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设计书总结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39644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技术设计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技术设计书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gps技术设计书总结GPS测量技术设计书专业:工程测量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年三月目录一、任务及工作量二、测区概况三、测量依据原则四、已有资料情况分析五、基础控制网布设方案六、施测方案七、数据处理八、高程控制的观测与计算九、上交资料一、任务及工作量1、:本次控制网布设是由老师安排的为期四周的实训,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根据GPS定位的特点来测定工程控制网的过程,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2、目的: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能使用GPS进行静态数

2、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3、任务:测区内GPS控制网布设GPS测量点的数量:新定点9个、约束点2个、水准点2个、检查点2个。5、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差成果为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并转换为测区独立坐标系坐标长沙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系统。二、测区概况测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管辖区域,测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81149,东经1125842。测区首级平面基础控制网设计为E级GPS网,布设9个点,控制范围10km2,这些点的布设一定要考虑长久保存和使用,埋设标石要稳

3、固。位于长沙县附近的湖南工程第 2 页职业技术学院周围,东至西霞路(武广高铁),西至万家丽北路,南至开元西路为界,以蟠龙路向北至捞刀河附近。通视条件良好。校园建筑群周围,测区交通方便,道路交综复杂,并且有众多的建筑物,并且有大片的水域,因此在布设控制网时应避开建筑物和水域,并且有可能影响GPS的信号,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本测区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25。12月平均气温1015。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三、测量依据原则1、工程测量规范(GB20*693);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9);4、城市测量规范(CJJ

4、899);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7、1:500、1:1000、1:20*地形图图式(GB79291995);8、数字产品质量要求(GB17491.1)四、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1、梦苑小区前面十字路口菜地边;(G0007)2、特立路跨京珠高速桥中北侧;(G1021)3、新久发超市前面交通信号灯下花圃边;(HG1167)这些点点位可靠,保存完好,可作设计,选点,埋石之用。五、基础控制网布设方案GPS网点的图形采用点连式与边连式相结合的形式布设GPS控制网,测区首级平面基础计为E级控制网设GPS网,布设9个点,控制范围

5、10km2。GPS网图六、施测方案1、选点与标石埋设1)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各项资料: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的控制测量成果资料。第 3 页2)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篇二:GPS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总结。*【案例分析】*市GPS三等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为了满足33市10年规划发展的需要,受33市规划管理处委托,33省测绘局承担该市三等GPS平面控制网测量任务,测量日期定于1999年10月11月间。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1测区及任务概况本测区位于33省东南部,城市规划范围

6、为本次GPS测量控制区域,约500km2;测区东西长约31km,南北宽约17km,属平坦间或有部分沙丘地形,平均高程约93m,测区中部地处3333,东径33333。测区北临33,33铁路呈南北向横贯测区;主要公路有向北“3333”、向东“3333”、向西“3333”、向南“3333”、向东南“3333”,此外还有数条通向四周主要集镇的公路,交通甚为便利。该GPS三等控制网选点埋石已由33市规划局先期完成,全网待求点32点,联测已知大地点3点,共35点,控制网联测按附图实施。该网联测的三个已知大地点为:等“王岗”位于测区南部约8km处,觇标已破坏,标石良好。等“马村”,位于测区北部边缘,寻常钢标

7、,标石完好。等“榆村”,位于测区西南角边缘,35m双锥钢标,标石完好。该网设计联测图以三角形点传递形式为主,全网有6个传递环路,环内侧边数不超过5条,测区东部因距已知点较远,则特辅设一个直接联测等“马村”的三角形以加强之。全网待求点均至少与两个三角形相连,加之等“王岗”必须两次设站。则全网重复设站率100,3的设站率为47,可形成充分的多余观测条件。表1.1.8GPS网联测设计的第 4 页主要技术参数该网6带坐标采用20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33。三个已知点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及1980年西安坐标系成果,可利用其计算出该网两套坐标,此外,根据33市规划管理局要求,计算出一套全网“33市

8、独立坐标系”成果。其换算公式由33市规划管理局提供。该网位于地面上的待求点高程均由“33市规划管理局”采用等直接水准联测,可适当选择作为网平差的高程约束点。2技术依据及精度指标:(1)技术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b国家测绘局1992年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简称规范。c本技术设计书。(2)精度指标:a相临点几何精度应符合下式要求:meps式中:e为固定误差,取仪器标称精度10mm。p为比例误差,取仪器标称精度2mm。s为相邻点间距离,以km为单位。b该GPS网为城市三等平面控制网,其定位精度应符合下式要求:m10mm5s

9、ppm(s以km为单位)。3观测纲要:(1)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a卫星高度角15b最少观测卫星数为4颗。c每点观测时段数2。d观测时段长度90min。e数据采样间隔15秒。(2)观测前需将接收机安置在室外采集若干信息,利用随机软件打印出当地星历预报,认真比较分析有关数据和图表,选择PDOP值小且变化较平缓的星座制定好观测计划。(3)GPS观测所选的有效观测卫星与测站组成的几何图形应尽可能坚强,其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8。第 5 页(4)观测作业时宜从起点开始循图形逐点或逐边顺序观测,一般不宜跳跃前进。(5)等“榆村”觇标高大,须事先将标头拆除。在架顶安装仪器,用5kg以上重锤强制对中;等“马

10、村”为寻常钢标,须将能遮挡接收机的部分拆除直接将仪器架设在标石上方。此外,该网中有相当一部分点设在水塔顶部,安置脚架时应注意脚部牢固,必要时将水塔顶部部分打毛。无论高层水塔还是高标,攀登及吊装仪器时应格外小心谨慎,以免发生安全事故,风力较大的天气,不可在高标和水塔上作业。(6)GPS接收机所使用的光学对中器一般应每隔5天检校一次,以确保对中的准确性,对中误差应满足1mm的要求。(7)安置接收机时,应精心对中整平,并利用罗盘,使天线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其偏差不应大于5。(8)个别点可能距障碍物较近,为保证卫星高度角15;须将接收机架高,但需用重锤强制对中,并慎重考虑仪器高量测方法。(9)遇到雷雨

11、天气时,不要强行作业,以确保仪器和人身安全。(10)观测员须遵循事先制定的作业计划,提前赶到预定点位,按规定的时间作业,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11)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量、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PDOP值,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等情况。(12)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记录观测记事栏。第 6 页(13)观测员应细心操作,精心守护仪器,静置和观测期间防止接收机受震动,碰动和无关人员接近,尽可能保持净空,若发现信号周跳或失锁,应查明原因,及

12、时处理。(14)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b进行自测试(除发现故障外);c改变卫星高度角限制;d改变接收机位置,修改输入天线高。(15)当站观测完毕后,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方可迁站。不允许事后补记测量手薄内容。(16)测量手薄的记录项目参照规范。应顺序装订成册,不得缺损。4数据处理(1)每一观测日结束回到驻地后,应及时将接收机获取的数据文件,传输拷贝到计算机软盘上,并在软盘外面贴上标签,标签所注内容及形式为:文件名网名点名软盘序号其中:文件名形式取观测日期和当日时段号,如10201表示10月20日第一时段。(2

13、)数据存储软盘应专人精心保管,不得接近水、静电、磁场、油污等,不允许对其进行任何剔除、删改或重新加工组合。(3)每一观测工程结束后,应当日进行基线处理,及时对已完成的重复测量基线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及早查明原因,采取对策。(4)全网正式平差前,应利用随机软件对同步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分析观测值残差;计算出观测值的剔除率(应10);计算各时段差值的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5倍。第 7 页(6)三部接收机所测同步边组成三角形时,其坐标分量闭合差不超过下式规定;Wx33Wy3Wz3n(7)非独立观测的闭合环,应以较合理,较重要的若干关键环组合检核,检核项目参照规定924进行。(8)补测与重测a未按实测

14、方案要求,外业有缺测,漏测或经质量检查与数量处理后,观测数据不足时,有关成果应予补测。b当检核发现边长观测数据或闭合差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对其中某些质量较差的成果进行重测。c凡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应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9)经检核分析,各种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全网平差,平差软件使用随机的GPSurvey软件系统。该网32个待定点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坐标系两套成果平差解算后,还应计算出一套33市独立坐标成果。5上交资料:(1)网中待求点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6带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坐标及城市独立坐标系统成果表。(2)网中待求点的WGS84系坐标成果表。(3)GPS控制网

15、展点图。(4)GPS测量外业记录及检核计算成果。(5)技术总结。132图1.1.11市三等GPS平面控制网篇三:GPS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项目名称: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1:500校园GPS网建立编写:赵新月审核:胡荣明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1402学号:1410060206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二零一六年五月项目名称: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1:500校园GPS网建立甲方:西安科技大学乙方: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遥感1402班第三组测量小组项目负责第 8 页人:贺坤技术负责人:贺坤设计编写:赵新月设计审核:西安科技大学项目完成人:贺坤、刘恒恒、王鹏龙、武祥新、严露、赵新月目录1.项目

16、.42.测区概况.43.技术依据.44.现有测绘成果.54.1三个已知点54.2校区全图与坐标选择.55.施测方案与作业要求.65.1观测方案65.1.1布网方案.65.1.2观测方案.65.1.3精度指标.5.2观测方法6.预算86.1工程预算86.2消费预算87.解算方法.81.项目受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委托,由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遥感1402班第三组测量小组承担“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1:500校园GPS网测量”任务,就本次GPS测量任务要求,根据相关技术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目的:通过这次GPS实习巩固扩大和加强我们从课堂学习的知识,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对GPS静态观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作用:为得到测区的地理位置及坐标GPS网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