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街巷商业文化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3913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街巷商业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赣州街巷商业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赣州街巷商业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赣州街巷商业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赣州街巷商业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州街巷商业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街巷商业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南师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院学 生 毕 业 论 文 (设计)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试论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专业 历史学 学生姓名 黄华飞 指导教师 蔡慧 本题目研究的现状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商业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陕、江浙等商业区域和北京、上海、广州、汉口等商业城市。作为赣、闽、粤三省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赣州是客家名城,自唐以来商贸日趋繁荣,但此类专题性研究却显得相当薄弱,应该说目前还尚在起步之中。从司马迁货殖列传到历代食货志 ,都很少有赣州商业活动的相关记载,而以这些“正史”为主要依据所编写的各种经济史著,有关赣州商业相关记载的则更加语焉不详。有关赣州的商业文化记述大多散落在明朝以后的府

2、志和县志,如赣州府志 、 南安府志和赣县县志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赣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影响逐步提高,对赣州城市商业文化的研究也渐趋被人关注,如梁艳的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 ,以古地名为视野,通过探讨古地名与商埠、码头、驿道等的关系来透视出宋城赣州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罗薇的硕士论文古代赣州城市发展史研究 ,从赣州在各个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结构与功能分区、城市的地位和城市的经济文化特色这几个方面来理清赣州古代城市发展的主体脉络。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赣州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商贸重镇。早在唐朝开元四年(公元 716 年)开辟“梅岭驿道”后,赣州就开始成为江西、广东、福建货物输入转出之要冲,来往商贾

3、日益增多,商业亦随之繁荣。而到了明清时期,赣州市肆稠密,数百上千号商户拔地而起,流通范围及规模空前发展,仅木材一项,年销量达 1600 万立方米,销售金额达数百万两白银,流通领域的空前活跃促进了市场贸易的繁荣。赣州商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直接关系到赣州商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赣州的商业形象,关系到赣州经济的成败与兴衰。因此认真研究赣州街巷商业文化的溯源,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我们今天把握赣州商业现状,拟订商业文化发展战略,从而促进赣州迅速实现商业文化的现代化就显得格外重要。论文提纲一、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兴旺状况二、 明清赣州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2.1 市场繁荣,商品种类丰富齐全2.2 大宗

4、商品的流通规模相当可观2.3 形成一批以商品名称命名的街巷2.4 使用行话和暗语三、 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伦理文化3.1 诚实守信成为街巷伦理文化的核心3.2 一些富商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赣州市地名志 ,赣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1988 年编印【2】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 ,清同治刻本,1987 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重版。【3】梁艳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 30期)【4】陈荣华等著江西经济史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5】韩振飞著宋城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6】罗勇著客家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7】周建华著人

5、文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8】潘昌坤主编客家摇篮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9】罗薇研究生论文古代赣州城市发展史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10】李瑞华著中国商业文化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11】清同治版赣县志【12】赵学彬、谭立力等商业业态分化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变迁来自长沙的实证研究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1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签名: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学院院长(签名) 201 年 月 日试论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摘要:商业文化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商业特质的文化现象。明清时期赣州城市迅猛发展,从芦苇丛生的河滩废墟一跃成为东南商贸重镇。与

6、其快速发展的商业相适应,赣州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街巷商业文化。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街巷商业伦理文化等是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的主要构成。关键词:明清时期 赣州 街巷 商业文化赣州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商贸重镇。早在唐朝开元四年(公元 716 年)开辟“梅岭驿道”后,赣州就开始成为江西、广东、福建货物输入转出之要冲,来往商贾日益增多,商业亦随之繁荣。而到了明清时期,赣州市肆稠密,数百上千号商户拔地而起,流通范围及规模空前发展,仅木材一项,年销量达 1600 万立方米,销售金额达数百万两白银,流通领域的空前活跃促进了市场贸易的繁荣。与其繁荣的商业相适应,赣州也有它独特的街巷商业文化,本文从明清

7、时期赣州街巷商业兴旺状况、明清赣州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伦理文化三个方面,论述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一、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兴旺状况两宋时期,赣州就已经成为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重镇,到了明朝中后期,赣州“市肆稠密,数百户商号拔地而起,海运业的空前发展,带来对外贸易的兴盛,赣州的木材,陶瓷,稻米,工艺品等商品,畅通苏、皖各埠,远销日本、朝鲜等国,仅木材一项,年销量达 1600 万立方米,金额高达 1700 余万元” 1。地区间流通领域的空前活跃极大促进了赣州街巷市场贸易的发展,此时的赣州街巷主要商品有粮、油、盐、茶、麻、瓜果、竹木、夏布、银、绸等数百种。商贩发展近千

8、户,专业性的街巷有瓷器街(今中山路) ,米市街(今濂溪路) ,棉布街(今解放路) ,木匠街(今南京路) ,杂衣街(今文清路)等,赣州城附近的七里和水西成为贩卖竹木的集散地。到了清朝,由于清初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唯一一处对外通商口岸。作为广州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之一,大庾岭商1 邓增年,谢芳桂解放前赣州工商业发展概述 ,赣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主编路就显得格外重要,位于大庾岭商路上的重要关口,赣州商业得到大发展。此时赣江水运发达,码头繁忙,来往船只无数。荷使尼霍夫的游记中就有记载:“站在城墙上向北望去,可看见来自数省数不清的船只” 1。流通贸易的极大发展也促使赣州街

9、巷商业的大繁荣,城区店铺已经发展到 1000 余户, “城厢烟火不下万家,店铺林立,街上行人,从朝到暮,熙熙攘攘。 ”2市场经营的品种有粮、油、盐、烟、茶、麻、瓜果、竹木等数百种。棉布街、瓷器街、寸金巷、纸巷、诚信街、烧饼巷等地商贾云集,成为商品交易的热闹市场。二、 明清赣州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明清时期的赣州街巷作为城市中极富生命力的公共空间,是社会生活的巨大容器和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不仅能提供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更集中体现了赣州城市传统文化内涵,其主要表现为街巷市场繁荣,商品种类丰富齐全,大宗商品流通规模相当可观,形成一批以商品名称命名的街巷,一些商贩使用行话和暗语。(一)市场繁荣,商品

10、种类丰富齐全赣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在火车没在中国运行之前,水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明清时期的赣州由于地理位置优越, “当岭表咽喉之冲,广南纲运,公私财物所聚,广南金、银、犀、象百货,陆运至赣州,而后水运” 3。优越的交通位置,给赣州商业带来巨大的发展,使一些赣州街巷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商品货物,就像当时人描述的那样:“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溢路积” 4。以上描述虽有几分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的繁荣。另据邓增年、谢芳桂在赣州文史资料统计,明朝中后期,赣州街巷主要商品有粮、油、盐、茶、麻、瓜果、竹木、夏布、银、绸等数百种,商贩发展近千户

11、。而到了清朝,赣州街巷店铺发展到了 1000 余户,经营品种有粮、油、烟、盐、茶、麻、瓜果、竹木等数百种。商品的高低档次及花色品种各不相同,以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消费需求。而这些商品很多产自全国各地,通过地区间长途贩运至赣州,商品种类的丰富和店铺的增多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赣州街巷商品市场的繁荣。1 荷兰人约翰尼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 。2 李海根主编赣州史话 , 百年前荷兰商使眼中的赣州古城3 王象之舆地纪胜赣州引韩绛奏文 ,中华书局,1992 年4 梁艳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 30 期) (二)大宗商品的流通规模相当可观明朝中期以前,赣州向食淮盐,但由于“赣州去淮地远,

12、溪滩险阻,盐商少到,军民食盐全仰给于广东。 ”1故到了“正德二年,江西赣州、南安、吉安,改行广东盐” 。此后赣州街巷商品以盐、粮食、竹木和生活用品为大宗。到了清朝,形成了盐、米、竹木、药材、瓷器等几大行。现就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中交易量比较大的食盐和竹木简述如下:1.食盐正德二年以前,赣州向食淮盐,但仍有很多官商走私广东盐。如明代赣关“每年盐税、杂税共银三万两” 。清初赣关定额为 35000 两,康熙年间增为41000 余两,乾隆时再增至 90000 余两,嘉道间略有减少,额定为 84000 两。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实行独口通商政策,至道光二十年被迫开放五口,其间的80 余年是大庾岭商道贸易最盛

13、的时期,也是赣关税收最高的时期,每年征收税银 810 万两,最高曾达 12 万两 2。表 1 是乾隆年间赣关税收统计,请参见。表 1 乾隆年间面关税收统计 年 份 税额(两)乾隆元年一 10 年平均 91516乾隆 11 年一 20 年平均 96256乾隆 21 年一 30 年平均 97180乾隆 31 年一 40 年平均 103391 乾隆 41 年一 50 年平均 102167乾隆 51 年一 60 年平均 102195资料来源:据廖声丰硕士论文清代赣关研究如此巨额食盐途经赣州,对赣州街巷市场的繁荣影响巨大。2.竹木传统时代,竹木运输主要靠水运,优越的水运条件和丰富的木材资源使赣州成为重要

14、的竹木集散地和输出地。如“赣关税则中竹木列有专项,清流木、草流木、杉木、皮槁木以及方板、苗竹、关竹之类各有税则” 3。 五口通商之后,丝、1 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卷二十九经政志清同治刻本,1987 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重版。2 乾隆赣州府志卷 18, 关榷及各朝大清会典 。3 乾隆赣州府志卷 18, 关榷 。茶两项商品改由上海、九江出口, “洋货广货亦由轮船运入长江,不复经由赣郡” ,赣关关税“仅赖本省所产杉木、白糖、茶油等项以及零星土产” 1。而到了清朝中后期,赣州“仅木材一项,年销量达 1600 万立方米,金额高达 1700 余万元当时集中在赣州城内的大小木材商就有 130 多户,在 2

15、0 多户较大的木材商中还形成了省帮、清帮、赣帮等几个帮派” 2。此外,还有粮食、茶油、瓷器、烟草等大宗商品流通也相当大,据同治版赣州府志记载:赣州“颇饶稻谷,自豫章、吴会咸取给焉,两关转谷之舟日络绎不绝,即俭岁亦橹声相闻” 。 赣南米谷也有一部分向广东输出,乾隆年间曾因“该省商民多来贩买” ,导致米价上涨。又如对茶油、桐油的记载:“茶桐二油惟赣产佳,每岁贾人贩之他省,不可胜计,故两关之舟载运者络绎不绝” 3。(三)形成一批以商品名称命名的街巷街巷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血液的最直观平台,而街巷名称的来历则有力的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期的赣州街巷,由于商品市场繁荣,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的商品市场,同一行业经营地点比较集中,很多街巷干脆用商品的名称来命名。如 4:烧饼巷位于城区东北部。 清同治赣县志载有烧饼巷名。因临近旧城闹市区,巷内多烧饼摊店,故名。柴巷位于城区东北部。 清同治赣县志 、 民国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