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北京论文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9058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北京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学]北京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学]北京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学]北京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学]北京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北京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北京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化对北京建筑形式的影响【论文摘要】不同时期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样式的建筑,既不是完全由地理环境决定,也不是完全由人类自身决定,文化的作用即使不是决定性的,也是非重要的。哲学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大文化,它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政治制度、观念精神和其它一切人类创造物.不论是宗教建筑,还是世俗建筑,其形式都与文化息息相关;通过分析对北京,天津,承德的实地参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欣赏一件建筑作品时,要把建筑物放到产生它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影响1.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文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

2、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筑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表现了人类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可以说,建筑已成为人类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奋斗成果,建筑文化则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一定的思想行为和方法世代相袭而形成的精神支柱,它亦是千百万劳动者生活习俗和精神上的共识而自觉的被认可。2.北京的历史发展与文化2.1 历史背景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 770 年前 476 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

3、前 226 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但北京被人们记住的原因是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1267 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1276 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并延续到明、清两代。从此开始北京就开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发展起来。2.2 历史布局北京的设计基本按照周礼考工记上按方形布局,采用棋盘式的道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严格的轴线对称式的布局,突出帝王中心的构思。高大的庙宇和低矮的四合院住宅,宽阔的大街和狭窄的胡同,成为中国城市布局中的最高层次的典范。并且在严整的方格路网中引进了自由,活

4、泼的河湖水系,借两山之景,托琼岛之美,有机地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城市风貌。2.3 人文环境每个城市都有其固有的乡土风情,传统习俗,人际关系,这些长期形成的传统不会轻易的改变,所谓的“北京味”也只能在北京找到。北京原来东安市场不同于上海的城隍庙,也不同于济南的大观园,更不同于拉萨的八廊街,这就是为什么老东安市场被拆除并经过两度改建后,迄今还令“老北京”念念不忘的原因。过去文人墨客和学生向往的琉璃厂文化街,改建成浓妆艳抹的仿古建筑一条街而失去了本色,令人不屑一顾。而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如同上海的里弄石门库,依然有其独到之处。3.文化对建筑体量,布局的影响3.1 超尺度的紫禁城中国古代建都均有一定的建制,

5、而历代建都尤以尊礼为先, “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 “中”为最尊贵的方位。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成为历代帝王规划都城时所遵循的原则。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也正是遵从了这一思想而规划实施的成果。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向南延伸至永定门,长 4600 米,向北延伸至钟楼北侧城墙,长 3000 米,构成了北京城长达 8 公里的南北中轴线南半部从紫禁城正南午门向南依次建有端门,天安们,外金水桥,大明门,至京城南门正阳门,沿着南部轴线的两侧,在宫城南东西两侧分别设置了祭祖的太庙和祭五谷的社稷坛;在正阳门外和永定门之间轴线的东侧建有祭天建筑天坛,西侧设祭祀先农的先农坛等。

6、这种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使皇权的圣神地位在都城规划中得以充分表现。总体布局以尊礼为尚,单体建筑也同样受到“礼”的制约和影响。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礼”就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即孔子所说“动之以礼,未善也。 ”人们的吃,穿,住,行都要以礼为准绳,所反映的则是等级制度。规划建筑规模,建筑形制,即根据使用的需要,制定出建筑的不同等级,以确定建筑的体量,规模,形式,甚至色彩和装饰。以“礼”制设计出来的宫殿建筑,规范,严谨,紫禁城中冲不破的道道高墙,层层封闭的院落,正是中国千年来“礼”所制约的结果,是环境与心理双重封闭的体现。而帝王居住的宫殿以多,大,高,文为贵的思想,在紫

7、禁城建筑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进入故宫的时候超人体尺度半围合的午门给我的感觉是很压抑的,用三重汉白玉须弥台作为基础,11 开间中轴最高点的太和殿,很是恢弘大气,配上鲜艳的黄色很是张扬。表现等级的重檐歇山屋顶,精美而华丽,让我不得不叹服古代的建造技艺。种种超人体尺度的建筑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用来表达皇权那种高高在上不可欺犯的神圣。3.2 独特的四合院形式北京的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中采用青灰的主色调、街巷式布局、庭院

8、式空间等。其中深庭院、宽主街、窄胡同、格子门窗等是典型的符号。如北京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给我的感觉四合院的布局也,是一种儒家的中庸思想的表现。在参观的时候就是很规则的布局,没有太多的惊奇,但那种与环境相适宜,清幽宁静能使人心旷神怡。3.3 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

9、750 年,占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约占了四分之三,园中有景点建筑百余座,大小院落 20余处,3000 余间古建筑,面积 70000 多平米,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以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借鉴传统造园艺术,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正因为是皇家园林一味的追求大气,恢弘,少了像江南园林中那么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再有参观的时候感觉它的布局还是有明显的轴线可循,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中轴,高耸在半山腰突出皇家园林的权力。在长长的长廊中步行的时候,虽然廊道是很大气但是不免流入俗套,没有变化,就是直直的,没有

10、那中一步一景的空间设计,十分的单调。在长廊看昆明湖的时候水体的设计也太过直白,就一块很大的水体,不像西湖那样在湖心有小岛,也没有远山作为北景。可能是应为训练水师只用啊。皇家园林反映的还是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力。4.现代文化对建筑形式的影响4.1 建筑文化的全球化长期以来,以西方现代建筑语汇无主的建筑文化主流形成,西方建筑语汇成为世界建筑文化中的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当代盛行的信息传播全球化更是一个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话语”领域,在建筑方面表现为城市空间的趋同和建筑文化的国际化。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或是东京,还是纽约,许多城市都失去了个性,彼此变得十分相似。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的趋同性,无个性

11、化逐渐显著。传统城市和历史建筑的大量灭绝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界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封闭,中国的建筑一直处于世界建筑的边缘,全球化为中国当代建筑带来了新的理想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全球化话语的影响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由此而引发了城市空间和形态的趋同。4.2 现代文化中北京的建筑形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封闭的,皇权至上的北京城逐渐的演变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北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者外来文化,各种事物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推成出新。建筑在这一时段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外的建筑事务所的涌入,中外合作的设计增多,使这一时期的

12、北京建筑更加开放,更加成熟,也更加具有国际水平。对民族形式的追求日益减弱,以及对国际潮流的追求日益浓厚。放眼整个中国,很少有几个城市,能像北京这样对前卫建筑敞开如此宽大的胸襟。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建筑物,带着人类对生活状态的理想,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在城市的肌理中生长。当然,它们本身良莠不齐,优质的足以给人及周边环境带来活力,糟糕的足以破坏城市原貌。可以说,北京的建筑景观最充分体现了这座国际都市对世界上各类生活方式的包容能力。 当代 MOMA建筑师:斯蒂芬霍尔当代 MOMA 由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Steven Holl 设计,项目规划概念是BEIJING LINKED HYBRID,在建筑艺术

13、方面实现了目前世界的唯一,更加充分的发掘城市空间的价值,将城市空间从平面、竖向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为立体的城市空间。当代 MOMA 也是当代置业科技主题地产的延续与发展,在万国城 Moma 实现高舒适度、微能耗的基础上,将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从可持续的观点出发,当代 MOMA适当的高密度(强度)开发利用土地与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是大城市发展的方向,是真正“节能省地型”的项目。 当打车奔赴在北京二环路上,临近东直门前,总会看到不远处的当代 MOMA,树干一样的塔楼伸向天空,巧夺天工的空中连廊横插其间,仿佛彼此拥抱着、依偎着的手臂,让人觉得格外温馨。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造型上,该“建筑奇

14、迹”都充分表达了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探索,毕竟,敢将“真正节能省地”作为卖点的楼盘还真是凤毛麟角。MOMA 独创的令室内恒温恒湿的调节系统堪称一大特色,同时,新的疑问却伴随而来。“走在恒温恒湿的建筑之间的透明连廊会所,体验半空咖啡厅的奇妙时光,于横跨在两栋塔楼之间的空中游泳池里畅游”,尽管这些广告词为你勾勒出一幅极致生活的画面,但依据达尔文的环境适应论,长期习惯如此舒适环境的人却可能最终丧失适应外界自然的能力。梦幻城堡的居民是否最后会变成笼中的金丝雀?这恐怕不是在危言耸听,如果再朝远一点设想,假定恒温恒湿成为居住的必要条件,未来人的生活和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相比又有何差异呢?它们通常也是被恒温恒湿地

15、呵护起来,供现代人观赏如此过活,究竟算不算更加美好?5.文化对城市整体形式的影响5.1 新旧文化的认识北京旧城是世界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无比杰作,这一点为世人所认知。但是如何保护这个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分歧主要集中在新与旧关系上,基于城市是生命的载体,它必然要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北京又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各项商贸,文化,居住等设施需要兴建,扩建和改建,随着新建筑的不断涌现,如何处理好新的建筑与传统风貌的关系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5.2 正确处理不同文化的影响现代北京城的发展变化是在新与旧的矛盾中进行着的,而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并提出意见是十分有益的。其实决定北京

16、旧城风貌的不只是单个建筑物,还有它的总体风貌。低矮,平缓的四合院和耸立其上的皇宫,庙宇,白塔,钟鼓楼以及消失了的城墙和一些城门楼,组成了古城的总体面貌。如果无视这些在城里各处建立一幢又一幢的高楼大厦,即使大楼上都放上琉璃瓦的大屋顶,小亭子,原有风貌也将完全的丧失。其实在现代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吸取各方面先进的经验,包括外来的建筑形式融合到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去,变成自己的东西。如北京城里的白塔吸取了尼泊尔白塔的造型,大栅栏清代的店铺门面采取了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在细部处理中融入了回纹,云头等我国传统的纹样。而在现在不适合北方天气的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出现了,金融街上的大楼犹如一堵高墙取代了古城墙,令人怎么也联想不到前面就是北京旧城了。中国国家大剧院面对中南海,紧挨着人民大会堂,是一个硕大无比的钛金属壳体,有人视其为与环境难以协调的“异物”为了追求独特形式而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实际上去掉了这个壳体里面的剧院,音乐厅和戏院 3个建筑照样可以使用。基于上述的诸多元素,每个城市的风貌理应具有各自的个性,即识别性。然而在当前的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