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长城的价值2》教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5551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长城的价值2》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长城的价值2》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长城的价值2》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长城的价值2》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长城的价值2》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了解有关长城的历史,明确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能力目标:培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和辨析能力。情感目标:思索长城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重点 解读作者对长城价值的评论,把握作者对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的观点。难点 作者对长城价值独到的见解。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第二课时课前演讲一、导入新课。悠悠岁月,挡不住长城的万古雄风;浩瀚空间,隔不断长城的不朽魅力。由于万里长城气势雄伟、工程艰巨、历史悠久,不仅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少有,即使在世界建筑工程史上也很罕见。因此万里长城被列入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1961 年被我国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987 年又

2、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为此而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们是否思考过长城的价值何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葛剑雄的长城的价值,从中我们会获得全新的答案。二、问题探究。者对有关长城的哪些看法提出了质疑,甚至是批判?作者从尊重史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一些传说及赞叹的不合理性;作者否定了长城价值要依据美国宇航员在太空能见到的唯一建筑是长城的观点;作者更否定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长城就是爱国的说法。其中对第三种观点的批判是全文的中心。不知道长城的中国人大概绝少,但真正知道长城的中国人我敢断定也不多。”作者是怎样证实这一论断的?用了两个自然段先提出人们对长城的普遍了解,再从史实的角度一一加以否定。了自然地引出后文对

3、用长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观点的否定及提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城是在月球上能看到的唯一建筑物”的话为荣,可作者却认为那只是一种偶然,为什么?在作者心目中,长城就是长城,它的价值应该由我们自己来确立。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为什么?因为作者认为长城从来就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8 自然段,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手段。第 9 自然段,长城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第 10 自然段,作者认为康熙的统治思想才是英明的,因为他认为“帝王治天下,不能专靠地势的险要和工事的坚固”。也正是孟子所说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4、以山溪之险”,康熙作出不重修长城的决定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因为如果没有长城的废弃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巩固国防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是民族间隔阂的象征,作者反对用它来象征中华民族,实质上是反对中华民族的分裂。所以作者在第 11 自然段中说“精神上的长城早已没有存在的基础,清除得越彻底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越有利。”特定历史阶段看待长城的意义,它所象征的“保卫中原,防御外族人侵”的意识不可再保持下去。学生畅所欲言。)赞同,作者能由此想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问题实在难得,他为我们思考长城的价值开辟了一条新路。不欣赏,作者的思考过于冷静,以长城作为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契机未尝不是件好事。三、小结。正如作者所言,长城的价值可以放在历史中去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长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它是一种象征,它应该引起我们的一种思考,无论是想到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大业,还是登临长城油然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这都应该是长城价值的体现,它已然成为一种民族的标志,它的断垣残壁在召唤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去筑起一座新的华夏精神的长城!四、布置作业。把你对长城的理解和感悟写成一副对联。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