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9552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墨脱难忘的游历这里的香蕉都是原始森林中的,比市场上看到的要短些,味道好极了,这样的香蕉树一路上处处可见,只是香蕉树不那么好爬。 墨脱是西藏林芝地区的一个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它地处藏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怀抱中,被誉为西藏“西双版纳 ”,是动植物学家及探险者的神往之地。由于墨脱县至今不通公路,外地人很少有到那里去游玩的,因此墨脱也变得神秘起来。我对墨脱己向往太久,这次学校放暑假,又有墨脱学生相伴,如此的机会我怎能错过呢! 走出八一 去年 7 月 26 日清晨,我和向导搭上一辆满是人和东西的“东风 ”车。在八一这座美丽的城市还没有苏醒的时候向它挥挥手,道了一声“再见” 。一路虽然受

2、尽了颠簸之苦,但车子里的人们有说有笑,到派乡的时候,已是下午六点左右了。派乡虽然地方不大,却很热闹,是墨脱和行署所在地八一之间的中转站。那里的大多数房子是木板房,大部分人是做生意的,墨脱的生意人,一般都是从这里进货,然后靠肩背马驮运到墨脱的商店里,因此墨脱的物价高得惊人,一瓶啤酒 15 块钱,一听健力宝 12 块钱,一根蜡烛10 元钱。 环顾四周,派乡被一座座高山环抱着,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从两座山之间缓缓流向南迦巴瓦峰山脚下,南迦巴瓦峰在离我们不远的一座山后面,只见峰顶云雾蒸腾,瞬息万变,不多时又消失在茫茫的云雾之中。 翻越多雄拉 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出发了,同车的人不少。 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

3、山路把我们送到了多雄拉的山腰“松林口 ”,至此徒步旅行正式开始。白雪覆盖下的多雄拉山顶有如一位傲慢的巨人站在我们前面,更激起我们冲向山顶的勇气,不多时,一片白茫茫的雪的世界出现在我眼前。正值夏季的 7 月,山顶依然被大雪覆盖着,但雪地中那条通往墨脱的路清晰可辨。走到积雪边缘之后,脚下的路又逐渐变得泥泞起来,身上也正接着毛毛细雨。这雨一直浇了我们 3 天,虽说免去了一路的炎热,我的相机和望远镜却差点失去功能。 自从下了多雄拉山,我们就开始穿越原始森林。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之外,这一天就是拼命地走路,脚下的路就跟视觉上单调的绿色一样,除了泥泞还是泥泞,想找个干的地方躺下来都没有。将近下午 6 点的

4、时候,到了当纳东,它在多雄拉和汗密之间,是当晚我们宿营的地方。虽然条件很简陋,但是在这满是泥泞的荒山野林里,那简直就是一座高级旅馆。 饥肠辘辘的我见向导在那里压米饭、切菜,就去帮他。这顿饭只有一道菜,却做了将近两个小时柴火都是湿的就这还得感谢那些手摇鼓风机呢。 填饱了肚子,倦意又抬起头来,躺在床上便酣然入梦。 蚂蟥通天路永别村 7 月 28 日,一觉醒来,己是 7 点了。洗漱完毕,吃了糌粑,我们便出发了。穿越森林的路是那样地相似,使我们感觉永远走不完,好在往返林中的人不少。快到汗密的时候,向导说,过了汗密就有蚂蟥了。 据我所知,蚂蟥的出没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艳阳天它不会出来活动,而阴雨天是它们

5、狂欢的时间,不幸的是我们刚好赶上了阴雨天过汗密。虽然有思想准备,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蚂蟥时,真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只见那蚂蟥身长约 10 厘米,长得有些像蚯蚓,还有那专门用来吸血的状如喇叭的器官。蚂蟥吸血时,那器官紧紧吸附在皮肉上,一直到变成一个圆圆的血球掉下来,此时要把它扔到火里,就会听到爆炸的声音。 此时我的同伴上身穿了件无袖衫,全不在乎周围的那些可怕的怪物,时不时还拽出一两只蚂蟥,用烟熏得它全身卷成一团,再放到指尖上弹得远远的。他说为了对付蚂蟥,墨脱人不论老少大部分都染上了抽烟的癖好。同伴对蚂蟥如此的无所畏惧,而我却把雨衣蒙在头上,无论他怎么劝我,都不管用。即使这样我还是感到在脖子上有什么东

6、西在动,手一摸,粘乎乎的,怎么揪也揪不下来,吓得我大叫。后来我决定向蚂蝗开战点起烟,脱下外套,把胳膊露在外面,只要蚂蟥一附到我身上,就用烟熏。最后我也跟向导一样,对蚂蟥无所畏惧了。 那晚我们休息在阿尼地方。 29 日一大早,我们走过阿尼的铁索桥踏上了去巴登则的路。这一天虽然体力比前两天差,可是我们很兴奋,因为晚上就到向导的家了。约下午 4 点钟的时候,一座抬头望不到顶的山挡在我们面前,据说这山叫“贡朗” 通天之路。虽然心里有些发软,但想到越过此山就快到“家” 了,所以咬紧牙关,经过近两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到了山顶。山顶上弥漫着云雾,在云雾中我们见到了“永别村” 。说是村庄,其实就有几座门巴式的

7、小楼、几头拴着的牲口、几个追逐玩耍的小孩。我没弄懂这么个世外桃源为什么叫永别村。休息片刻后,我们又走了约一个半小时,天快黑的时候,到了巴登则乡,到了纳尔东村,到了向导的家。 小憩纳尔东初识门巴人 在纳尔东村的几天是我深入了解门巴族的几天,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几天,我深深地感到各民族间的共性和不同。 饮食在墨脱最难忘的莫过于喝黄酒,最初喝的时候总觉得味道怪怪的,可是墨脱人一般不喝茶,从早到晚酒不离口。我也入乡随俗,几天下来,对黄酒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同时也体验到了门巴人独特的敬酒习俗。我们藏族的习惯是,客人执意不喝时,主人不应把酒壶或其它盛酒的东西拿在手里等候;而门巴族的习惯是主人端着一瓢敬给客人

8、的酒侧立一旁,客人什么时候喝完什么时候算,这之前主人要耐心地等、热情地劝,热情得让客人不好意思。后来我还知道了黄酒是由鸡爪谷和玉米酿制而成的,鸡爪谷是墨脱特有的谷类。此去墨脱,我不仅有幸看到鸡爪谷,而且还吃了鸡爪谷做的饭。它蒸出来颜色是红的,吃的时候,就跟藏族吃糌粑一样用手捏着吃。 门巴人主食一般都是红米饭,有时是玉米面,压面机也是他们自己用木头做的,非常原始。菜都是煮的,不炒,菜里即使有肉,也是鸡肉和猪肉,猪是放养的全是瘦肉,很好吃但缺少油水。青菜主要是青椒和野菜,蛮有味道的,据说调料很丰富。也许是油水很少的原故,当地儿童特别能吃,大部分孩子的肚子变了形,鼓得厉害。 向导一家人对我非常热情,

9、我觉得应表示我的感谢。临行时,我们将一箱方便面及一些糌粑送给了他们。他们说方便面和糌粑在当地属于上等食品,生病时才舍得用。 当地门巴人也信佛,记得那天是他们秋收节(类似藏族的望果节)的第一天。村民们没有别的活动,除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之外,就是到庙里拜一拜神灵。就是因为赶上这样的节日,我才有幸看到门巴人的寺庙。他们的寺庙跟其他藏传佛教寺庙没有区别,神像是一样的,经书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那里的寺庙没有我们家乡这边气派。在整个村子里,寺庙是唯一土石结构的建筑门巴人自己住的房子最下层是用土石砌成的,是牲口圈,上面是一层有两室或三室的木板房,粮仓单独建在离住房不远的地方,为圆柱形和圆椎形的建筑组合可见

10、当地人对宗教的虔诚和宗教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向导的父亲指着摆在架子上的不多的经书自豪地对我说,那都是当年他领着村民从拉萨运过来的。也许是当地跟外界发生联系实在很困难,村民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满足。 变化中的观念和传统习俗 墨脱虽说信息闭塞,但有些年轻人却不想做父辈们所从事的的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劳动,他们更喜欢不辞辛苦地跑到派乡去拉一些货,在本地开个小店。但由于当地人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他们不缺吃穿,就是缺钱,最后是店里的东西差不多被自己吃光用净或被别人借走无还,所以老人们都劝他们下田干活。但罢手的年轻人却不务正业,常聚在一起玩“金花” 到很晚,他们的父母很头疼。 纳尔东村一切都是那么原始状态自

11、然环境让人流连忘返;美味野果尝都尝不尽;洗衣用草木灰;村子里没有厕所;洗澡在村外蛇经常出没的小瀑布;尤其是雨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少穿鞋,幸好门前都备了洗脚水 在那偏远的小村庄里,我这个外乡人的一举一动都引起人们的注意、孩子的好奇,这让我非常不自在。好在我们只逗留了 4 天。 离开那尔东村的前一天,全村人带着黄酒和藏白酒来给我们饯行。村民中有人会说藏语和汉语,大家有说有笑非常热闹。门巴姑娘喝了酒就唱歌,一杯又一杯,一曲又一曲。在酒精的作用下,我的“天赋” 也显露出来,一连唱了几首“面目全非 ”的歌,全场气氛更加活跃。我们就势“反守为攻”给各位乡亲敬起酒来。那热烈而温馨的场面,拨动了我思乡的心

12、弦 闷热的墨脱 8 月 4 日一大早,我们终于踏上了征途,这一天的目的地是墨脱县城,这一天也是我们到墨脱以来最闷热的一天。走在原始森林里,已经没有鸟语花香了,只有许多无名小虫那刺耳的叫声,四周充满了噪音。我们穿着短裤行走,见到水就洗澡,幸好没有看到蚂蟥的影子,但听说这又是蛇出没的气候。果然出了霍尔村,就见一条绿底黄纹的小蛇钻进了草丛中,为了安全,我手里一直拿着根竹竿。沿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风景非常迷人,路弯弯,水弯弯,沿途的村子说远却在眼前,说近又在天边。终于在天黑时分,我们到达了墨脱县城。 林芝自然保护区漫山的杜鹃花。张鹰摄 墨脱县城就跟我记忆中的 80 年代的西藏其他县城的情况很相似。整个县城

13、里只有几处盖有水泥房,大小商店有几家。大商店里买东西的人很少,大家都坐在商店里看电视,不时还传来人们爽朗的笑声。电信局营业厅是一排平房,里面最边上的一间是电话间,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和两部电话机。 闷热的夜晚、 “热情” 的蚊子,让我过了个不眠之夜。 县城周围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令人难忘。 登上达木珞巴民族乡 8 月 6 日早晨,我们告别了墨脱县城,直奔达木乡,同行的还有向导的叔叔等人。听别人说这条路上即使在冬季也会遭遇泥石流,我们还算幸运,只看到曾发生过泥石流的痕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到了达木乡所在的山脚下。此时我们的干粮和水都告罄,只有几只被遗忘的香蕉还在背包里。这里的香蕉都是原始森林中的,比

14、市场上看到的要短些,味道好极了,这样的香蕉树一路上处处可见,只是香蕉树不那么好爬。大家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香蕉,异口同声地说“真香” ! 去往达木珞巴民族乡的山虽不是很高,可是我们走的是一条笔直通到山顶的捷径,再加上路滑,经常是爬上两步,滑下一步。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山顶,看到了珞巴民居。 达木村终于到了。 向导叔叔热情地请大家到他家歇息,那天晚上我们过得很快乐。让我吃惊的是,在这深山老林里,他家不仅有电视机、VCD,还有微型发电机! 8 月 8 日告别了珞巴民族乡,我们的目的地是 80K,此地是墨脱和波密之间的一个物资转运站。从达木到 80K是一天的路程。 同行的人有增无减,一路上,我们时而穿过茂密的林子,时而跑过窄小的山路,时而跳过清澈的小溪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站在一座小山上,看见了有铁皮屋顶的水泥房和木板房,还有走来走去的行人及停在那里的汽车。 “80K 到了!” 转天早晨 9 点钟左右,我们上了一辆去波密的汽车,中午到嘎隆拉山脚下。这是墨脱和波密之间的一座山名。汽车在犹如银蛇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将近 4 个小时,险峻的山路让人人都捏着一把汗。 当波密县扎木镇就在眼前时,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第二天我们到了八一。 这 16 天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我因此而改变了工布是蛮荒之地的看法。我决定把这些宝贵的经历写下来,写的不好算是自愉自乐,写的好以飨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