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33699629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曝光及用光PPT讲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曝光及用光,第一章:曝光中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控制曝光的几个因素第三章:测光第四章:曝光模式第五章:曝光辅助设备第六章:调节白平衡第七章:用光及布光第八章:特殊的曝光效果,第一章:曝光中的基本概念,照度:被摄物体所处的光照环境。照度与光源强度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系。对应入射光。亮度:物体在光源条件下反射出的光的明暗程度。亮度与光源强度和物体本身的反光率有关。对应反射光。反光率:反光率为0是理想中的黑色,反光率为100%是理想中的白色。浅色物体反光率很高,深色很低。(注意,亮度是以白色和黑色为极的量,物体为红色表示反射红光,为白色表示反射全部的色光,为黑色表示吸收全部的光线,不反射。不同颜

2、色的物体可能具有同样的亮度。)曝光量:光照强度x光照时间。EV值。曝光组合。光比: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宽容度:感光元件所允许的最大的光比,第二章:控制曝光的几个因素光圈,光圈:通过改变近光口的直径控制到达感光材料的光线的强度。光圈系数:光圈系数越小,口径开得越大,到达感光材料的光线越强。F2.8(光圈系数)F5.6。相邻两级光圈之间的曝光量为两倍关系。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光圈大时,聚焦线与聚焦线之间的距离快速拉大,导致聚焦清晰的范围非常狭小。反之亦然),快门,快门:控制曝光中曝光时间长短的因素快门速度:通常显示的1、2、125都是表示的分母。数值越

3、大,速度越大。相邻两档快门之间为两倍曝光量,感光度,感光度ISO:感光材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表示:50、100、200、400、整档相邻感光度之间的关系为两倍感光度对曝光量的影响:用一个EV值,不同感光度的感光介质所得出的被摄物体的亮度是不一样的。感光度对画面质量的影响:感光度越高画面越粗糙,感光度越低画面越精细感光材料:CCD或者CMOS,变焦,光圈系数:F=f/D,f为镜头焦距,D为光圈口径(解释为什么长焦镜头没有定焦镜头那样的大光圈,长焦镜头的最大光圈总是低于广角镜头)微距拍摄:微距镜头随着放大率的增加,镜头实际通光量会相应地减少,即镜头的有效光圈缩小),第三章:测光,一.测光表:1

4、.按测光方式分类(1)入射式测光表:测量被摄物体所处的光线环境,即物体的照度(2)反射式测光表:测量被摄物体反射到相机方向的光线,即物体亮度。PS反射式测光18%灰度问题:由于反射式测光一般将物体当做中灰度影调的物体来进行测光,当背景中存在大面积亮背景时,测光表自动降低亮度,造成曝光不足;当背景中存在大面积暗背景时,测光表自动提高亮度,造成曝光过度。所以,按照实际物体与中灰度物体的亮度差, 要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2.按照测光表使用方式(1)相机内测光系统TTL测光:测量的光线与最终到达相机感光元件的光线是同样的强度(不需要添加滤镜的补偿系数)旁轴测光:无法通过镜头进行取景和测光。光敏元件测光范

5、围与镜头视角之间的视差,造成测光不精准。(测光系统无法观测到被过滤的光线,所以曝光时不要计算过滤镜的曝光补偿系数。(2)手持式测光表可用于闪光同步时测量闪光灯指数,二.数码相机的测光范围1.平均测光(全局测光):大部分相机使用自动曝光的拍摄模式下会采取这种测光模式。绝大部分面积是同一同一光照环境下的中亮度物体,做着构图中深色和浅色在同一画面中所占的面积想当时,使用平均测光将会得到比较准确的曝光值2.中央重点测光:范围是镜头取景范围的中心偏下位置,测光范围大概相当于整个画面的60%-80%。主要针对拍摄主题在大反差背景下面地近景拍摄。3.局部测光:测光中心店附近占总面积10%-20%的区域。适用

6、于舞台演出。光比较大,深色与浅色物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是1:10左右4.点测光:构图面积的1%-3%。适用于当要表现的主体物体与背景反差较大,而且主体在画面中面积非常小的时候使用。5.矩阵测光:将画面分成若干区域,分别测量这些区域的亮度。6.测光锁定:先靠近被摄体,测出准确的曝光值之后,锁定曝光值,然后再退回到原构图画面,三.区域曝光法1.预先想象曝光结果首先,确立画面中色调最暗和最亮的物体然后,确立画面中的中间色调2.区域曝光法:分析景物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亮度级别。亮度级别分为10个。从0到10为“全影调区”,从1到9为“有效区”,从2到8为“纹理区”3.量光和订光:曝光中的“控制”其实就是将被摄

7、物体控制在有效的亮度范围之内。寻找订光点,确立画面中各处不同级别亮度之间的级别关系,选择接近这种亮度的级别作为18%灰度的亮度,也就是说,被选中的被摄物体可能本身并不是按照18%灰度的亮度来进行曝光的,这个被挑中的这种点的亮度值就是“订光点”。因为,在一个画面里,选择5级亮度作为订光点,有效区域更大,光的层次感更强,减少对宽容度的浪费。,四.测光小技巧1.利用机内测光表进行快速测光方法1.对着自己的手背进行测光,人的黄皮肤的亮度级别相当于18%灰度。注意手背要与被摄物体处在同一光线条件下。方法2.标准灰度板。测光时,不管是手背还是测光板,都要尽量充满画面2.利用变焦镜头测光站在同一位置,利用边

8、角镜头的不同焦段,物体在画面中占的面积也随之改变。如果此时测光范围设置是点测光,那么推回广角,然后在半按快门的情况下回到你最初的设想的构图和焦段进行曝光即可。如果目前的测光范围设置是局部测光,那么使用中焦,测光区域对准主体,如果测光范围是平均测光,那么使用超长焦,对准主体进行测光。,第四章:曝光模式,一.全自动曝光模式 测光范围、感光度、闪光灯模式、自动白平横都由相机自动设置。测光范围一般为平均测光二.程序曝光 相机的其他设定(测光范围、感光度、闪光灯模式。白平衡等设置)都是摄影师之前设定好的或者操作习惯的。还可以根据拍摄需要,对快门速度或者光圈值进行调整。可进行大量的快速拍摄。三.光圈优先

9、除了快门设置由相机自动完成外,其他设置均由摄影师手动完成的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时,如果光线恶劣,开到最快快门也无法得到合适的曝光量的时候,快门将无法开启。四.快门优先 除了光圈设置由相机自动完成外,其他设置均由摄影师手动完成的曝光模式。快门优先时,如果光线低到最大光圈也不能得到合适曝光时,也无法完成曝光动作。五.手动曝光 闪光灯与造型灯的强度不一样,静物风景摄影,以及画面中亮度相差较大时,用手动曝光是最合适的。,六.场景模式1.人像模式:光圈最大,获得小景深。相当于只有一个光圈设置的光圈优先2.风景模式:光圈最小,获得大景深,并将焦点调至无限远出以获得更广泛的清晰范围3.微距模式:焦距调至“微距

10、”波段4.夜景模式: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曝光又不牺牲景深,一般会使用长时间曝光5.运动模式:加快快门速度,如果光线不好的环境中,还会提高感光度6.夜间人像模式:长时曝光,并对近处的人物用闪光灯进行曝光,七.曝光补偿1.增加曝光量:第一种是被摄主体本身亮度大于18%灰度的时候,需要增加曝光量来真是地还原物体的本身的亮度。第二种是当被摄主体出于逆光的背景中,如果相机设定的测光范围是平均测光范围或者其他将强光背景的亮度计算在内的测光范围,那么就需要对前景物体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否则相机讲按照平均亮度曝光,造成前景曝光严重不足。2.减少曝光量:第一种是被摄主体本身亮度小于18%灰度的时候,需要减少曝光量还

11、原真是的亮度。第二种是当被摄主体处于亮度非常低的背景中,如果相机设定的测光范围是平均测光范围或则还是其他将背景亮度计算在内的测光范围,那么就需要进行适当的降低曝光处理。3.手动模式下的曝光补偿:手动模式下,当测光读数表中的光标停留在中线处理时,这是的曝光组合已经将你设置的补偿曝光系数计算在内了。八.自动包围曝光功能按照你希望的曝光组合分别进行曝光量递增或递减的多次拍摄,还可以经过后期处理讲过曝和欠曝的照片合成成一张,对于光比过大的画面非常有用,第五章:曝光辅助设备,一.闪光灯1.闪光灯曝光控制低端闪光灯要靠摄影师自己计算闪光指数TTL模式闪光,摄影师可以不计算亮度输出2.环形灯主要用于近距离拍

12、摄或微距摄影3.闪光灯配件:反射板,有效减少红眼现象,这种做法可能更大地降低闪光灯所起的作用。柔光罩。无限连闪感应器。,二.滤镜1.渐变镜:调节一个画面中光比过大的情况2.中灰渐变镜:一边透明一边灰度,适合用于拍摄天空过亮,地面较暗,光比大的情况3.彩色渐变镜:例子,蓝色渐变镜。蓝色端对准天空,既可以降低天空的亮度,又可以使天空的颜色更加的浓郁。4.灰度镜(ND):使用的目的是防止过曝,减少进入的光线三.反光板给主光照射不到的暗部以辅助光照明,再现暗部原有层次。进行逆光补光。,第六章 调整白平衡,一.自动白平衡二.日光白平衡:修正稍微偏红的色偏现象。适合日出日落、灯光夜景、霓虹灯、焰火等三.阴

13、天白平衡:修正偏色的天空,比较昏暗的场合,例如黄昏、阴影处四.阴影白平衡:室外阴影中拍摄五.白炽灯白平衡:修正偏黄偏红六.荧光灯白平衡:只适用于荧光灯为光源的场景七.手动白平衡:检测试剂拍摄光线下的白色物体同标准白色的差别八.白平衡包围曝光,第七章 用光及布光,一.不同方向的光线1.顺光:光源从相机方向照射被摄物体,相机所得的光线。优点:光比小,光泽感强,色彩饱和度高。缺点:平坦缺乏立体感,质感不强,主题轮廓不明显,甚至还会与主体融为一体,立体感差,透明感的消失。弥补:利用被摄体本身的线条和造型造成透视,营造空间感,构图时将亮度差别较大的物体整合在画面中,将被摄体置于与其颜色对比或者明暗对比强

14、烈的背景前进行拍摄,使用小景深拍摄。,2.前测光:从和相机与被摄体的轴线成30度50度夹角的方向对物体进行照射的光线。优点:符合人的视觉,图像看上去更真实,形成的投影面积大小合适,使画面明暗比例适中,节奏明快,颜色较为亮丽,保证人物脸部轮廓立体感的呈现。完美光线,3.正测光:光线从与相机和被摄体之间的轴线夹角等于90度的方位对被摄体进行照射。优点:阴影能够得到最大的表现,如果光源单一,能够得到对比强烈的效果。一般作为辅助光线。4.逆光:光线从与相机完全相对的方向-被摄体的正背面照射过来。特征: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空间将展现无遗,造成很明显的透明的感觉,能很完整地展现出透明和半透明物体的透明质感。非

15、透明物体的整体轮廓和剪影效果。与背景区分开来。空间纵深感。5.侧逆光:光线从与相机和被摄体之间轴线135度角的方向照射被摄体。相机能看见的发部分面积是出于阴影之下的物体的正面,而受光面在画面中勾勒出一条面积非常小的轮廓线。不擅长刻画主题的质感和完成内容,表现立体感和轮廓效果。6.顶光:对人物的头发进行补光,单独使用时,在人物的脸部产生明显的阴影,可以表现阴沉或者极具势力的身份,戏剧性的效果。商品摄影中,产生高光的作用。一般作为辅助光。7.底光:拍摄透明物体时,逆光拍摄会产生阴影,底光可以减少阴影。底光拍摄的人像会产生恐怖的阴影。,二.不同时段、天气的光线(1)时段1.清晨的光线:由于色温偏差,

16、早晨拍摄到的画面一般为偏蓝或偏紫的冷色调。2.中午的光线:拍摄人像最糟糕的时间,脸部布满了难看的阴影。加适当的辅助光和调整位置朝向拍摄。3.傍晚的光线:落山之前,色调偏暖,落山之后,色调偏冷。傍晚的斜射光线过强时,会使人物的脸部一侧有强烈的阴影,可以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4.夜晚的光线,(2).不同天气的光线1.阴天:光比均匀,影调柔和。物体因为没有阴影而缺少立体感。首先,阴天拍摄时应该尽量伸直不拍摄天空,亮度差过大。其次,按地面光测光。如果用平均测光需要适当补光。2.雨天:与阴天类似。快门对雨的效果的影响。首先,由于景物亮度差距特别小,拍摄出来的照片容易灰蒙蒙的一片。然后,天空与地面光比过大。再次,阳光经过云层,蓝色成分过多。最后,照度都非常的大。3.下雪天:采用测光、逆光、侧逆光,表现雪地肌理和质感。尽量使用偏振镜。特别注意曝光值。4.雾天:尽量使用逆光或者侧逆光。使用黄滤镜或橙滤镜可减弱浓雾效果。暗雾:雨后的阴天。亮雾:湖水、沼泽地由于晴天的气温差异所形成的雾气。注意曝光补偿。5.多云:不适合拍摄建筑或者一些需要很强的立体感、空间感的物体。表现细腻和细致的纹理。6.云彩:拍摄时使用滤色镜,彩色摄影一般用偏振镜,黑白多用黄橙滤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