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69936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毕业易成跳早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发生离职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根据麦可思调查,在已就业的 2010 届、2011 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平均有 38%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生平均有27%,高职高专生有 48%)。如果把调查时点延伸到毕业三年后,这一比例更高。根据麦可思对 2007 届、2008 届大学生的跟踪,在已就业的人群中,平均有 61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内发生过离职,高职高专生有 79。大学生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更像“谈恋爱”,而不是“结婚”。在大学生可选的职业行业中,既不包括高校的终身教职(Tenure-track Faculty),也不包括父辈祖辈在政府或国有企业里曾经享用的“铁饭碗”。这种“恋爱”关

2、系对大学生与雇主都不言自明:由于缺乏“婚姻”的约束力,一旦出现更具吸引力的工作机会或者候选人,其中一方就会选择“分手”。如果选择的过程是理性的,结果优化了双方的匹配度,我们大可不用担心;但是,从相关的麦可思调查数据里,我们发现了以下现象,值得特别关注与探讨: 离职中主动提出“分手”的 98%是大学生,而不是雇主。继续从事一份工作的成本太高或者预期回报太低,都会导致大学生做出离职的决定。从麦可思数据来看,这种成本或者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例如有 21的2011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薪资福利偏低”),也可以是心理上的(例如有 30的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参

3、见图 1、表 1)名词解释2011 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有过工作经历的 2011 届毕业生(从毕业时到 2011 年 12 月 31日)有多大百分比发生过离职。离职率=曾经发生离职行为的毕业生人数/现在工作和曾经工作过的毕业生人数。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辞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由于存在“两者均有”的情况,所以有过主动离职和有被雇主解职经历的两种群体比例相加不等于 1。主动离职的原因:针对主动离职的人群分析其离职的原因,分为“薪资福利偏低”、“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就业没有安全感”、“准备求学深造”

4、、“想改变职业或行业”以及“其他原因”。 媒 体 将 工 作 不 久 就 跳 槽 的 大 学 毕 业 生 称 为 “跳 早 族 ”, 对 于 这 个 群 体 而 言 , 关 键 是不 要 动 辄 就 “分 手 ”, 要 把 这 种 消 极 的 、 逃 避 的 做 法 转 变 为 一 种 持 续 改 进 的 积 极 行 为 。 在每 段 “恋 爱 ”里 都 需 要 沉 淀 与 磨 合 一 定 的 时 间 , 用 这 段 时 间 来 提 升 自 我 , 改 进 关 系 。“提 升 自 我 ”可 以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来 完 成 , 离 职 只 是 其 中 一 种 , 而 且 离 职 未 必

5、能 达 到 预 期 效果 。 麦 可 思 数 据 显 示 , 在 已 就 业 的 2008 届 大 学 毕 业 生 中 , 三 年 中 发 生 过 离 职 的 人 的 薪 资收 入 低 于 未 发 生 过 离 职 的 人 ( 参 见 图 2、 图 3) 。 因 此 , 大 学 生 应 该 去 发 现 除 了 离 职 之 外其 他 提 升 自 我 、 拓 宽 个 人 发 展 空 间 的 途 径 , 包 括 在 原 单 位 转 换 不 同 职 业 或 部 门 、 承 担 更 重要 的 技 术 任 务 或 管 理 工 作 、 获 得 晋 升 所 需 要 的 学 历 或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 积

6、 累 职 场 经 验 与 人 脉等 。数据说明本分析所用数据来源于: 2011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抽样达到 59.6 万余人,回收问卷约 25.6 万份,回收率约 43%。调查共覆盖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93 所高校及其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 110 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 971 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 1012 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1114 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 604 个,高职高专专业为 510 个)。 2008 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的抽样跟踪调查。该调查于 2012 年 2

7、 月完成。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调查,2009 年 2 月份完成,回收问卷约 21.8 万份,可参见2009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11 年底至 2012 年初的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 5.9 万份。调查共覆盖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36 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本科院校(部)为 1025 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 911 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996 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 472 个,高职高专专业为 524 个)。本文数据主要出自麦可思研究院独家编著的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