对这一公式予以探讨。这种探讨既可以是对公式

13、加以证实(论证) ,可以是完善(修改、补充) ,也可以证伪(否定) ,还可以提出新的公式。从试题的没计上,充分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给考生展示论证、思辨、独立思考和创新等多种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题利用了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相互融会,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例 11 (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说明】本题围绕近代“西方崛起”这一重要历史主题,突出历史学习的时代性与基础性,提供两种相反的学术观点及论据,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之进行

14、完整、合理的解读,在准确把握两种观点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并不设置有限的评论方向,只是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便考生开放式作答,最大限度地展示考生的整体学科思维能力。考生在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时,应紧扣评论对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须调动已有知识,运用相关材料,选取合适史料,充分论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本题意在考查学科综合能力,展示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例 12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15、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说明】 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主干知识,材料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题目在设问上呈现出梯度,前两问分别考查中外相关历史知识,为最后一问的开放性做铺垫。回答最后一问既要有历史知识的支撑,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对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为考生展示洞察历史现象和阐释历史发展规律等历史学科的深层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题第(l)问旨在考查考生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掌握程度,需要考生结合所学

16、知识,同时快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概括明清手工业的发展特点,注意手工业生产的不同类型的发展状况,掌握手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中,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不同发展状况,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获得发展,这是明清手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本题第(2)问要求“说明 19 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考生应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说明问题。材料二主要是关于英国由“原工业化”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史实,其中有效信息是关于时间点的知识。19 世纪中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阶段,结合材料可得出此前阶段为“原工业化”阶段。关于阶段性特征的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在“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广泛参与,大量使用雇佣劳动。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成为重要形式,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正式形成。本题第(3)问是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