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59644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带答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一、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来 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组 成 部 分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和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2、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

2、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

3、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

4、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2)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

5、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7、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实物的诸多矛盾及每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8、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队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必然性与偶然性,原因与结果10、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应用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

6、性的标准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要素1)、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条件,即地理环 境。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性的必要条件。2)、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人口条件,指一定数量、质量和密度的人口。人类社会是由人和人的活 动而组成,人口素质的高低、数量增长的快慢,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或延 缓的作用。3)、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是人们在生产物质资料过程 中所结成的一定的方式。任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都是由这三方面组 成,它们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但在这三方面条件中,唯有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是最主要的。因为只有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地理环境和 人口条件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

7、方式,才能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 作用和影响12、社会基本矛盾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3、商品的概念及二因素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整体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对立统一,商品是其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并不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只是为了取得

8、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这两个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14、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5、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6、资本有机构成的内容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来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17、垄断条件下

9、竞争的新特点1)竞争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平均利润或一般的超额利润,而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2)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除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外,采取非经济的手段,还依靠垄断的高压统治,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包括在政治上仰仗政府的力量乃至不惜采用暴力,使竞争更为复杂和激烈。3)竞争的范围也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4)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持久,规模更大,手段更残酷,破坏性也更严重18、剩余价值转化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借贷利息1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原因表现: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全球化、金融

10、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1、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 :暴力、和平两种形式2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5、对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解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2)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3

11、)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4) 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 5)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6) 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2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性,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27、人的自由全面

12、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个人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二、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

13、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3 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启示意义。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14、、普遍性、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4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矛盾的普遍系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5 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方法论:从小事做起,注重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6 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

16、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既克服又保留。7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得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 简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时间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喝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9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等。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侯、土壤、山川、河流、矿藏、动植物等资源。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