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6160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习题精选(11)水的净化(含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11)水的净化1、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加明矾吸附沉降、蒸馏、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 B C D答案 然水净化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蒸馏、过滤,请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答案 分析:根据已有的净化水的知识进行分析,沉淀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吸附除去的是色素和异味,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能除去所有的杂质;解答:解:沉淀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吸附除去的是色素和异味,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能除去所有的杂质,故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淀、过滤、吸附、

2、蒸馏,故填:沉淀、过滤、吸附、蒸馏3、供城市生活用水的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填空:(1 加絮凝剂的目的是 ;(2)通过过滤池,可除去 ;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3)通过活性炭吸附池可除去 ;(4)投药的目的是 ;答案 4、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图 1 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 A 的名称为,在此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向液体中加入物质甲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则该物质为;(3)小明用图 2 进行该操作,大试管中要先放一些碎瓷片,其作用是加热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收集到很少的液体,试管口有大量白雾请

3、你分析后,对该装置稍作改进:答案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根据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蒸馏操作时放碎瓷片能起到防止液体暴沸的作用,据此解答解答:解:(1)操作 A 是过滤,其中玻璃棒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故填:过滤,引流;(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3)大试管中要先放一些碎瓷片,能起到防止液体暴沸的作用;试管口有大量白雾,说明冷凝效果不好,需要在导管上用湿抹布包上,故填:防止液体暴沸,将导管用湿抹布包上5、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 B C D答案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

4、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6、(1)右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A B C D (2)某同学用如右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答案 (1)A 玻璃棒 B 滤纸 C 漏斗 D 烧杯( 2)滤纸破损倒入的液体高于滤纸边缘。(其它答案合理即可)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下列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紧缺性人均水量/(m 3 ,

5、年的符号)轻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极度缺水 500根据图表分析和你对水资源的认识,请你说说:(1)图中水资源极度缺水的地区是 。(2)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为辩论题,如果你作为正方辩论员,你的辩论要点是(要求从三方面考虑): ; ; 。答案 (1)上海、北京(2)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受到了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可利用的水资源很少8、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1)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6、(2)如果某硬水通过该如图 1 所示简易净水器净化,则净化后得到的水是(填“硬水”或“软水”),你认为可以用 来检验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3)如图 2 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实验 B 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试管 2 中得到的气体是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填字母序号)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答案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进行解答;(2)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

7、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常用的硬水软化法有煮沸和蒸馏解答;(3)根据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以及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2:1 进行解答;(4)只要符合节约用水就行解答:解:(1)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2)某硬水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可以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异味等,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净化后水的硬度不变;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其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3)水沸腾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8、,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实验 B 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所以体积小的是氧气;(4)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不间断地放水刷牙都是在浪费水答案:(1)过滤 引流(2)硬水 肥皂水 煮沸(3)A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氧气(4)列图标中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答案 护水土资源人人有责,为了测定一定量黄河水中泥沙的质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该操作的名称是,该实验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其作用是 ;(2)补充上述仪

9、器后,该实验还有两处错误:过滤时滤纸的边缘高于了漏斗的边缘;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3)改正错误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4)证明得到的透明滤液是混合物的方法是答案 分析:过滤操作,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造成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等;透明滤液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可将滤液滴到玻璃片上,蒸干,看有无固体出现解答:解:(1)图示操作时过滤;过滤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有玻璃棒(2)由过滤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图存在的明显错误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应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的边缘高于漏斗的

10、边缘,应该低于漏斗边缘(3)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都可能使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能使滤液浑浊;(4)证明得到的透明滤液是混合物的方法是:将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慢慢用酒精灯加热,至水分消失,可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矿物质结晶析出故答案为:(1)过滤;玻璃棒;引流(2)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4)将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慢慢用酒精灯加热,至水分消失,可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矿物质结晶析出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

11、答下列问题:(1)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3)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4)在这个流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答案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消毒剂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经过蒸馏能制得蒸馏水是最纯净的水解答:解:(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3)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杀菌消毒;(4)经过蒸馏能制得蒸馏水是最纯净的水,在这个流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答案为:(1)加速悬浮杂质沉降;(2)吸附;(3)杀菌;(4)蒸馏12、 “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右图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3)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我们在生活中可通过的方法使硬水软化(4)我省属于轻度缺水的省份,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一种节水措施答案 分析:(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2)小卵石、石英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