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5108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柳永词二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望海潮: 1、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 ,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2、听望海潮朗诵。听完学生自由发言。 (五到六人) 示例 1:“市列珠玑。 。 。 。 。竞豪奢。 ”“市列。 。 。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如果没有人继续回答,老师引导:除了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

2、的侵略欲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示例 2:“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 (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示例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有学生继续说就

3、不启发。如果没有就启发:这是城市景观的美丽,看来已经有同学关注景物的描绘了,还有没有关于自然景物描绘的呢?) 示例 4;“云树。 。 。无涯。 ”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 “绕” “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示例 5:“重湖。 。 。 。 。 。花。 ”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

4、迷人画卷。 (“一切景语皆情语” ,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 ) (如果学生将示例 4 和示例 5 一起说出,教师可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这两个不同景点的特点,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的轻快婉转。老师也可以适当点评: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阿,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连我们都心驰神往了。 ) 示例 6:“千骑拥高牙。 。 。 。烟霞” 这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 (

5、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这是柳永写给曾经的布衣之交现任两浙转运史的孙何的拜谒之作,这显然是恭维之语,但也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可能会有学生说这一句,如果他先在前面说,教师就接着问:是的,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 (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作者) 。那么,地方官的活动是以什么为背景?或者说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老师: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他治理有方呢?就引导学生对其他句子的关注。 )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羌管。 。 。 。 。莲娃。 ”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

6、,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作者仿佛被他们的情绪感染,非常快乐) (这一句写出了杭州人民的悠然快乐的生活,我们知道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只有物阜民丰了,人民才会如此快乐悠闲。 ) (如果学生将示例 6 和示例 7 一起说。老师就点评说这是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 ) (如果学生以开始就说这两句,教师就借机问: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百姓为什么这么悠闲快乐?应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优雅。那么,他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到底在哪里体现

7、出来呢?引导学生找前面的写景句或者描绘都市繁华的句子) 3、教师归纳总结:金主完颜亮是否真因此词之魅力而生南渡入侵之野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柳永笔下的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请同学们看屏幕来欣赏杭州城的美丽风光。 (点幻灯片,放完之后总结)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 (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稍稍停留几秒钟,再问)4、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柳永怎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一两个人就可以了):踌躇满志,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激情四射。 。 。

8、。 5、教师总结并过渡:一首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然而,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接下来我们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时期的一首词雨霖铃 。 三、学习雨霖铃: 1、听雨霖铃朗读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诵词作,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雨霖铃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放点音乐,一分钟) 生:离愁别绪,情人间的伤离别 3、老师:这是我们初步的感知,初读时的惊艳只是粗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

9、。作者真实的情感状态需要我们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 (如果学生直接把作者复杂的情感都说出来了,老师就引导:这位同学品味得很透,那么我们就按照着这位同学的分析深入文本,看看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 。 。 。 。的情感。 ) 老师引导:不难看出,全词通过时空的延伸来展示他的离愁别绪:两人离别之时(联想)今宵酒醒处(想象)此去经年后(投影) (词的上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对离人离别的过程,下阕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今宵酒醒处”和“此去经年”后的场景, ) 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示例 1、 “寒蝉。 。 。歇”“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蝉叫声凄厉,这凄

10、厉的叫声不仅打破离别环境的寂静,更刺激着离别人的敏感神经,令人难以忍受,加重凄凉感受。还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前生的荷塘月色里的蝉叫“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能感受到离人的烦恼。听觉感受;长亭送别地点,浸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长亭外,古道边。 。 。 ) ;天色已晚,暮色渐起人要回家鸟要归巢,我却要与心爱的人分离去浪迹江湖,前途未卜,迷茫失落,加重愁情, ;而“骤雨初歇”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既想雨停,又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雨停, 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去远方寻求新的发展了;而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 ,再看恋人几眼 ,再多说几句绵绵的情话。我们常说人不

11、留天留可是现在天也不留人了,多么让人懊恼啊!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词人浓浓的悲哀凄凉烦恼无奈伤感的情绪。而且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急雨过后的空气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压抑的气氛。此句奠定了全诗悲切低沉压抑的感情基调。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如果学生先说这句,说完后可让学生读读,读出那种低沉悲凉的气氛。然后引导:骤雨初歇、寒蝉凄切、长亭惜别向我们展现出这么感人的意境和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那么词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通过环境描绘来展

12、示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呢?) 示例 2:“今宵酒。 。 。 。 。残月。 ”千古丽句。离别之际想酒醒后身在何处?是虚写之景。“酒醒”遥接上片“帐饮” ,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 ,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酒醒无异于愁醒,更加惆怅。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顿时怅然若失、落寞凄凉。而且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就会想起离别之前的柔情蜜意,可眼前自己孤身一人, (遥忆手双携,顾影又自怜)佳人不在,家乡已遥,心中就会涌起难言的愁怅失落和孤独。再加上眼前看到的是几株秋天叶落衰败的残柳

13、在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中无助地飘摇,就会联想自己在江湖上漂泊的种种凄苦辛酸;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肌肤之寒立即引发离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偏遭凉风生,凉上加凉,心更凉。天上是一弯残月立即勾起词人想和佳人团圆却难圆之意,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竖起一堵穿不过的墙。 (“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 )(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 (“晓风欺弱柳,残月隐悲凉。 ”)我们还可以深一步去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残枝败柳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 空阔的千里楚天,他

14、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又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顿觉迷惘无助,这种羁旅行役中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然而这一切都是执手分别时想象中的虚拟的,但因这样的离别情景和情感柳永体验了无数次,所以想象才会如此逼真。 (它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这正是:“杨柳留人不可留,晓风扑面寒心头,残月照人影孤单,酒醒之后愁更愁。 ”(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除了这句还有吗?) 示例 3、 “念去去。 。 。 。 。阔。 ”一个“念”字,告诉

15、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路上又思念佳人,离恨无限,顿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痛苦凄凉。 “烟波” ,又曰“暮霭” ,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 ,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云烟暮霭,使人透不过气,给人无限压抑,其离愁之深前途之茫茫,可以想见。也令人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同时也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的迷惘惆怅,景无边而情无限。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这不仅抒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作者在含泪执手难舍难分之际就想象自己接下来的路途景色:苍茫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沉沉的暮霭笼罩在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是一叶扁舟,一叶扁舟上是渐行渐远的离人。行舟与游子都是那么渺小孤独,可背景却是远而又远高而又高,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和漂泊之感。几个意象组合的画面色调灰暗,低沉压抑,传达出词人苦闷孤独压抑迷惘的情感。 (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 (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