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57137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 教育 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教学、 经济 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许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同高校的快速 发展 不相适应,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而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 内部审计建设方面存在的 问题 首先,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这是由内部审计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2、目前 ,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这种设置形式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后续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配备的专业审计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完成高质量审计的要求。另外,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主要由内部审计协会具体组织安排,而内部审计协会只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 社会 团体法人,这客观上决定了自主安排内审人员外出专业进修或培训的可能性不大。再次,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内部审计制度健全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的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明显滞后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除内部审计准则外,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最

3、后,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比较狭隘。长期以来,人们对内审的认识程度仍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部分被审计对象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大局,强化监督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 (二) 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工作 内容 和范围窄。常规审计多,专项、重点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工作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第二,对财务监管力度不够。一是对高校财务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管工作是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的重要保障;二是财务监管的制度创新与财务工作的复杂化、多样化不相适应。高校财务工作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复杂化、多样化,而财务监管制

4、度往往相对滞后,经常是发现问题后才采取补救和防范措施,这与财务监管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三是财务审核和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财务审核工作松散,随意性大,没有真正做到制度化、常规化,存在审核“死角 ”和问题“隐患”。四是资产管理意识和效率意识低,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占有轻效率” 的现象。 (三) 审计管理及审计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出现查出问题多、处理少,处理个人更少的现象。这种怪圈的原因是内审人员形成了微观思维的定式,审计大都停留在微观审计、个体审计,审计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 (四) 审计仅仅依赖事后监督约束审计监督是 会计 监督的

5、再监督。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这三方面的监督应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但长期以来,审计仅仅依赖事后对会计活动进行再监督,很难做到事前控制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一) 微观意识向宏观意识的转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内审具有服务内向性。这种内向性也决定了高校内审必须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 分析 ,宏观地认识问题,为管理层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强化宏观意识,坚决维护学校利益,识大体、顾大局,从问题的根源上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从宏观上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6、(二) 工作方式上从事后披露向事前预防转化传统审计工作由于强调局外监督和对错弊的批判,通常在事后进行披露,事前预防的作用较小,使审计部门与被审单位、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状态。而在 现代 管理型审计模式下,内审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本组织完善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因此,参与事前决策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 改进工作 方法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学习 、交流、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善于利用 计算 机来改善工作方法,使审计工作成果更加全面、可靠、有效。同时应建立“主审负责制” 和“审计复核制度”。 “主审负责制”要求主审人员对编制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整

7、理审计档案的全过程负责;“审计复核制度” 既是审计机关,也是内审机构完善内控制度,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两项制度的施行,从而避免审计风险,确保高校的内审质量。 (四) 合理确定审计目标由于高校内审力量有限,制定合理的审计目标十分重要。内审工作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以及学校宏观管理的需要,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制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三、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新思路 (一) 拓宽高校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对单位内部 经济 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这“ 三性 ”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内部审计存在的基础。审计目标的确定要跟踪学校 发展 的方向,把握发展的重点、热点和师生关心的疑点

8、 问题 ,实施实物收支监督,提出高效的审计建议。 (二) 强化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审计工作应全方位拓展,克服偏重事后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的不足,真正全方位关注全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开展工作时做到依法审计,严格执法,保证各项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内审在高校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为内审部门工作创新营造和谐的环境。二是高校内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内部审计区别于国家审计、 社会 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植根于组织内部,与被审计对象不完全独立。一方面表现为它对内部各方面情况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在审计工作中除需要被审计对象的配

9、合外,还要考虑审计后需要与各部门长期合作的关系。审计创新是一种谋求改革现状的活动,其成功更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充分配合。 (三)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调整配备好内部审计负责人,切实将 政治 思想好、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内审领导岗位上。二是不断提商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资格 考试 ,具备与从事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认真学习相关的法规和业务知识,熟悉审计业务。 (四)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创新高校内审要改变单纯依赖观察、比较、分类等审计的老办法,要在内部审计中运用结构方法、数学方法、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改变现行审计的

10、现场审计方法,运用现代 网络 信息技术,实行非现场审计。改变对被审计单位的集中审计法,推行日常审计方式;改变审计项目的计划方式,借鉴计算机中的“显示” 与 “隐藏”方式,对审计覆盖面做出有 “显”有“ 隐 ”的安排。创新审计资料的采集方式,变集中、一次收集为日常、多次收集;创新审计资源的使用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审计资源,校内可以利用教学、科研的力量,校外可以利用其他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创新审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式,内审人员中财务人员和计算机及网络审计人员的比例要恰当,尝试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培训内审人员,吸收社会审计的方法,开阔内部审计视野。(五) 不断拓宽审计领域高校内部审计要充分发

11、挥其监督、评价的职能作用,必须在拓宽审计对象上下功夫:一是开展同级审。对于高校内审,开展同级审可以从源头上对 教育 经费的使用进行制度监督。审计 内容 主要包括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本级和院系其他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审计监督。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同级审的作用,内审机构还必须要求一级财务机构定期报送审计资料,如学校审查批准的本级预算、年度收入计划以及本级各部门对下属各单位批复的预算等。二是尝试风险审计。内部审计要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战略、经营决策中,随时预测风险,为学校有关决策部门提出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建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把学校扩展作为重点风险领域来监控。同时,高校内审机构还应加强对校办 企业 经营风险的评价,帮助其监测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提出其控制缺陷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控制体系,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三是完善专项审计。专项审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便于组织并发现全局性、共性问题;便于提出建议,服务于宏观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