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采矿方法比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46887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采矿方法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各种采矿方法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各种采矿方法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种采矿方法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采矿方法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矿方法采矿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全面采矿法 回采工艺简单,适应性强,随工作条件变化,可相应改变矿块结构参数; 采准和切割工作量少; 在严格通风管理条件下通风良好; 生产效率高,采矿成本低 费石可以选别利用,贫化不大。 需留矿石矿柱而又不会采时,矿石损失较大; 暴露面较大,要求严格进行管理,否则不安全; 采场工作面大,爆堆难以集中,影响电耙效率; 顶板围岩必须稳固,最小允许暴露面积应在 200500m2以上,矿石和底板围岩也要在中稳以上; 矿体为水平或缓倾斜,倾角一般30 0; 矿体厚度在 57m 以下,最好是开采 1.53m 的矿体; 矿体产状要比较稳定; 允许矿石品位分布不均匀或带有费

2、石夹层的矿体。房柱法 采切工作量小,如锡矿山锑矿的采切比仅为 50150m/万 t; 回采工序和工作组织简单; 适于采用大型无轨设备,可实现机械化开采; 矿房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比较高,采用无轨自行设备作业,采矿功效可达3050t/班; 工作面通风良好,作业较为安全; 坑木消耗少,采矿直接成本也比较低。 矿柱所占矿量比重较大。 (单个矿柱占1520%,连续矿柱占 40%) ,且一般不予回收,矿石损失率高。 顶底围岩和矿石必须稳固; 矿体倾角一般小于 30350; 当采用浅孔留矿时,厚度一般不大于 810m;用深孔或无轨自行设备开采,可采 10m 以上的厚矿体;厚度越大,对顶底板的稳固性要求越高

3、; 采低价矿石或贫矿石;改变矿柱结构以后也可以用来才高价矿石。留矿法 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管理方便,可利用矿石自重方矿,采准工程量少等。 若用留矿法开采中厚以上矿体,矿柱矿量损失贫化大; 工人在较大暴露面下作业,安全性差; 平场工作繁重,难以实现机械化;积压大量矿石,影响资金周转。 围岩和矿石均稳固; 矿体厚度以薄和极薄矿脉为宜; 矿脉倾角以急倾斜为宜; 矿石无结块和自燃性。分段凿岩、阶段出矿 回采强度大。矿房同时作业面多,且落矿又能和矿石搬运平行作业; 劳动生产率高。分段落矿自由面多,同时爆破炮孔排数多; 坑木及炸药消耗少,采矿成本低; 工人都在巷道内工作,不进入暴露空间,作业安全。 采准工

4、作量大,准备时间长; 矿柱矿量所占比重大 3560%,回采矿柱条件差,故损失和贫化率偏高; 掘进分段巷道是机械化程度不高,作业较为困难。 目前国内主要用于开采矿岩稳固、中厚至厚的急倾斜矿体;改变矿块布置方式,可以采极厚的矿体;当改变炮孔深度也可采极薄的急倾斜矿体。 发展前途:根据矿床赋存条件,正确选择矿块的构成要素,尽可能增加矿房矿量所占比重,减少矿柱矿量比重,并且完善矿柱的回采工艺,改善分段巷道的掘进条件。分段凿岩、分段出矿 作业集中,回采强度高,生产能力大; 分段矿房暴露面积小,灵活性大,有利于控制顶板地压及扩大方法的适用条件; 采柱及时,又能结合处理空区,使回收率达 80%以上,贫化也不

5、高。 采准工作量大,每个分段的矿房矿柱都要掘进采切巷道; 矿柱比重较大,但由于能及时回采,总的损失率还是不大。 矿体厚度由中厚至厚(630m) ; 倾斜至急倾斜(30 0900); 矿岩中稳以上; 具有高效的无轨设备。空场法分段采矿法爆力运矿 底盘的矿石损失减少; 千吨采切比也比开底盘漏斗减少; 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在平台上工作,安全性差; 爆力运矿效果不好时,矿石损失增大; 凿岩天井施工难度大。 一般适用于倾斜矿体的中限,即倾角 350450,厚度 815m;要求顶板稳固,矿石中等稳固以上;底板平整光滑。低分段爆力运矿时,可适当降低对稳固性要求;阶段矿房法 回采强度大、劳动生产率高、采矿成

6、本低、坑木消耗少、回采作业安全。 矿柱矿量比重较大(3560%) ,回采矿柱的贫化损失大(用大爆破回采矿柱,其损失率达 4060%) ; 水平深孔矿房法崩矿对底部结构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垂直深孔矿房法采准工程量大。 矿岩稳固的厚和极厚极倾斜矿体; 极倾斜平行极薄矿脉组成的细矿带; 垂直深孔球状药包矿房法在矿、盐接触面规整的急倾斜矿体或中深矿比较适应。单层崩落法 长壁单层崩落法同其他单层崩落法相比,采准和矿块结构较简单,工人劳动生产率和矿块生产能力较高,矿石损失和贫化比较小,脉外双巷采准时通风条件较好,但坑木消耗量和支护劳动量大,底板管理复杂。 短壁单层崩落法和进路单层崩落法工作面短小,回采灵活性

7、大,对弱顶板岩石的适应性强,但矿块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能力均低于长壁单层崩落法。 特点:矿块的回采按矿体全厚向前推进,在支护的岩石顶板下的回采空间作业;当回采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除保留继续回采所需的工作空间外,其余的空区拆除支护并崩落顶板岩石,处理采空区和控制地压。分层崩落法 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低,工作面可手选,采空区可堆置费石,能适应矿体形态的变化。 矿块的生产能力和工作面工效低,木材消耗量大,采场通风差,又火灾的危险。 特点:把矿块划分为分层,按分层自上向下回采,上分层采完矿石,铺设假定和放顶处理空区后,上部破坏的假底、丢弃的支柱和崩落的覆盖岩石降落在上分层的假底上,形成缓冲垫层。上分层假

8、底是下分层的保护假定和废石隔离层,在假顶下的回采空间作业。 矿石有用成分高,价值大,矿石松软破碎,上盘和矿体覆盖岩石稳定性差(易自然崩落) ;矿体倾斜、缓倾斜厚度不小于 56m,或急倾斜厚度不小于 2m,地表和围岩允许陷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回采工作安全,结构和工艺简单、标准、机械化程度高,可选别回采和分级出矿。 进路端部独头作业,工作面通风困难,每步距崩矿量小,矿岩接触面大,矿石贫化损失高,出矿设备能力低,矿块生产能力比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小。 地表和围岩允许崩落,矿石和下盘岩石中稳以上,以保证采准巷道的稳定性,上盘岩石稳固性不限,但不稳固是容易造成垫层; 矿体属于厚和急倾斜的或极厚缓倾斜的,矿

9、石价值不高、品味分布不均匀、可选性好或围岩含矿,以利于减少放矿时的矿石价值损失、进行选别回采或分级出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适应性强,有多种回采方案供各种不同条件矿体采用,矿块生产能力大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回采设备简单,使用维修方便;进出专风道,通风效果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好。 采场结构复杂,采切比大,矿柱应力比较集中,电耙道维护量大,出矿管理困难,矿石损失和贫化大。 矿体倾斜、厚度超过 10m(急倾斜厚度超过 5m),或注意倾角的厚和极厚矿体,形态不太复杂,含夹石不多;矿石不自燃,不粘结,不很贵重; 矿石不低于中稳,上盘岩石稳固性不限,下盘不低于中稳,地表与围岩容许陷落。崩落法阶段崩落法 矿块

10、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采矿直接成本低等。 适应条件很严格,方法灵活性差,较难改变成其他采矿方法, 对切帮、拉底和出矿的管理水平要求高;出矿巷道的支护和维修工作量大;调节产量比较困难。 矿石可崩性好,易于自然冒落的矿块不大,矿石品位低,品味分布不均匀,夹石少;矿石不自燃,不结块; 矿体厚度大(3040m) ,有足够的水平面积,形态规整; 倾角为水平、倾斜或急倾斜; 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限明显;两盘围岩比矿石稳固,以减少侧面贫化;覆盖岩石稳固性差,能随矿石放出而自然冒落;地表允许崩落。单层充填采矿法 矿石回收率高(94%左右) ,贫化率较低(7%左右) 采矿工效较低(4t/班) ,坑木消耗量大(

11、19.2m 3/kt) 适用于缓倾斜薄矿体中,用矿块斜长的壁式回采面沿走向方向、依次按矿体全厚回采,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用水力或胶结充填采空区,宜控制顶板崩落; 当开采水平或缓倾斜薄矿体时,在顶板围岩不允许崩落的复杂情况下,此为唯一方法。充填法上向水平分层 矿石损失贫化小 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胶结充填存在的几个问题:充填采矿法 1. 充填成本高;2. 充填系统复杂;3. 阶段间矿柱回采困难;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 铺设垫板很不方便; 不能用水力和胶结充填; 将被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所代替,连续回采倾斜分层方案,可能还会采用; 要求矿体形态规整;中厚以下矿体,倾角应大于 600700之间。

12、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矿石损失很小(3%5% ) ; 一步骤开采,简化结构,采用自行设备进行凿岩和装运,矿块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结构和工艺较复杂;保护围岩和地表的可靠性不如下向胶结充填; 不能用干石充填; 矿石很不稳固或矿石和围岩均很不稳固、地表和上覆岩层需保护等; 矿石品位很高或价值很高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体。分采充填采矿法 开采极薄的贵金属矿脉,比混采留矿法优越。 工艺复杂,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铺设垫板的质量好坏是成败的关键,铺垫板质量达不到要求时,矿石损失较大(7%15%)矿体很薄落矿时,贫化率较高(15%50%) 常用来开掘急倾斜极薄矿脉,矿块尺寸不大;方框支架充填采矿法 坑木消很大,工艺复杂,效率很低,不便实行机械化开采,回采成本高,目前我国已很少使用,被其它采矿方法所取代。 这种采矿方法只有在极其不利的矿山地质条件下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