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70034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天台县坦头中心小学 陈慧雅摘 要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是小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插画在课文中诸如营造语言情景、激发形象思维、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的作俑, 是进行插画艺术构思与创意, 把握造型与技法分寸的先决条件。关键词插画;插图;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资源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插画设计可以说是最具有表现意味的,它与绘画艺术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插画艺术的许多表现技法都是借鉴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插画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联姻使得前者无论是在表现技法多样性的探求,或是在设计主题表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展,展示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从

2、而更具表现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艺术成了基础学科,插画成了应用学科,广义的“插画”就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 统统称为“插画” 。作为小学教材的插画, 笔者认为, 它既有一般文学插画的功用, 同时也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正确认识教材插画的意义, 是进行插画艺术构思与创意, 把握造型与技法分寸,合理授学与立德树人的前提。小学教材中的插画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具体形象,富有童趣。这些插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插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一 吸引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爱好的推动,才有希望跨上成功的道路。”儿童的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世界,而现行教材所配备的每一幅插画,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极大地迎合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书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一个个新颖的故事。一节新课伊始,同学们的眼神总是先游移于文本插画上,这些缤纷的画面引发了他们多少童真而又神奇的遐想。所以执教者如何抓住有效契机开启学生们兴趣的阀门,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书中配有插画,插画内容与本课紧密相连,教师以插画导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画,引发学

4、生思考:“这块石头长相奇特,是如何形成的?”根据课文题目“ 滴水穿石”引发想象:“ 水滴真的能将石头滴穿吗?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学生在进行思考的同时,产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迫不及待地等待教师讲解,以此形成一种期待,接下来文章内容的讲解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二 简单明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小学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他们热情单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但他们的思维能力低下,对于生硬的文字语言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更喜欢课文中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时插画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辅助阐释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插画,能使他们对该事物有具体形象的认识,并且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课文中的插画有的是

5、单幅的,有的是双幅的,还有的是连续几幅的,但是每幅图画都2包涵了课文中的不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学习配有双幅图以上的课文时, 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来说说每一幅画的大概内容, 还可以让学生找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比如在学习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 8 课棉鞋里的阳光时,我们可以巧妙地用好文中的两幅图。分别出示这两幅图先让学生说说:图上说了什么内容呢? (第一幅讲的是妈妈给奶奶晒棉被,第二幅图讲的是小峰给奶奶晒棉鞋。 )再让学生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中的内容? 哪几个自然段又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呢? 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便有了很清晰的思路;如学习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 32

6、 课阿德的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身不需要对课文细节了解得多么详细,课堂目标是通过阿德做的梦来了解科学,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课文每段话都配备了插图,即使学生不读课文,直接看插图也是可以看懂文意的,不就像孩子喜欢看的漫画吗?这样理解课文就一点难度都没有了。三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能够不依赖教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学会自己创作,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课文中的插画表现的

7、都只是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假如我们只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那学习就犹如一潭死水,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因为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为插画配音,则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讲解狼和小羊一文时,文章中的一句话“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因为此句是文章的结尾句,所以用的是省略号,这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应结合插画内容, 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续编故事的结局。有的学生就会看到插画中小羊身后是小河,就会续编“狼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灵机一动,转了个身,狼就扑进了小河中,被冲向下游了”。也有学生看

8、到小河边上有石头,就会续编“狼往小羊身上扑去,但小羊踩着石头跳到了河对岸,狼没有扑到小羊,被石头绊倒摔进了河里”。可见,通过插画来续编课文的结局,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四 巧用引导,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插画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等等为素材, 把其中的形象、场景绘制成图画, 使得文学语言立体化, 抽象的文字通过画家的想象、构思、提炼、加工, 从而创造山鲜活、生动感人的神奇境界, 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产生共鸣。儿童学习知识时, 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去感受艺术形象, 学生面对图画中的形象, 感到新鲜、亲切,就会触发描述性语言的动机, 对于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字、

9、词、句和篇章知识, 促进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 无疑是便捷的、必要的。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观察情境, 体验情境, 就会使学生在欣赏图画时扩展个人眼界, 感受美感乐趣, 情有所牵, 心有所动,从而达到“情景交融” , “情动而辞发”的境界。插画中恰如其分、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 线条的曲折, 色彩的浓淡, 空间的远近, 体积的大小等等都能调动人的感觉, 使人产生视觉高潮, 引起情感效应, 学生可以体验到自然的美好, 生命的美好。教师正可以借此创设教学的情感氛围, 3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情感, 接通学生平时经验和感受的积累, 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 提高

10、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课文插画有力地为学生进行说话、写话提供了条件,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如语文一年级下册操场上中的插画,可以引导学生用上“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说话写话练习;如二年级下册第 8 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中的插画,可以引导学生“你看见了什么? 它们分别在哪儿? 在干什么? ”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训练,便能迅速掌握完整的句式说话写话了。五立德树人,渗透学生品德教育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德育首当其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随时随地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笔者根

11、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总结出小学课本中的插画,除了其基础知识教育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其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教师应抓住课本中的插画这块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课本里用得最多的学校生活场景图中,用国旗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用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安全及卫生的教育;用整洁干净的校园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环保的教育;用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打招呼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等等。此外,插画中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南京长江大桥图、司机叔叔节油图、农民伯伯种田图、排队买票图等插画,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

12、品德教育,让教学和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总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画对小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把它很好地利用到课堂上,它不仅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打破了学科界限,有效的实现了课程整合,它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和挖掘课本插画中蕴涵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高林生.新思维新策略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3周林.利用课文插图打造有效课堂.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3).4刘金辉.新实验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广东教育, 2004 年第 06 期5唐翔.中小学教科书插图研究综述J . 教学与管理,2010,7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