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3824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UNIVERSITY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目: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 级: 指导教师: 职 称:讲师 二 O 一二年 五 月XX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课 题 名 称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学生姓名 XX 院(系) 工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 XX 职 称 讲师 学 历博士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本设计以洋马步行式插秧机为原型,设计插秧机的插植部分,对插秧机的插植臂和送秧箱的整体设计,传动齿轮和轴进行设计计算。图纸不少于 1.5 个 A0,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 4000 字。毕业设

2、计(论文)内容与技术参数:发动机输出/转数 KW(PS )min-1 2.6KW (3.5PS)/3000 最大 3.2KW (4.3PS)作业速度:道路速度:0.380.76 m/s栽插速度:0.721.54 m/s后退速度:0.180.36 m/s株距档位:220mm 、150mm 、120mm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工作时长(9 周):插植系统设计 1 周 确定具体设计方案以及确定插植臂主轴尺寸 2 周机械制图 3 周 编写设计说明书 2 周改进设计 1 周 检查错误 1 周接受任务日期 20011 年 11 月 9 日 要求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9 日学 生 签 名 年 月

3、 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院长(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题目摘 要随着农业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水稻插秧机在农业机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高性能插秧机是与当今世界插秧机设计,制造技术接轨的高新技术。本设计是基于洋马 AP4 步行式插秧机为原型,设计插秧机的插植部分。为保证水稻栽植的顺利进行,栽植运动的插植部分系统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对插植结构进行结构分析设计和计算,得到合理的机构参数,为插秧机的精确插植设计提供依据。关键词:插秧机,插植部,设计,机构毕业论文题目iiThe hand transplanter planting designAbstract:Along with the ag

4、riculture planting scale, mechanization, rice transplanting machine i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high performance rice transplanter is with the current world rice transplanter desig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high-tech. The design is based on AP4race w

5、alking type rice transplanter for prototype, design of rice transplanter transplanting par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rice planting, planting movement of the planting system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ructure of plant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computation, obtains the

6、 reasonable parameters for rice transplanter, the precise planting design basisKeywords:rice transplanter, transplanting, design, mechanism毕业论文题目目录1 绪论 .- 2 -1.1 插秧机发展历史 .- 2 -1.2 发展趋势 .- 2 -2 插秧机总体介绍 .- 3 -2.1 插秧机总体结构和设计原理 .- 3 -2.2 手扶插秧机的各类参数 .- 4 -2.3 插秧机动力传送路线 .- 7 -3 插植臂结构设计与运动原理 .- 8 -3.1 分插运动

7、轨迹和结构参数 .- 8 -3.2 插植臂结构 .- 9 -4 插植部送秧结构 .- 11 -5 校核计算 .- 12 -5.1 主轴的设计计算 .- 12 -5.2 锥齿轮的校核 .- 15 -参考文献 .- 19 -致谢 .- 20 -毕业论文题目- 2 -1 绪论1.1 插秧机发展历史中国传统的插秧工具秧马和莳扶,已有近千年的使用历史。宋代苏轼曾作“秧马歌” ,叙说了湖北农民使用秧马的情景。使用莳扶可以代替手工分秧,并将秧苗梳入泥中定植,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某些地区仍在使用。中国水稻插秧机的研制工作始于1953 年。1956 年在莳扶分秧方式的启发下,首次提出群体逐次分格取秧、

8、直接栽插的秧苗分插原理,从而在水稻插秧机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研制出水稻拔取苗移栽的第一代样机。到 1960 年,各地推荐生产上使用的人力、畜力插秧机已达 21 种。1967 年,第一台自走式机动插秧机“东风-2S”型通过鉴定定型并投入生产,每天可插秧 1520亩。 日本于 1898 年,发表第一个水稻插秧机专利;意大利于 1915 年开始研究拔秧苗的水稻插秧机,至 50 年代已有拖拉机配套的商品出售,但都由于结构复杂、造价高,作业时需用辅助劳力多而未能推广。日本于 60 年代研制带土小苗的栽植技术和相应的水稻插秧机。1966 年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促进了插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 1.2 发展趋势插 秧 机 的 研 究 应 该 根 据 各 国 土 质 和 人 口 等 地 区 因 素 , 因 地 制 宜 , 发 展 适 合当 地 情 况 的 插 秧 机 , 此 外 , 插 秧 机 也 要 向 提 高 作 业 效 率 , 提 高 对 秧 苗 的 适 应 性 , 提高 使 用 操 作 性 能 方 向 发 展 。 为 了 克 服 漏 插 、 漂 秧 和 钩 伤 秧 等 缺 陷 ,今 后 将 通 过 对 送秧 、 分 秧 、 插 秧 等 工 作 机 构 的 改 进 与 创 新 , 继 续 提 高 插 秧 质 量 和 对 各 种 秧 苗 的 适 应性 , 同 时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