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4304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墨池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二、学习重点: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三、学习难点:懂得借事议论、叙议结合的写法。学习准备: 收集王羲之、曾巩的有关资料。四、学法指导:1、对照注释朗读课文,读准文章的字词。2、继续对照注释,理解文章翻译,扫清字面障碍。3、根据文章的预习提示和问题进行思考,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2、)、导入:公元 353 年,一个人邀请了 41 位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他们坐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顺序取觞饮酒作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 26 人作诗,一共写了35 首。他带着醉意,即席挥毫,为这些诗作序,写成兰亭序。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它的原本据传后来被唐太宗取去,作为自己的陪葬物。兰亭序的原迹虽然在公元 650 年失传,但他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太宗对兰亭序的偏爱,促使更多书法家学习和摹临他的字体。他是谁?他就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墨池的文章墨池记。(二)、自

3、主预习,完成导学案。墨池记导学案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通过独立识记、小组互助等方式,识记重点词语、疑难句子的意思。2、理清文章内容,明确本文主旨,深谙勤学苦练成就事业之理。一、基础识记:(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_,是_代_家,字_,是“_”之一,与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为“_”_2、王羲之:字_,世称_,_代_家,被后世称为“_”,后人评他的笔势说“_,_” 。(二)注音:洼然( ) 徜( )徉( ) 楹( ) 恣( )肆( )(三)解释加线词语:有地隐然 而高,以临 于溪,有池洼然 而方以长 羲之常慕 张芝 岂 信然 邪?方 羲之之不可强 以仕 ,而尝极 东方,出沧海 以娱其意 于山水之间

4、,岂有 徜徉肆恣 ,而又尝自休 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 ,则其所能 ,盖 亦以 精力 自致 然后世 未有能及 者,则学固 岂可以少哉 况 欲深造 道德者邪?王君盛恐其不章 六字于楹 间以揭 之,推 王君之心 ,岂爱人之善 ,虽 一能 不以废 ,而因 以及 乎 其迹邪?其 亦欲推 其事以 勉 其学邪?而 使后人尚 之如此 况仁人庄士 之遗风余思 被 于来世 者何如哉! (四)翻译重点(四)解释重点句子:1、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2、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3、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4、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5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6岂

5、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邪?7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8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二、课文内容理解: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一)用原文填空:1、本文第一节记叙了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_,_2、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_3、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槛柱间的目的是什么?_4、找出文章中议论的句子。_(二)理解填空:5、从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和“羲之之书晚乃善”的史实中受到的启示分别是:_;_6、“墨池”两个字传递给后人的是一种_的精神。7、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什么?_8、文中“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6、,非天成也”从_面立论,强调成就的取得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从_面全面有力的强调了要取得成绩,就得有“_”的精神,从而引出本文的主旨是_!_?9、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故事,你能说上吗?名言:_故事:_10、收集王羲之的故事:_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四)、一读课文,读准字音与节奏。1、学生展示.(生字读音、朗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3、自由朗读。(五)、二读课文,理解文章的释义。1、理解文章的译义。(有疑惑的提出来一起解答,小组解决不了的,请你举手示意,让老师来。)2、课堂检测:(词语采用听写的方式,句子

7、采用口头回答的方式)A:词语解释:隐然 洼然 方以长 信 强以仕 尝极东方 出沧海 肆自 自休 以精力自致 深造道德 章 揭 推 岂 尚 仁人庄士 被于来世 B、句子翻译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王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如何哉。(六)、三读课文,品悟文章的主题。1、齐读课文。2、思考讨论:A、本文第一节记叙了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用现代汉语)课文相对应的原文是:B、说说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C、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槛柱间的目

8、的是什么?(勉励学生。“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于”。)D、找出文章中议论的句子。(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3、交流、展示的平台。(七)、小结。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这篇文章通过记叙墨池和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阐述了关于学习的道理:不论研究学问,还是深造道德,只有专心致志,弹精竭力,才能取得成就,达到理想境界。借记墨池而发议论,表达劝学

9、的主旨。(八)、拓展延伸。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故事,你能说上吗?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3、闻鸡起舞。4、爱因斯坦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5、水滴石穿,绳锯木断。6、活到老,学到老。7、勤工出巧匠。8、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而读书、凿壁偷光。(九)、中考链接: )然邪 )尝慕张芝,临池学书 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书“ 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推王君之心A. B.C. D. )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寄情山水书法。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4、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道是学习比不上他么 ?道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吗?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能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5、( )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