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7758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作者:张孝鸿 汪少明 一、研究汽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等机动车辆日益成为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尽管我国的汽车拥有总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比例很低,汽车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受路况、车况差等客观条件及人们交通守法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损害后果却并不低。2001 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为 76 万件,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万人死亡,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大量的交通事故及其严重的损害后果,客观上使交通事故的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变得更加迫切。尤其在事后处理上,尽管现行法律对汽车交通

2、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作了详尽规定,但是,对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还很不完善,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在解决汽车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方面难以操作,更让受害人难以了解民事赔偿的具体内容、程序、是否公平等,维护自身权益。我国现行法律对汽车交通事故中民事责任承担的规定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一是民法通则等基本法律;二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三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如 1992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公安厅发布的四川省实施中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等。四是公安部制定的部门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有关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通知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但是,上述规范性文

3、件对汽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规定很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考虑到汽车营运中的优势地位和汽车以外的非机动车、行人的弱势地位。汽车与其他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相比,在其结构和操作上都比较复杂,在营运中表现出更大的危险性。法律应当赋予汽车所有人、使用人较非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和行人等更多的注意义务,承担更大的风险责任。但是,现行法律却将汽车交通事故与其他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作出共同性规定,没有充分反映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危险性和处理汽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时对非机动车、行人的特殊保护。第二、立法矛盾突出:全国性立法之间存在矛盾。按照民法学界的一般观点, 民法通则第 123 条规定的“高速运输工具”包括汽车等

4、机动车辆,汽车交通事故应当属于严格责任的范畴。但是,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 2 条明确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特别法及事故处理机关将汽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视为过错责任。第三,对受害人的赔偿标准不科学、不统一、不规范。一是由各省级公安、民政部门每年规定损害赔偿标准,执行时间为当年 5 月 1 日至次年 4 月 30 日,导致同年同地发生的汽车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不一致,不利于对同类受害人的公平保护。二是受害人为城镇人员的赔偿标准远远高于农村人员,不符合部分地区农村人员年均收入已同于甚至高于城镇人员年均收入的实际,缺乏对农业人员的公平保护。三是赔偿中只规定了对物质损

5、失的赔偿,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因此,研究汽车交通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对完善汽车交通事故处理的立法、指导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对事故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裁决、维护当事人尤其是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正确理解汽车交通事故的基本含义本文所指汽车交通事故的外延较道路交通事故的外延狭窄。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形态上,可分为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或乘车人

6、以及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或乘车人之间发生的事故。汽车交通事故实质上限于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乘车人之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汽车交通事故有以下特征:一是在道路上发生。这里的“道路” 包括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以及车站、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场所。公路则是指根据公路法的规定,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使汽车的公共道路,包括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在地面上借助铁轨运行的机动车辆如有轨电车、火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不属于汽车交通事故。我国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火车与车辆、行人在铁路道口发生的交通事故,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二是

7、发生在机动车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乘车人之间。三是在汽车营运过程中发生,即至少有一方车辆处于启动、行驶、刹车、减速、加速、转弯等运动过程中。机动车辆一方处于正确的停放状态而非机动车辆一方或行人处于运动状态所发生的事故,不属于汽车交通事故。四是有损害后果,因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笔者认为,不论道路交通事故还是汽车交通事故,都属于“ 事故 ”。根据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 “事故”是指“ 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意外 ”指“意料之外”。因此,凡是在汽车营运中发生的“意料之外 ”的损失或灾祸都属于汽车交通事故,它并不以行为人违章或有过错为要件。 办法将当事人主观上有过失及

8、违章行为、违章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作为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显然忽略了道路交通事故了就是事故的一种,曲解了“事故” 的内涵,从而认为汽车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过错责任,不利于保护受害人利益和及时解决事故。这样,就可以对汽车交通事故下定义,所谓汽车交通事故,就是机动车辆一方在地面营运过程中与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乘车人之间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这里着重阐明几个相关概念,一是汽车机械事故。所谓汽车机械事故是指驾车人无法预见、突然发生机械故障所导致的损害后果的事故。根据上文理解,只要是汽车在地面营运过程中与其他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发生了损害后果,不论其原因如

9、何,不论是否机械事故,均应视为汽车交通事故。只是在认定责任的主体、处理依据、处理程序和责任承担等与一般的由公安交通机关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不同而已。如果汽车所用人、使用人能够发现机械故障但没有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可以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进行认定和处理;如果是汽车所用人、使用人不能预见、无法克服的汽车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可根据损害赔偿及产品质量法等规定向侵权行为人、发生质量问题的责任人要求赔偿,可不必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解决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二是汽车刹车事故。汽车刹车事故是汽车在起步、制动、转弯过程中导致乘车人剧烈晃动,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或开、关车门时发生挤压造成旅客人身或财产

10、损害的事故,它也属于汽车交通事故。汽车刹车事故造成受害人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这并非完全基于汽车驾驶员的违章行为而承担的赔偿责任,主要是基于交通运输合同对保障旅客人身安全的要求。根据合同法第 302 条的规定,承运人对旅客在运输过程中的伤亡负的是无过错责任而非过错责任,除非承运人能够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或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承运人对旅客伤亡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原则上,对造成人身伤亡的汽车刹车事故,适用严格责任;对仅造成财产损失的汽车刹车事故,应适用过错责任。受害人可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规定向承运人要求民事赔偿或提起诉讼。三、汽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归

11、责原则,就是确定行为人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在我国民事立法和损害赔偿理论中,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可以分为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以此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实质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它是指若受害人能证明所受损害由施害人所致,而施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定被告有过错并承担民事责任。其与过错责任的区别在于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

12、,以已经发生的损害后果为价值判断标准,无过错的行为人也要承担民事责任。公平责任,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对损害后果均无过错,以公平考虑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由双方当事人公平分担损失的原则。汽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在各国立法例上不尽相同,从我国现行全国性法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看,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在德国,对汽车时速超过 20 公里以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按严格责任确定。反之,则按照一般侵权责任对待。德国法的做法已经被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所广泛接受。笔者认为,我国汽车交通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在归责原则上应当借鉴德国法的做法,同时体现我国的立法特点。具体包括:对

13、汽车与其他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对汽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汽车交通事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对发生汽车刹车事故,致乘客伤亡的,适用无过错原则,仅造成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灭失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理由分别是:第一,汽车等机动车辆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而言,是一种危险性比较高的机器,它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汽车及其使用人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都比非机动车使用人、行人低,因此,汽车使用人应当对自己的拥有的危险物所产生的损害后果负责,承担教高程度的责任。此外,汽车使用人是汽车运动的受益者,利益的享有者应当对所获得的利益付出更多代价,才能体现法律对强者汽车与弱者

14、非机动车、行人的公平保护。因此,对汽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汽车交通事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规定由受害人证明损害后果系行为人所致,若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法律就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其责任。第二,机动车之间优势差异较非机动车、行人小,根据交通法规容易认定驾车人的违章行为,便于确定行为人过错程度。因此。对汽车与其他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便于事故处理机关迅速认定责任,提高解决事故的效率。第三、汽车所有人、使用人与乘客之间一旦建立客运合同关系包括旅客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经承运人许可无票搭乘,承运人就负有在运输过程中确保乘客人身安全的义务,除非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

15、意、重大过失或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即使承运人客观上无过失或证明自己无过失,也应承担赔偿责任。应当说,这是新合同法第 302 条对发生的刹车致人身伤亡事故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新合同法第 303 条的规定,对刹车造成旅客自带物品损失的,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如果旅客自己也有过错,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减轻承运人的责任。因此,对发生的门伤、刹车交通事故区分是人身损害还是财产损失,分别适用无过错责任或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四、汽车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的确定汽车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后, “找谁索赔” 、 “索赔范围多大”、“损失如何分担” 等问题是受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也

16、是处理事故,解决民事赔偿的难点问题。民事赔偿的主体从理论上讲,汽车交通事故的当事各方都可以成为民事赔偿的主体。但是,在实践中,非机动车、行人、乘车人一方多为受害主体,为赔偿请求权人,机动车方常常是施害主体,为赔偿义务人。因此,确定民事赔偿的主体实质就是明确机动车方具体的赔偿义务人。通常存在以下情况:1、事故发生时,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为同一人,赔偿义务人为机动车所有人。当车辆由其所有人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时,受害人有权直接要求机动车所有人赔偿损失。2、事故发生时,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同,则应看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之间存在何种法律关系,确定赔偿主体。其一,机动车使用人是受机动车所有人雇佣或是该单位职工,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之间有雇佣合同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机动车使用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时,应由该机动车所有人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该机动车所有人履行赔偿义务后,可依据单位内部管理规定或雇佣合同向机动车使用人追偿。其二,机动车使用人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