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距离与同情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4765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角、距离与同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视角、距离与同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视角、距离与同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视角、距离与同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视角、距离与同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视角、距离与同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角、距离与同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角、距离与同情【摘 要】韦恩 C 布斯,美国著名的批评家,其小说修辞理论强调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布斯所提出的“ 视角 ”、 “隐含作者”、 “审美距离”等概念及其小说修辞理论对叙事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距离与叙事视角:叙述的类型一文正是体现了布斯小说修辞学理论的重要观点;本文梳理剖析布斯在此论文中的理论观点,进一步阐释修辞的目的在于净化人们的伦理情感和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关键词】韦恩 C 布斯;视角;隐含作者;审美距离;同情 韦恩 C 布斯是美国著名的批评家, 芝加哥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曾师从 R S 克莱恩、埃尔德 奥尔森等。布斯深受这一学派所倡导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影响,因此在

2、其代表作小说修辞学中所说的“修辞” 正是取自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指作品如何同读者交流,如何使读者对小说虚构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兴趣并且如何从道德上影响读者,而并非通常所指的那样,为了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而采取的修辞手段。正如布斯在小说修辞学的序言中所说“我撰写这部小说修辞学,主要兴趣不在于论述那些用来宣传或教诲的教谕小说。我想研究的是非教谕小说的技巧,这种技巧可视为同读者进行交流的艺术,也就是史诗和小说的作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读者引入他的虚构世界时使用的修辞手段。 ”51 也就是说,小说修辞是小说家说服读者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和小说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使作者与读者间有着默契交流关系而选择和运用的方法、

3、技巧和策略。 “它既指作为手段和方式的技巧,也指运用技巧的活动。作为实践,它往往显示着作者的某种意图和效果动机,是作者希望自己所传递的信息能为读者理解并接受的自觉活动;作为技巧,它服务于实现作者让读者接受作品、并与读者构成同一性交流关系这一目的。 ”212 收录于布斯论文集批评的论文中的距离与叙事视角:叙述的类型正是小说修辞学中的重要章节。 在论文一开始,布斯就提出了小说叙述的不同方式“展示 ”与“讲述”。布斯认为,在讲述故事的各种技巧中,都明显地带有人为痕迹。尽管作家对怎样讲述故事才能显得自然持有不同见解,正如詹姆斯认为的那样,一个故事有五百万种讲述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假如它能为作

4、品提供“中心” 的话。528 因为,大多数小说,就像大多数戏剧一样,不是纯戏剧性的,即不是完全展示出来的,不是完全就是像在那一瞬间发生的事情。但是,面对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叙述方式的复杂性时,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公式划分艺术的“展示” 与非艺术的“讲述”。恰如珀西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指出, “小说家将他的故事当作一件事物来展示,事情如此地展开,以致能够讲述它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小说艺术才算开始。 ”511 事实上,在小说里, “展示 ”与“讲述”是相互作用,共同并存的,作者通过叙述者非艺术的“讲述” ,才能艺术地展开故事,将其“ 展示 ”在读者面前。 布斯指出,在小说的众多叙述手段中,传统上对“视

5、角” 的划分,十分不精确,如果仅用“ 第一人称 ”或“全知人称”的术语来形容他们,是难以将他们区分开来,也难以使人信服为什么作品中有些人物成功了,而另一些用同一术语来描述的人物却没有成功。对于“视角” 这一概念,早在1921 年卢伯克就认为视角问题就是“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问题”。 8251 而著名新批评家布鲁克斯和沃伦对“视角”的界定如下: 在松散的意义上,该词指涉作者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在更为严格的意义上,该词指涉讲故事的人指过滤故事材料的头脑。故事可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讲述,讲故事的人也许仅仅是旁观者,也许较多地参与了故事。7334-335 而马克柯里认为“视角”“ 有一种潜在的误导作用,

6、暗示着有关某一话题所持的观点或立场。将该词的叙事学上的意义理解成某种视觉隐喻会更准确,也就是说,在叙事中有一个点,叙述者似乎真的从视觉上由这个点去观察小说中的事件和人物。 ”322 总之,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视角” 一词指看待事物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叙述者与所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以及观察事物的感知角度。 6512 为了更好地理清作品人物视角与叙述者以及读者视角之间的关系,布斯提出了其小说美学最具独创性的概念之一“隐含作者”。布斯认为,虽然选择使用第一人称有时会产生过分的局限;在“我” 能够得知不可能得知的情况时,作家就使他的故事变得不可信了。但是,在名利场和汤姆琼斯中,评论用的是

7、第一人称,却与垂思穿姆山迪一样具有亲切的效果,而不像其它第三人称作品产生的效果。而专使的效果符合第一人称小说,因为斯特莱色大部分是“叙述” 他自己的故事,尽管他常常使用第三人称谈论他自己。就“隐含作者 ”这一概念,布斯在 2003 年 10 月于美国哥伦布举行的“当代叙事理论” 研讨会上,说明了当初提出这一概念的四个原因:布斯对当时学界追求小说中所谓的“ 客观性” 感到不满;对学生将叙述者和作者相混淆的误读感到忧虑;对于批评家忽略修辞和伦理效果而感到的一种“道德上的” 苦恼;人们在写作或说话时,常常以不同的面貌或戴着假面具出现,在文学创作中更是如此。4226 “隐含作者”,即作者的 “第二自我

8、 ”,是小说中作者潜在的“替身” ,“我们将他当作真实作家创造出来的,他是他所选择的东西的总和。 ”布斯认为,即使在没有戏剧化叙述者的小说里面,也存在着站在幕后的作者形象。这个“隐含作者” 总与“现实的人”不同 -不论我们怎样看待他,-现实的人在他们创造作品时创造了他自己的化身,一个“第二自我” 。而每一位作家不会只有一个化身,因此,在不同的作品中,就会有不同的化身,因为每一部作品的需要不同,所以作家在每一部作品中的化身也就不同。布斯用“隐含作者” 切断了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 “排除了从作者那里寻找可以证实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态度和价值准则的外部证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34 因此, 布

9、斯认为只要小说没有直接提到这位作家,那么他与隐含的、非戏剧化的叙述者就是一个人。同时,布斯还指出在小说叙述中,不仅存在戏剧化叙述者也存在非戏剧化叙述者。大部分小说都是通过一个讲述者的意识展示出来的,读者不仅对叙述者所叙述的情况感兴趣,而且对叙述者的心理感受也同样感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句话,每个手势,都是在叙述;大多数作品中包含了伪装过的叙述者,他们被用来讲述读者应该知道的事情,而同时看上去却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戏剧化叙述者之中,有单纯的观察者,也有代理叙述者;而这些所有的叙述者和观察者,又把他们的故事作为场面讲述给读者。那些既展示又讲述的叙述者,不仅依赖用场面和概述来直接叙述,而且还依赖评论的数量和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