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638349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实施案例第一部分 固定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建设情况说明根据国办发201023 号、安监总煤装2010146 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有关建设标准,我矿在总公司、生产厂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 2010 年 12 月,基本完成了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的建设,其具体建设情况如下:一、固定避难硐室设计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 煤矿安全规程 、 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以及地测部门提供的相关地质资料。(一)固定避难硐室的位置及支护方式我矿固定避难硐室位于-20m 水平井底车场-20mNEC0 内,其底板高于石门底板 0.3m,按照满足 100 人使用的标准建设,

2、净面积为 72m,硐室全部位于茅口灰岩之中,并采用光面爆破和锚喷支护。(二)硐室建设情况固定避难硐室井巷工程的施工从 2010 年 11 月 10 日开始的,当月底就完成井巷工程的施工和硐室的装饰工作,在 12 月上旬开始对设备、设施进行安装,12 月 20 日基本完成安装及整改任务。1、硐室大小:建设好后的硐室净宽 4.9m、净长 14.61m、净高 3.2m,每人占地面积0.5 m 2。2、硐室形状及颜色:硐室形状为三心拱,硐室内墙面全部铺设的白色瓷砖,给人舒展、轻松的感觉。3、排气设施:硐室采用全负压通风,即在硐室尽头的北帮顶部施工1-2 个 100mm 的钻孔,贯穿至-20mNC0 抬

3、高东西联络回风巷,孔内安上套管、室内安装控制闸门,用于硐室的正常通风。当遇灾害时立即关闭控制闸门,此时灾害后的硐室排气靠进门口正上方的 2 组单向排气装置来完成。4、排水设施:为了保证室内排水畅通,所以施工时硐室地板就有 3的坡度,使进门口处处于最低点,且门口处的地面标高又高于大巷巷道底板 0.2m,确保硐室内不积水。硐室内排水设施采用的管状反水装置,保证硐室内的水只能往外泄。5、吊装辅助装置:硐室内安装有 5 根起重梁,起重梁的高度在2.1m,供承载重物和吊装用。6、隔离门:在硐室通道处安装有两道向外开的隔离门。该门高 2m、宽 0.9m,承载水压0.98MPa。门框周围的密封材料采用塑料材

4、质,确保密封可靠。隔离门与硐室墙体采用了掏槽和增加钢筋的方式固定。7、防火措施: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有喷淋装置 1 套,使其人员进入硐室内前必须要经过压风喷淋,防止人员带入有害物质。8、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保护措施:管缆线的埋设深度0.2m,且压风和供水支管已全部进行了保护,但缆线的保护距离200m,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完善。(三)避难硐室的功能设施1、氧气供给系统:硐室内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由压风供气系统和压缩氧供气系统组成,其作用是提供稳定、可靠的空气,供进入室内避难人员的呼吸。压风供气系统:避难硐室内的压风管路与井下的主压风管路相联接。压缩空气经过总开关(常开式球阀),一路提供气幕流和喷淋气

5、流,另一路则进入油水分离器(减压、除油和除雾),然后通过压力表显示压风压力,最后经消声器后向硐室内供气,供气流量不低于 100L/min/人。2、有毒有害气体处理和温湿度控制系统:硐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和温湿度的控制也是主要考虑压风供气系统来进行处理和控制。4、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硐室内外由 5 种传感器和机械式湿度计组成,显示硐室内外的 CO2、CO、CH 4、O 2、温度等参数。传感器与动力保障系统联接,5 种传感器分别为:GRG5H 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GTH500(B)型一氧化碳传感器、GJG100H 型甲烷传感器、GYH25 型矿用氧气传感器和GW50(A)型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6、、显示硐室内外的 CO2、CO、CH 4、O 2和温度,机械式湿度计实时测量湿度。若硐室内外气体浓度超限,则自动声光报警,声级强度不大于 85dB(A)。5、生存保障系统:避难硐室内储存有足够的急救药品 4 箱、担架 2套、德国产压缩饼干食物 12 件、矿泉饮用水 4 件,配置了 MZS30 型自动苏生器和 2h 正压氧气呼吸器各 4 台,ZY45 型压缩氧自救器和压风自救袋各 120 件,已达到额定人数的 120%。所有食品、器具和设备都放置于专用架上。同时硐室内的食品按不少于 2000kJ/人天配置,饮用水用矿泉水代替,且按不少于 0.5L/人天配置,确保避难矿工的生存保障。6、污物收集系

7、统:硐室内配置了 1 台集便器,保障避难人员的正常生存。7、通讯、人员定位和视频系统:硐室内安装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1门,能保证事故状态下硐室与调度室的联系;另有 KJ251 型人员定位系统接收器 1 套,能清楚的知道避难硐室内的人员构成;还有视频监视系统 1套,能看清室内的实时情况。3 套通讯系统都能在事故情况下只要有 1 套能正常工作,都能让地面了解硐室内情况。8、照明系统:照明装置主要是 KL4LM(A)型锂电矿灯 25 盏和矿用隔爆型 LED 巷道灯 DGS20/127(A)共 4 盏组成。在避险状态下室内优先使用矿灯照明。9、动力保障:硐室内监控装置和视频装置都有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8、,但供电时间只有 2h。10、指示牌:避难硐室的硐口、距离避难硐室巷道 200m 范围都有醒目的指示牌;同时在硐室内的设备、设施都有标识牌和使用说明。二、移动式救生舱移动式救生舱设备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研制。该设备 12月 5 日运抵我矿后,我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拆检运输下井,并配合生产单位在 12 月 16 日安装、调试完毕。(一)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1、舱体系统舱体由过渡舱、生存舱和附属设施舱组成。舱体设计为分段式法兰连接结构,便于井下运输。采用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结构坚固,能抵抗2MPa 爆炸冲击,能够容纳 12 人 96h 避难的需求。2、空气幕联动系统压风管进入舱内后的分支通过球

9、阀(常开式)、气动机械阀和多孔管相连,提供气幕。当压风管路未损坏时,打开舱门,气动机械阀自动启动,提供稳定气流形成空气气幕。当压风管损坏时,应轻按与空气瓶联接的气动机械阀,由空气瓶提供气源,形成气幕。3、氧气供给保障系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由压风供气系统和压缩氧供气系统组成。其作用是提供稳定、可靠的空气,供进入舱内避难人员的呼吸。压风供气系统:救生舱内的压风接口与煤矿井下的压风管路相联接。压风空气经过总开关(常开式球阀),一路提供气幕流和喷淋气流,另一路则进入油水分离器(减压、除油和除雾),然后通过压力表(显示压风压力),最后经消声器后向舱内供气,供气流量不低于 100L/min/人。压缩氧供气系

10、统:氧气瓶与空气瓶固定在舱内,通过高压管与供气控制箱连接。控制箱内设置有压缩氧开关(或空气开关)、减压器(附带压力调节)、高压表、中压表、流量计等。氧气供给流量可根据进人舱内人员的多少或舱内氧气浓度进行调节。4、气体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由 CO2过滤箱、CO 过滤装置和风机等组成,并与动力保障系统相联接。其作用是过滤吸收舱内 CO2、CO、恶臭气等有毒有害气,净化空气。温湿度调节系统:由防爆空调压缩机和冰柜组成。当正常生产时,外部供电系统通过防爆空调压缩机将冰柜内的水制冷制冰;当煤矿井下灾害发生且外部供电系统损坏时,可利用冰柜内的冰吸热,达到降低舱内温度的目的。5、环境监测系统由

11、 4 种传感器和机械式温湿度计组成,传感器与动力保障系统联接。4 种传感器分别为: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红外甲烷传感器和多气体传感器,实时监测、显示舱内 CO、CO 2、O 2和 CH4浓度;机械式温湿度计实时测量温度和湿度。若舱内气体浓度超限,则自动声光报警,声级强度不大于 85dB(A)。同时实时监测、显示舱外的 CO、CO 2、O 2、CH 4等参数。6、动力保障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由煤矿井下电源(外部电源)与避难所内部备用电源组成,内、外部供电能自动转换。避难所能利用外部电源提供动力,并对救生舱内部电源充电。内部备用电源由 KDW1140/12 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和 KDD1200

12、型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外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给备用电源的电池充电,当煤矿井下灾害发生且外部供电系统损坏时,由备用电源提供净化、环境参数监测、除湿的用电需要。备用电源采用镍氢电池。 7、生存保障系统舱内储存有足够的急救药品、食物、饮用水,苏生器等应急物品,污物收集系统,保障避难人员的正常生存。舱内还备有隔离式自救器,确保危险缓解后避难矿工佩戴自救器能安全撤离。8、通讯、人员定位和视频系统舱内安装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1 门,能保证事故状态下救生舱和调度室的联系;有 KJ69J 型人员定位系统接收器 1 套,能清楚的知道救生舱内有哪些人员被困;有视频系统 1 套,能看清舱内的实时情

13、况。3 套通讯系统能在事故情况下只要有 1 套能正常工作,都能让地面了解舱内情况。(二)移动舱的建设情况1、舱体安装(1)救生舱安装在+50m 水平北头东西联络巷处,距防突头+50NWC0约 150m,该巷道为全石灰石岩体,无透水威胁,无滴水现象,道路畅通,安全间距、风速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安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拱形,高度 3.2m,硐室内地面铺设厚 200mm 的水泥,并高于巷道底板 0.2m,地面倾斜度不大于 3,以保证救生舱水平放置时保持平稳。安放硐室外 20 米范围内无易燃物品。 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埋设于巷底,能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安放硐室的顶部设有承重挂钩

14、孔,承重能力大于 3 吨。(2)救生舱舱体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在法兰的结合平面上,涂有密封胶,贴有密封圈,然后依次分段组装连接、拧紧。再安装救生舱门和应急逃生门,舱门应开闭灵活。(3)在生存舱内安装空调降温系统、气体净化系统和环境检测系统,并与动力保障系统相联接。(4)在生存舱安装压风管路、空气瓶,氧气瓶、供气控制箱。(5) 舱内安装座椅 12 把。(6)在过渡舱安装舱门气幕联动系统,将空气瓶与气幕联动系统相联。(7)在过渡舱内安装排泄物收集装置以及 CO 氧化催化剂、活性炭桶装药品。(8)在附属设施舱内安装电源系统、防爆空调压缩机与控制柜。(9)饮用水、食品、苏生器、自救器、化学药剂装等放于座

15、位底下。2、调试(1)检查舱体气密性和正压性,其正压值为 150pa。(2)检测舱门气幕联动系统,打开舱门能及时开启。(3)压风压力为 0.45mpa,压风开启后,舱内有气流声。(4)氧气瓶和空气瓶压力为 15mpa,开启氧气瓶或空气瓶开关,能调节供气流量。(5)空气净化系统和轴流风机工作正常。(6)环境监测系统 CO、CO 2、O 2和 CH4浓度;机械式温湿度计实时测量温度和湿度各个传感器完好。(7)配备的水、食物、药品、自救器等生存保障系统完好,能满足12 人 96h 基本生存需要。(8)直通电话、KJ69J 人员定位系统、可视系统均能正常工作。第二部 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建设费用情

16、况为了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有关建设标准,按时完成了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的建设,中梁山我矿在总公司、生产厂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积极组织实施移动救生舱和固定避难硐室的巷道和设备安装工作,同时利用矿业公司原有的设备和生产成本费用,进行了+50m 移动救生舱和-20m固定避难硐室的建设。其具体设备和费用如下:一、矿业分公司我矿建设+50m 移动救生舱和-20m 固定避难硐室使用生产成本购买的主要设备、实施有:移动救生舱 1 套,CO2、CO、CH 4、O 2、温度传感器各 4 台,人员管理系统分站及其读卡器 2套,矿用红外摄像仪 2 台,定制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和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等(见附表 3、4)。二、矿业分公司我矿建设+50m 移动救生舱和-20m 固定避难硐室使用的设备主要有:KJ90-F8 型监控仪 5 台,监测信号线 1500 米,矿用电话 2台,矿用防爆日光灯、矿灯,自动苏生器,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压风自救器等急救设施、设备(见附表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