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699628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_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出卷人:陆启蒙一、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1、默写(1) 、 ,恨别鸟惊心。(2) 青山缭绕疑无路, 。(3) 、三万里河东入海, 。(4) 、予独爱莲之 , 。2、解释带点字(1) 、陶后鲜有闻 鲜 (2) 、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3) 、斯是陋室 斯 (4) 、无案牍之劳形 劳 3、阅读短文,回答有关问题一阅读两小儿辩日 ,回答 9-12 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

2、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1)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3)孔子不能决也 决( ) (4)问其故 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 分)(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孰为汝多知乎?11、两小儿辩斗的问题是 ,所得结论不同,是因为一个是从 觉判定太阳远近的,另一个是从 觉判定太阳远近的。 (3 分)12、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4 分)9、 (1)汤:热水。 (2)及:到。 (3)决:判断。 (4)故:原因10、 (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

3、候距离人近。(2)谁说你见多识广呢?11、太阳一天中什么时候离人近(远) 视 触(或感)12、对于两小儿的“辩斗” ,可以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或者认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对于“孔子不能决” ,可以认为知识无穷尽,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者认为孔子能正确地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回答不拘一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A、天雨墙坏 雨( ) B、大亡其财 亡( )C、其家甚智其子 智( ) D、而疑邻人

4、之父 父(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 学而时习之C、 暮而果大亡其财D、而疑邻人之父3、文中的富人对其子及邻人之父的看法为什么会不一样?(3 分)(二)智子疑邻1、 下雨、丢失、认为聪明、老人家或老头2、 B3、 围绕“因感情关系的亲近或疏远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判断错误”来回答即可。咏雪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乘,与儿女讲论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 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4 分)(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

5、2)未若柳絮因风起_(3)撒盐空中差可拟_10.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 分) 1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 分) 18. (1)俄:片刻;欣然:高兴地。 (2)未若:比不上。(3)拟:比、比拟。19. “柳絮”一喻好,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20.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

6、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A_,则是无信;_B_,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 (y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_C_。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_D_。 ”【注】令誉:好的名声。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9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句填入文中 A、B、C、D 四处。(4 分)A B。C

7、D。10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 陈太丘与友期行(2) 相委而去(3)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4) 卿何以不汗11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12用甲文原文填空(3 分)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客人不守信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13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 ,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 (2 分(二)9A日中不至 B。对子骂父 C。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D。战战栗栗,汗不敢出10 (1)约定 (2)离

8、开 (3)小时候 (4)出汗11 (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歉) ,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 (2)钟毓、钟会 13 岁时,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您的儿子一齐到大殿上来。 ”1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 友人惭,下车引之13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 (意对即可)现代文阅读(一)不必说(二)牵着母亲过马路1 周末 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字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招待我们。母亲说:“您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好,好,我陪你去吧

9、!”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就买啥。 ”2、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3、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4、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5、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

10、我送过马路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6、20 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7、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

11、农田,像一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阅读理解:1、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 ,第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2 分)(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2 分)2、第 4 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 分)3、 “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 (每一点不超过 8 个字) (3 分)4、第 6 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 分)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2 分)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 “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

12、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 “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D、文章早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6、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 (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2 分) (二) 牵着母亲过马路1、 (1)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 (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2、 “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3、 (1)陪母亲买菜。 (2)听母亲诉说

13、。 (3)牵母亲过马路。4、对比手法。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5、B6、 (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和“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 (2)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写作(40 分)从下面作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一) “当吹完生日蜡烛时,我想许个愿,许什么愿好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请以我想许个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1、2、3、4(略) 、5、A日中不至 B。对子骂父 C。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D。战战栗栗,汗不敢出。6、 (1)约定 (2)离开 (3)小时候 (4)出汗。7、 (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歉) ,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 (2)钟毓、钟会 13 岁时,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您的儿子一齐到大殿上来。 ”。 8、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 (3)友人惭,下车引之。9、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 (意对即可) 。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