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胚胎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33700602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与胚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细胞与胚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细胞与胚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细胞与胚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细胞与胚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与胚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与胚胎学(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学说,1、显微镜的产生和运用,很早以前人们使用透镜状宝石,认识到凸透镜具有放大和矫正视力的作用。 13世纪末发明了眼镜。 16世纪制作透镜成为一种工业。晚期出现最原始的望远镜。 第一台显微镜大约出现在1590-1609年间。有人认为是汉斯詹森(Hans Janssen)和列普歇(Lippershey),有人却认为伽利略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人。 最早的显微镜只能放大10倍。 史丹路提(Francesco Stelluti)1625年用显微镜观察蜜蜂构造; 鲍莱利(Giovanni Borelli,1602-1680)用显微镜观察线虫、纤维、蜘蛛卵等; 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

2、uwenhoek,1631-1723)、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 1628-1694)、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斯旺默丹(JanSwannerdam,1637-1680)、格鲁(N.Grew,1641-1712)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并使显微镜技术得到提升。,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1-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业余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

3、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他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 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 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呈真实存在的。 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1683年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刊出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细菌绘图。 1680年被选为皇家学

4、会会员。,胡克 (Robert Hooke ,16351703),英国物理学家。 1635年7月18日生于英国怀特岛的弗雷斯沃特村,1703年3月3日卒于伦敦。胡克在1653年进入牛津大学,后在该校成为R.玻意耳的助手。1662年任伦敦皇家学会实验所的评议员,次年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665年成为格雷沙姆学院教授,(16771683)年任皇家学会秘书。,1660年在实验中发现螺旋弹簧伸长量和所受拉伸力成正比,建立了弹性体变形与力成正比的定律。 1679年写信给牛顿,认为天体的运动是由于有中心引力拉住的结果,而且认为引力与距离平方应成反比。牛顿胡克的观点,以后在J.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基础

5、上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展示了他观察到的多种物体的显微结构,如毛发、纺织品纤维、苔藓,包括软木新鲜切片,提出“微孔”或“细胞(cell)”概念,形成了生物学中“细胞”一词的起源。,原子力显微镜,干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2、细胞学说的建立,比夏(Marie Frangois Xavier Bichat,1771-1802),法国解剖学家。 比夏对于生物学发展的最重要贡献便是提出了组织学说, 他没有使用显微镜,只是利用裸眼观察解剖的器官结果,提出了“组织”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已经分化的机体部分或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

6、,几个器官组成一个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组织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 比夏的组织学说并非从纯粹的生物科学的角度提出来的,而是出于描述病理变化和医学的需要。他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他的组织学说是为以后的细胞学说所做的一种铺垫。 比夏不相信显微镜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加上英年早逝,他的学说没有能过渡到细胞水平,布郎(Robert Brown,1773-1858),英国植物学家。 1831年布朗在研究施肥对植物的影响时,利用了一台放大倍数约为300倍的显微镜,注意到植物细胞内部还有其他的结构,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并发现一个植物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布朗最著名的发现是我们现

7、在所称的“布朗运动”,即悬浮花粉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此外,他在高等植物的生性生殖过程以及化石、植物研究方面颇有名望。,奥肯(Lorenz Oken,1779-1851),德国自然哲学家。 在研究海洋生物中注意到动物的结构及其从古生型演化规律。认为动物共有特征和发展变化可能反映大自然的基本计划,是了解一切生命的关键。 他结合显微观察和哲学推想,假设存在一种原始的、未分化的胶状液体,称为“原始质”。原始质构成球型小泡,球型小泡有产生纤毛虫,构成简单的生物。每种纤毛虫群体构成各种动植物。 1839年捷克浦肯野的“原生质”替代“原始质”,指动植物细胞发育中最早产生的物质。 德国诗人歌德根据这种观点,提出

8、了与机械论相反的动态自然观。他们的自然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加速了细胞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冯摩尔(Hugo von Mohl,1805-1872),舒尔采(Max Schulze,1825-1874),德国植物学家。同浦肯野同时提出“原生质”概念,表示细胞壁内的物质。1835-1839年间记述过有丝分裂过程。使“原生质”成为正式生物学词汇。,波兰解剖学家。他综合了植物学和动物学对原生质的认识,提出动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生物学意义。认为细胞就是带核的原生质。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从而创立了原生质学说。,弥勒(Johannes Pete

9、r Muller,1801-1858),德国生理学家和比较解剖学家。柏林大学解剖和生理学教授,比较解剖学博物馆馆长,柏林大学校长。他培养了许多著名生物学家,如細胞學的先驅Schwann,發明眼底鏡的醫學物理醫學家Helmbottz。是19世纪末德国医学家谱的一代宗师。而穆勒最為人知的是發現Miillers duct和一本著名的教科書HondBook of Haman physiology。他第一个用显微镜方法研究病理现象。,施莱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18041881) 德国植物学家。20岁时他学习法律并在三年后取得了博士学位,回到汉堡当了几年律师。 1833年施

10、莱登开始研究自然科学,1835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学习。布朗鼓励施莱登研究植物的组织,并向他讲解了自己发现的细胞核,从而使施莱登的科学目标锁定在了植物细胞学研究上。 1838年发表论文植物发生论。他从布朗发现细胞核谈起,随后指出细胞核在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细胞核一旦增大到最大尺寸, 环绕它就会形成一个细微的透明泡囊,即新细胞的雏形,新细胞就在形成液中结晶而成,并从母细胞中分离出去。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生成者,植物是独立的细胞的聚集体,作为整体的植物有自己的发育过程。任何植物,无论是高等、低等,还是简单或复杂,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莱登把细胞看成是有两个生命的个体,一个是细

11、胞自己的生命,另一个属于无数细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的组织结构。,施旺 (Theodor Schwann,1810-1882) 德国动物学家和生理学家。他开创了现代组织学并是细胞学说的创立人之一。他受教育于波恩、维尔茨堡和柏林大学,1834年获博士学位生涯后,成为生理学家J.P.弥勒的助教。 18341839年他研究消化过程,发现了胃中与消化有关的物质胃蛋白酶(动物组织提取的第一个酶)。 制作组织切片时发现神经鞘细胞,也称施旺细胞。,1839年施旺提出了他从动物科学的角度得出的细胞学说:细胞是构成动物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构成大体相同,虽然不同动物细胞的作用不见得相同,但各种细胞的发生是相

12、似的。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都含有细胞膜、细胞内含物和细胞核。,他和施莱登共同奠定细胞学说的基础。但是他也接受了施莱登的错误观点,认为细胞是在基质内通过结晶的过程形成的。1839年后,由于发酵的见解而受到当时权威人士的攻击,使他的处境十分困难,长期处于忧虑和抑郁状态。后来L.巴斯德的实验才证明他的见解是正确的。,威尔赫(Rudolf Virchow,1821-1902) 德国病理学家、人类学家和政治家,细胞病理学说的创始人。 威尔赫在柏林大学上学期间,曾是弥勒的学生。他在24岁的时候发表了一篇有关白细胞的论文,其中报告了最早的白血病病例,该文已成为白血病研究

13、的经典。微耳和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维尔茨堡大学、柏林大学当过病理解剖学教授。,威尔赫最重要的贡献是将细胞学说应用于病理研究,并进而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他在1855年发表的一篇有关细胞病理学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的著名论断,这句名言简单明了地概括了细胞学说。这个论点与哈维的:“一切生命来源于卵”和巴斯德的“一切生命物质来源于生命物质”的论点,并称为生物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概括性论点。 细胞来源于细胞的提出,以及细胞病理学的建立,打击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体液病理学。极大地促进了病理学的发展。,Cell from cell !,3、染料与细胞学说的发展,爱伦宝(Christ

14、ian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 用草浸液染微生物。发现纤毛虫细胞内部着色不同。杰拉赫(Joseph von Gerlach,1820-1896) 创造许多染色方法用于不同物质的染色。现代染色技术的奠基者。柏琴(William Henry Perkin, 1838-1907) 1856年发现苯胺紫染料。后合成多种染料。施纳特(Anton.Schneider) 1873年通过对扁形动物细胞分裂的研究描述了染色体的行为。他的报告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第一次精确描述。弗来明(Walther Flemming,1843-1905) 观察到细胞核中被碱性着色的物质,

15、称其为“染色质”。1882年又发现“灯刷染色体”,并确定专有名词“有丝分裂”。,华特叶(Heinrich.W.G.Waldeyer,1836-1921) 1888年首次使用“染色体”一词,并介绍了苏木精使染色体着色方法。亨金(H.Henking,1852-1942 ) 1883-1891年间,确定了受精作用是精核和卵核的融合,并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萨通(W. Sutton,1877-1916) 发现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行为相似,奠定了细胞遗传学基础。 波特(K.R.Porter,1912) 1945年发现细胞内膜系统-内质网。1954年同帕拉第(G.E.Pala

16、de,1912)将内质网分为粗糙内质网和光滑内质网。,英國合成染料發明者。1838年 3月12日生於倫敦。他15歲進入皇家化學學院為著名化學家A.W.霍夫曼的學生兩年後成為其助教。 1856年8月26日他在自家簡陋的化學實驗室用重鉻酸鉀處理苯胺(含有甲苯胺)企圖合成奎寧時得到一種紫色的沉澱發現能染絲當時認為具有優良的染色效果。同年申請並獲得專利權取名苯胺紫並在格林福格林進行工業生產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染料。之後又合成了甘氨酸酒石酸等。,1868年他由水楊醛合成香豆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香料 1869年開闢了由蒽合成茜素的工藝。在有機合成化學中他發現的芳香醛和脂肪酸酐在鹼存在下縮合成、不飽和酸類的反應被稱為珀金反應。 他為解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從1884年開始長期從事物質旋光性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